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书法家、书学理论家。海陵(今江苏泰州)人。活动于开元(713-714)间,官翰林供奉、右率府兵曹参军。南宋陈思《书小史》称其善正、行、草书。对自己书法十分矜恃,自称:“正、行可比虞(世南)、褚(遂良),草欲独步于数百年间。”手迹无存。著有《书议》、《书断》、《书估》、《评书药石论》等,为书学...[详细]
张厚粲教授(1927年4月生,河北南皮县人,汉族) 1948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心理系并留校任教。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务委员,身兼国务院参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考试研究会副会长和国际心理科 盟(IUPsyS)副...[详细]
张鸿祺 讳晋麟。福建德化人。张睦敬长子。鸿祺毕业于福建医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第二军医大学外科教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上海长征医院外科主任医师(正师级)。在国际学术界,他是世界灾害急救学会(WADEM)会员,国际灾害医学会(ISDM)会员,世界灾害急救学会(WADEM)委员会理事,世界灾害...[详细]
张汉月,1962年11月生,石城镇谢下村委会棠梢村人。0党员。博士生导师、教授。1985年华南农业大学农业机械系本科毕业,工学学士学位,后在广东省农业机械研究所工作,并任该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 他先后发表《全价营养高含量BB肥生产技术及设备》、《椰衣纤维梳打装置的研究》、《复混...[详细]
张国玉 男,汉族,1953年12月出生,河南上蔡人,1971年1月加入中国0,1968年3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毕业,中央党校大学学历,高级政工师。现任北京市西城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主任。...[详细]
张国梁193 6年出生于河南省南乐县,供职武汉大学。系著名画家端木梦锡传人。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委员、中国书画院院士、中国美术家协会湖北分会会员、湖北省暨高校书画研究会常务理事兼美术部长、中原书画研究院、诗联书画研究院研究员,世界科教文卫专家成员。 ...[详细]
张国初 (1941- )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广州军区副政治委员。 湖南省邵东县人,1941年生。1959年12月入伍。196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被评为班长标兵、优秀党员、一级技术能手、“雷锋式战士”。1976年9月任“塔山英...[详细]
张国宾 元代戏曲作家,演员。名一作张国宝,艺名喜时营(营一作丰)。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平不详。钟嗣成《录鬼簿》载张国宾曾任教坊勾管(据《元史·百官志》,教坊司所属有管勾官,勾管或误)。所作杂剧今知有四种:《高祖还乡》已佚,《薛仁贵荣归故里》、《相国寺公孙合□衫》及《罗李郎大闹相国寺》三种皆存。...[详细]
张观盛 字虚谷。福建德化汤岭头人。明代德化拾金不昧、德高望重的儒士、耆老。 张观盛出生、成长于山村农家。秉性聪明纯朴,幼入塾学,从小接受父母、师长有关仁爱礼义等儒教思想与中华传统道德教育;勤奋向上,好学不倦,学业成绩优秀;青年时期曾游学,为当地知名儒士。他品性高洁,心地善良,纯朴无邪...[详细]
张光农(1908年-?),又名奉先,字兆奎,紫金县中坝镇水口村人。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工兵科。同年7月参加北伐,转战中原华北,历任连长、营长、旅部参谋主任等职。在战斗之隙,他潜心钻研兵法,著有《练兵与用兵》一书稿。1937年8月,他率领独立营参加抗日淞沪战役,立功受奖。12月南京失守,...[详细]
张公瑾,字弘慎,魏州繁水(南乐县旧址古称)人。贞观元年,拜代州都督。后助李靖伐突厥,擒颉利,屡有战功,封邹国公。不久,在襄州都督任上,张公瑾病死,时年仅三十九。唐太宗不避辰日而哭之(古礼及当时风俗,辰日不能哭泣),谥曰襄。贞观十三年,改封郯国公;...[详细]
张丰毅,1956年9月1日生于湖南省长沙市,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协会副会长、中国电影协会理事。 1981年,主演电影《骆驼祥子》,1990年,凭借《龙年警官》获得第3届中国电影表演协会优秀男演员奖。1993年与张国荣、巩俐主演的电影《霸王别姬》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金...[详细]
张乐山,字蕴柏,张程九的二儿子。清末由警界至军界,1911年进巡防营,民国元年任二十七师的营长,1914年在讲武堂毕业,1918年任团长,1922年代理二师一旅旅长。第一次直奉战争战败,他窃得三个月军饷,十几车银元,其兄张敬山用这笔钱买下大批土地和市房,他家成为台安县头号大地主。张乐山后来任镇...[详细]
张大素,(约公元六六七年前后在世)字不详,魏州繁水(南乐县旧址古称)人。生卒年均不祥,约唐高宗乾封末年前后在世。龙朔中,(公元六六二年左右)历东台舍人,兼修国史。卒于怀州长史。大素著有后魏书一百卷,隋书三十卷,及文集十五卷,《旧唐志》作十卷,此从《新唐志》并传于世;...[详细]
张大烈 又名张澄江。1911年出生于长泾镇望族。初中毕业后,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1929年留法深造。入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雕塑艺术。1931年,张大烈在旅法革命家何香凝的启迪下,关心祖国的命运。何香凝回国前,亲绘梅花、猛虎各1幅相赠。1936年10月张大烈学成,携妻子司爱伦(波兰...[详细]
据张氏家谱记载,居住济阳东关的张葆醇系明代永乐年间枣强大移民以来张门第十一世祖,清朝顺治年间曾任东光县县令。据传,张葆醇与济阳的朝廷命官吏部尚书艾元徵是儿女亲家,即艾尚书之女嫁与了张县令之次子张恪,此人后迁居高楼村。 张葆醇任东光县令时,有一年济阳城北一带遭遇了蝗灾,庄稼颗粒无收,灾区百姓为...[详细]
张 报,男,壮族,原名莫国史,原籍广西扶绥县新宁镇城厢南街人, 1903年11月5日生。中国著名翻译家、0中央编译局原专家、广西诗词学会名誉会长,野草诗社社长及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 1924年先后入天津南开大学、北京国立师范大学学习。1926年秋赴美国留学,1928年加入美国0。曾任美共中央...[详细]
张笠媛(1974——)国家二级演员,二团演员,张派青衣。黑龙江佳木斯人。1985年考入黑龙江省艺术学校京剧班,师从张蓉华、陈秀文,学习了《坐宫》、《二进宫》、《玉堂春》、《鬼怨》等剧目,1991年毕业。1993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师从于玉蘅、王小蓉、沈世华、陈琪等,学习了《四郎探母》、《玉堂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