初为袁绍部将,袁绍死后追随袁尚,后投降曹操,封列侯。吕翔.吕旷的兄弟,生于东平,初为袁绍部将,袁绍死后追随袁尚,袁尚战败后投降袁谭,然后与哥哥吕旷随袁谭投降曹操,封列侯。在演义中,曹操南征前,两人随曹仁、李典南下要消灭刘备势力。吕旷被赵云剌下马,吕翔死于张飞矛下。 ...[详细]
吕龙光 字慕津,一字宾南 生卒年不详,增光镇凤岗人。少负隽才,曾为村中醮会撰联: “绿豆初生合掌向天求雨露,禾黄米熟低头伏地谢苍穹。”博通经史,下笔千言,立就。道光二年(1822)高中会元。后经殿试中式第37名,赐进士出身。历任四川永宁、峨嵋知县。兴利除弊,诸多善政。峨嵋向有兄死娶嫂之俗,龙光严...[详细]
初为袁绍部将,袁绍死后追随袁尚,后投降曹操,封列侯《三国演义》原文谭引败军奔平原,尚收兵还。袁谭与郭图再议进兵,令岑璧为将,领兵前来。尚自引兵出冀州。两阵对圆,旗鼓相望。璧出骂阵;尚欲自战,大将吕旷,拍马舞刀,来战岑璧。二将战无数合,旷斩岑璧于马下。谭兵又败,再奔平原。 评曰:“三国中能数合之内...[详细]
吕近阳,字曜如。清,吕寨人。同治庚午(1870年)举人。善工诗词,初任内阁中书舍人,后分发湖南省任古丈坪抚民同知。以改进土风为己任,广设义学,提高文化,并为苗族人民订立婚丧礼制,卓有成效,调升为永顺府知府。 ...[详细]
吕必松,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人,1935年6月17日出生。 1961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曾任北京语言学院(现北京语言大学)院长,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1982年升任北京语言学院院长,连任两届。1987年兼任国家对外汉语领导小组成员,和国家汉语办公...[详细]
陆仲远(生卒年月不详),江南有名中医。明初,行医至青阳,爱九华风景,遂移家迁居 青阳姑溪。学识渊博,精通中医理论,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四乡登门求医者,每日数以百计 。精心研究读唐思邈的《千金方》,逐一临床实验,经过长期实践,写成《千金圣惠方》传世。 ...[详细]
路泽农[清]字吾徵,一字安卿,直隶曲周(今河北曲周)人。明都御史振飞字。少负奇才,外家申凫盟兄弟,每以诗古文相切靡,又与顾亭林相友善。工琴,善画。著有琴谱、宜轩诗。《清画家诗史》 ...[详细]
厉以宁(1930.11.22- ) 江苏仪征人,著名经济学家。 1930年11月22日生于江苏省南京市。4岁时举家从南京迁至上海。6岁入上海中西女中第二附小。小学毕业后,考入上海南洋模范中学。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上海租界,随全家逃难到湖南沅陵,转入雅...[详细]
西汉著名的司法官。字长君,钜鹿(今属河北)人。信奉儒家学说。起初学习律令,当过县狱吏、郡决曹史;后来又学习《春秋》经义,举孝廉,当过廷尉奏曹掾、守廷尉史、郡太守等职。宣帝即位,他上疏请求改变重刑罚、重用治狱官吏的政策,主张“尚德缓刑”,“省法制,宽刑罚”。他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法密政苛,重用狱...[详细]
(公元前6—5世纪) 陆通,字接舆,春秋时期楚国人。据清代乾隆五年《枝江县志》记载,位于枝江江口东北肖家山东的陆通港曾是陆通故居。 陆通,从小喜欢读书,潜心研究各家学说。他反对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亲自耕种,自食其力。 楚昭王时,楚国政局不稳定。陆通不愿意去做官,就假装疯癫。当时...[详细]
卢树澜,字海如,湖北黄冈人,附生,宣统二年(1910)二月来夏津代理知县,卢知县“情和厚,崇道学”,“治事勤慎,案无留牍”,对司法之事非常慎重,常反复询问,耐心研究,务得真情方才罢手,因此卢知县所断案情无不公允明晰,令人折服。 卢知县到任后,县内议会、城区议会选举成立,他屈己下人,使官民隔阖...[详细]
路氏[唐]初制琴名手。佚名。生卒不详。唐李肇《国史补》下:“京师又以樊氏、路氏琴为第一。路氏琴有房太尉(琯)石枕,损处惜之不理”。宋沈括《梦溪笔谈·乐律》:“予曾见唐初路氏琴,木皆枯朽,殆不胜指,而其声愈清”。 ...[详细]
路慎庄[清]字子端,号小洲,陕西盩厔人。德子。道光十六年(一八三六)翰林,以给谏官淮阳道。藏书极富,才证精详。丹铅之暇,以山水自娱。沉郁苍润,得公望笔意。兼工花卉,有自绘使闽纪程册。~林今话续编、清画家诗史》 ...[详细]
卢汝弼(《才调集》作卢弼),登进士第,以祠部员外郎、知制诰,从昭宗迁洛。后依李克用,克用表为节度副使。其诗语言精丽清婉,辞多悲气。诗八首,皆是佳作,尤以《秋夕寓居精舍书事》和《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其四)两首为最善。《秋夕寓居精舍书事》写秋日乡思,依情取景(所取景物包括“苔阶叶”、“满城杵”、“...[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