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当,生卒年不详,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唐后期儒士。官宦世家,畅璀之子。 初以子弟被召从军,后登大历七年进士第。贞元初,为太常博士,终果州刺史。与弟诸皆有诗名。诗一卷。畅当父亲畅璀,唐肃宗时官至散骑常侍,唐代宗时,与裴冕、贾至、王延昌待制集贤院,终于户部尚书。...[详细]
常达,隋末唐初陕州陕县(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人。 初仕隋为鹰扬郎将,数从高祖征伐,甚蒙亲待。及义兵起,达在霍邑,从宋老生来拒战。老生败,达惧,自匿不出。高祖谓达已死,令人阅尸求之。及达奉见,高祖大悦,以为统军。武德初,拜陇州刺史。时薛举屡攻之,不能克,乃遣其将仵士政以数百人伪降达。达不之测...[详细]
查茂德(1916~)霍山县石家河瓦背冲人。12 岁参加红军,曾任皖西北道区保卫局通讯员红四方面军三十八师师团委书记、军指挥部一科参谋。抗战时期,先后任冀南军区第二科科长、特务大队政委,第二支队副司令员。民国29 年参加百团大战,收编土匪郭清武装。抗战胜利后,任晋鲁豫军区独立旅副旅长。民国36 年...[详细]
查波平(1920~)泾县查村人。民国26 年(1937 年)参加战时青年服务团。翌年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先后任华东野战军六纵队十七旅五十团政治处主任。1950年调军委总政治部青年部科长。1951 年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代表团秘书出访苏联、捷克、波兰等国。后任总政青年部团务处副处长。1953 年...[详细]
曹佐龙,男,江西南康龙回人,1942年3月10日出生,大学本科学历。1960年6月于赣州第五中学初中毕业“招飞”入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一预备学校学习,1962年12月,转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十航空学校学习。1964年12月任空军兴宁基地航空机务机械师;1965年11月加入中国0;1970...[详细]
曹自成(1926.4~)歙县岩寺人,教授。1956 年青岛山东大学植物系海藻专业毕业留校任教。1953 年调呼和浩特内蒙古农牧学院,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教学和牧草发育、生理与制种研究,撰有研究论文10 余篇,并汇成专集出版。曾主持“内蒙古优良牧草生物学特性”项目的研究...[详细]
曹志明,曹汝兰孙。崇祯六年举人。顺治二年,江西归附。分宜县令曹国祺躲至兰盘,与曹志明合谋,联络豸上举人聂栋、栋子聂炬,及田北武解元王平东、湾溪武解元黄英、海沙举人李维桢、坑头举人晏扬勋和南乡晏性,七姓起兵抗清,先占上高、新昌、宁州、万载等地,得而复失,战败而死。...[详细]
操振球(1902~?)怀宁人。民国15 年(1926 年)清华学校大学部教育心理系毕业,曾任浙江省立湘湖师范学校校长、南京晓庄师范初中部主任。民国34 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49 年后历任安庆市副市长,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安徽省第四、五届政协副主席,民盟安徽省副主任委员、中央委员。1980 年...[详细]
曹玉珍 女,二级演员。浙江宁波人,1934年出生。1945年12岁时考取由著名演员筱丹桂组建的玉字科班学艺,主工花旦。三年中苦练基本功,打下了深厚的基础。期满后在沪宁线一带演出。18岁时到上海,接受表演艺术家尹桂芳的邀请和她同台合演《梁祝》,在上海引起了很大反响,后和高剑琳合作进新新越剧团任主...[详细]
曹玉模,作家、编审。1929年10月出生于本县水口镇。1953年开始创作并发表作品。处女作《两朵红花》曾获全国青年创作奖。1956年,加入华东区上海作家协会。1957年至1979年,因“ ”问题创作中断。1980年初,在安徽省文联《清明》文学杂志社任及小说组组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作家协会...[详细]
曹曰玮(?~?),字号不详,京卫人,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甲戌科武进士第一人。 清初,武举在弓马技勇方面并不一味追求力大弓强,而是尽量追求与实战结合。为此,康熙帝曾多次修改武举马步射的考试方法和录取标准。在武试中分外场、内场之别。外场首先试马上箭,次试步下箭,均发九矢。马上箭射留毡,步...[详细]
曹友闻:字允叔,宋代同庆栗亭人。宝庆二年(1226)授利州驻扎御前诸军统制,后兼沔州驻扎、兼管关外四州安抚、权知沔州(今略阳县境)、节制兴元府屯戍军马。元兵入兴元,友闻疾奔鸡冠山隘,与弟友万俱战死。赐龙图阁学士...[详细]
曹银娣 女,一级演员。上海市人,1939年8月出生。1954年11月考入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演员训练班(后改为上海市戏曲学校越剧班),工花旦。1959年毕业,转入上海越剧院,改演小生,主演过《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假婿乘龙》中的薛玫庭、《武松杀嫂》中的西门庆。在1962年摄制的越剧艺术影片《红楼...[详细]
曹希蕴即曹仙姑,生卒年不详,北宋著名女冠。字希蕴,女道士,世号曹仙姑,后宋徽宗赐名道冲,诏加号“清虚文逸大师”、“道真仁静先生”。赵州宁晋(今邢台宁晋)人,曹利用族孙,宋史艺文志有曹希蕴诗歌后集二卷,苏轼曾叹赏其诗。从陈撄宁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作《〈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以来,曹仙姑之名开始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