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清朝历史人物介绍

清朝历史人物介绍

爱新觉罗·昭梿 [清][公元1776年-1833年]

  • 【爱新觉罗·昭梿】字汲修,自号汲修主人,另说号檀樽主人;满清贵族;生于清高宗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卒于清宣宗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努尔哈赤次子礼亲王代善的第六世孙,父名永恩,原封康亲王;爱好文史,精通满洲民俗和清朝典章制度,与魏源、龚自珍、纪昀、袁枚等名士有往来;嘉庆二十年因虐...[详细]

李清 [清][公元1602年-1683年,南明史学家]

  • 李清(1602-1683),字心水,一字映碧,号碧水翁,晚号天一居士,明朝南直隶兴化人,以撰著《三垣笔记》和《南渡录》而蜚声海内、载誉史坛的。高祖李春芳系明朝嘉靖状元、隆庆初年内阁首辅。曾祖李茂材官至太子太保、礼部尚书。祖父李思诚,天启年间礼部尚书,曾受魏忠贤陷害而被夺职、至崇祯初平反未仕。父李...[详细]

窦垿 [清][公元1804年-1865年]

  • 窦垿(1804~1865),字于坫,又字子州,号兰泉,清嘉庆九年(1804年)生,祖籍江南泰川,明代迁居云南。原罗平州西区淑基村(现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淑基村)人。淑基窦氏,为清代滇东望族。同治四年(1865年)逝于贵州任上,享年六十二岁。 人生履历 山西知县 祖父窦晟,为乾隆癸酉科(...[详细]

缪遵义 [清][公元1710年-1793年]

  • 缪遵义(1710-1793年),字方彦,又字宜亭,松心。清吴中名医。吴县(今属苏州)人。状元缪彤之孙。与叶天士、薛生白齐名,称“吴中三名医”。乾隆二年(1737年)进士,官知县。因母病而潜心岐黄家言,并弃官为医,就诊者填塞街巷,治无倦容,总督高晋为其堂题书“志济”。临证立方用药多有新意,善治...[详细]

邹文苏 [清][公元1769年-1831年]

  • 邹文苏,字望之,号景山,县罗洪村(今属隆回县)人。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生。七岁丧父,性敏嗜学。十二岁应童子试,屡试举人不第,嘉庆十六年为岁贡生,乃绝意仕进,辟室为古经堂,教授生徒,研究经学,尤深于“三礼”。尝以竹木为浑天仪等教具以示学生,开直观教学之先河。道光十一年(1831)卒。著有《九...[详细]

邹家燮 [清][公元1766年-1811年]

  • 邹家燮(公元1766-1811年),字秀升,号理堂,生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江西乐平镇桥镇墩上邹家村人。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解元,嘉庆六年(1801年)进士,旋殿试,以一甲第三名钦点探花,授职翰林院编修,后任录馆纂修官、文渊阁校理、江南道监察御史、礼科给事中等职。 一...[详细]

邹汉勋 [清][公元1805年-1854年]

  • 邹汉勋,字叔绩,清嘉庆十年(1805)生,文苏第三子。汉勋出生书香世家,从小即聆父母面教,10岁即知衣冠轮舆古制及九州形势。16岁,助兄汉纪编著《春秋左氏地图说》、《博物随抄》等。18岁,自编《六国春秋》。道光十一年(1831)父死后,蛰居高平山中,专心读书,开始撰写《读书偶识》。道光十七年补府...[详细]

朱猷彰 [清]

  • 朱猷彰(生卒年不详)号宝愚,朱汝珍之父。清道光、咸丰、同治年间在世,好读书,早年在韶州驻军广东陆路提督昆寿部当幕僚,朱猷彰助昆寿平红巾军有功,先后任州同知(从六品)、知州(从五品)、直隶州知州(正五品)、知府(从四品)。著有《武功辑略》、《防韶换惠记》、《嘉乐堂吟草》等。...[详细]

朱载震 [清][?-1707年]

  • 朱载震是中国商务印书馆出版(1922)的《中国人名大辞典》中的“历史名人”之一。辞典原文如下:“朱载震(?~1707),清潜江人,字悔人。知石泉县。有循声。著《东浦集》”。简短的二十一个字,像一幅简笔人物速写,将朱载震的外貌特征刻画得入木三分了。 拜名师学诗文 康熙《潜江县志》(卷十三•...[详细]

朱玉锟 [清][公元1834年-1909年]

  • 朱玉锟(1834—1909),字梧冈,厚山(今徐塘乡厚山村)人。咸丰五年(1855),榜列第四名邑庠生(秀才),十年,参加太平军,任某部文案,随翼王石达开部6年。石达开部失败后,朱只身从四川回故里,被革除秀才。同治年间,他更名应试,重游邑庠,以教书为业,负笈从学者数以百计。光绪十六年(1890...[详细]

朱秀三 [清][?-1861年]

  • 朱秀三(?~1861),原是朱家站汇(在凤江乡)富户子弟,祖上有田300亩,变卖后迁居河前(今湖前镇)。上过学,又爱好弄 使棒,此时已沦落为走方郎中,卖草药为生,间或替人写诉状,结交三教九流人物。北山庙结义后,赵起经常过江来朱家,一起纵谈拳法、兵书和国家大事。临别,秀三总送他到浦西瓦窑头渡口。某...[详细]

朱松龄 [清][?-1827年]

  • 朱松龄(?—1827年)号苍山,朱汝珍伯祖父。祖籍太和镇八片村,朱澧之子。20岁补弟子员,旋作禀生。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以优贡选入国子监读书,嘉庆年间受命纂辑《清远县志》,一载书成。清道光四年(1824年)任阳江县训导,专心课士,创建学宫,次年倡修阳江尊经阁,深得阳江文化界的信赖和尊重。后...[详细]

朱士尊 [清]

  • 朱士尊,字伟臣,又名石户,自号“宜庄花农”,习惯自称“石户之农”。清,潜江(今渔洋镇新南村)人。他进入我的视野,是因为我在探究康熙《潜江县志》(简称《县志》)中的历史名人时,发现朱士尊的名字是这部县志0现次数众多者之一。粗略统计超过三十多处。有他为纪念性建筑的题名,有他为名人写的传、评议、诗文,...[详细]

朱莲芬 [清][公元1836年-1884年,同光十三绝]

  • 朱莲芬(1836~1884),清昆曲演员,苏州人。以《思凡下山》和《刺梁》等剧著名。 原名延禧,字水芝,号福寿,寓所名紫阳堂,位于宣南樱桃斜街。1836年即清道光十六年农历丙申十二月十一日出生于江苏元和,为景春堂之朱福喜胞弟。 幼学昆旦及花旦,后又兼习皮黄,文、武、昆乱,各有所长,尤精昆...[详细]

朱凤辉 [清]

  • 朱凤辉,字开祥,号古巢。松山(今桥墩镇)人。乾隆、嘉庆年间在世,生卒年无考。从小爱好书法与文学,博览诸子百家。浙江提督学政汪廷珍按临温州,对他的制艺大加称许,印发给士子阅读。然而他自己参加过多次考试,都没有录取。与同县华文漪最为投契,经常交换治学心得,互相质疑、取证。书法也很有特色,晚年更多藏锋...[详细]

朱次琦 [清][公元1807年-1882年,南粤先贤,晚清岭南醇儒]

  • 朱次琦(1807—1881年) 字稚圭,一字子襄,九江下西太平约人。因拒入都市而长期执教于九江,热心桑梓建设,世称“九江先生”。5岁入塾。7岁作诗。13岁在里人曾钊携同下到广州谒见两广总督阮元,应命作《黄木湾观海》诗,受到阮元以“老夫当让”相夸奖。18岁肄业于广州羊城书院,接受山长谢里甫学字...[详细]

朱澧 [清]

  • 朱澧(生卒年不详)朱汝珍之曾祖父,字连渭,号达河。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拔贡廷试获一等,充任武英殿校录,不久任直隶州判,后任连山、长乐两县教谕,历署电白、镇平、乐昌等县学宫。善诗文,亦工书法。著有《类涵事钞》,《南山文稿》五卷、《南山诗草》三卷、《尊生揖要》四卷。卒年六十九岁。...[详细]

朱璐 [清][公元1856年-1929年]

  • 朱璐(1856~1929),字任庵,东海县平明镇平明村人。 朱璐的父亲朱儒系清朝秀才,育有朱璐、朱英两子,朱璐10岁随父到同宗撂车沟-先家蒙馆读书。读书刻苦,聪明过人。光绪十五年(1889年)乙丑科三甲105名进士,比海州沈云沛及第进士早三年,次年授内阁中书,历任邮传部主政,后任太子少傅,是...[详细]

周作雨 [清][公元1846年-1888年]

  • 周作雨(1846—1888),阜阳县柳沟集(今属阜南县)南周小庄人,清朝-。 周作雨于清咸丰十年(1860)中武举,同治二年(1863)始任清宫廷侍卫,长达15年。光绪六年(1880)周作雨出任广东军门提督。光绪十四年(1888),周作雨病卒于任所。其遗体由夫人丁氏归葬于故里。1972年,其...[详细]

周中鋐 [清][?-1728年]

  • 周中鋐(?~1728年) 周中鋐,字子振,浙江山阴(绍兴)人,清康熙年间,先为崇明县丞,后升任华亭县知县。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秋,大风暴雨成灾,海水骤涨,淹华亭等数县。周备衣食棺木救恤,并请赈减免田租,赈济饥民。周深虑海堤溃决为患,屡请修筑。雍正四年(1726...[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