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榜(1745——1780),字汝登,一字初堂。安徽歙县人。年十五时,补邑庠生。乾隆三十年与其兄洪朴一并应试选拔,洪朴授中书而洪榜却未获好评,但其文章见知于安徽学使梁文定,后一起游学至晋。乾隆三十三年(1768)举人。梁文定评其赋曰:“词霏玉屑,则弟胜于兄;文抱风云,则伯忧于仲。”乾隆四十一年(...[详细]
何昆玉(1829-约1898年)金石名家。字伯瑜,高要人。幼习篆刻,初学俞曼庵,以浙派为宗,后师从陈兰圃。毕生致力金石篆刻碑帖之学,尤擅墨拓彝器,善鉴别。除刊行《乐石斋印谱》汇集其作品外,还辑有《吉金斋古铜印谱》、《百举斋印谱》。 来源:高要区人民政府 ...[详细]
顾若璞,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卒于清康熙二十年(1681)。字和知,钱塘县人。明上林苑署丞顾友白女,十六岁时嫁与仁和县诸生黄茂梧为妻。丈夫体弱多病,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亡故。当时顾若璞28岁,结婚才13年。她抚育一子一女两个遗孤成人,子黄灿、女黄炜皆能诗。90岁时无疾而终。顾若璞为...[详细]
郭云深(1820~1901),直隶深县马庄人,家不富足,力食四方,兼访名师,闻刘晓兰先生名气,便访至易州西陵,也拜孙亭立先生为师练八极拳,住在刘晓兰先生处,这样刘晓兰先生与郭云深先生成了八极拳门中的“谱兄弟”。孙亭立先生见郭云深学拳已成,便让他也郭云深去山西李老能那里学形意拳。郭云深到山西太谷以...[详细]
郭翘楚,字绍庭,号醇庵,清代学者,今柏林镇南林村人。生卒不详。1723年(清雍正元年)拔贡,曾任沾化县教谕5年。毕生潜心程朱之学,熟谙圣学之要,董仲舒、韩愈论性之说,宋儒理学之纲要。著有《佩籍录》、《重哀记》、《四书审问》、《论语弟子章养正说》、《伊洛渊源录》、《冰渊集》等专著,惜均失传。尚存者...[详细]
郭沛霖(1809---1859)字仲霁,湖北蕲水人。少年即以经济自负。道光十六年进士,改翰林,授编修,累迁左赞善,记名道府用。官翰詹时,讲求河务,时各衙门保送河工人员,沛霖与焉。既抵工,咨询详尽,谓治河宜识土性,宜合者合,宜分者分。因势利导,则不为害而为利。檄管丰工兼引河工程,昕夕在工,与弁卒杂...[详细]
宫仲栶(1831~1904)字伊真。清即墨南石屋村(今属城阳)人。少时家贫,好学苦读。为人刚直不阿,品德和学识受乡邻敬佩。1898年德国胶澳总督府颁布殖民法令,强化统治。视为奇耻大辱,呼吁当地民众不当殖民地顺民,作中华赤子,仍向即墨县衙纳粮。随后弃家北上,奔走于北京、盛京(沈阳)等地,寻求救国救...[详细]
宫文彩(?~1645)农民起义军领袖,金乡县城西北宫家堂人。明崇祯十二年(1639),宫文彩领导的以石工为主的义军发展2万多人,以满硐为根据地,攻城略地,声威大振,明官军望而却步。1641年,他接受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封号,高举大顺旗帜,率军进攻嘉祥县城,杀死副榜武举瑞光等人。顺治元年十月七日,清...[详细]
龚继昌,本名昌遇,号荣甫,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出生,城步四都(今西岩镇白水村)龚家冲人。 龚继昌十岁开始习武,身材粗壮,性格剽悍,好打抱不平。青年时,他为一家生计,捉过泥鳅,砍过柴卖,干过杂活。后在妻子的鼓励下凭自己的一身力气去桂林挑盐卖,每次能挑一百七八十斤,常往返于湘桂间。他每次挑...[详细]
龚佳育(1622-1685),初名佳允,字祖锡、介岑,仁和(今杭州)人。明末李自成入京后,崇祯皇帝自缢身亡。由于时处乱世,崇祯皇帝被仓卒下葬,地宫的题字“大明崇祯皇帝之陵”就是由当时流寓昌平的龚佳育所书写。 龚佳育初仕之官为龙骧卫经历,后外任为安定县知县。安定县前几任知县都是因为没有完成政府...[详细]
高奣映,字雪君,号问米居士,白族,云南姚安人。中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一生著书八十余种之多,与顾炎武、王曦之齐名。 康熙十二年(1673)年,高奣映承袭姚安土司同知世职,因参加平定四川米易、会理的-,擢升提刑,分巡川东。1677年吴三桂之乱平定后,高奣映回到姚安,执政期间,为维护民族...[详细]
甘雨(1823~1895),字润之,又字慰农,晚年自称卧云老人,咸丰间贡生,官广西州训导。工画山水,有逸致。有孟贤、仲贤、叔贤、季贤四子,甘氏父子同时出名,并且以“一门四举子,三步两道台”的盛举,被乡人传为佳话,有补过斋遗集。 出生于书香门弟,自幼便好学不倦,但由于科举黑暗,数次参加“童子试...[详细]
甘季贤:(1864~1905),光绪八年(1882年)壬午科举人,虽然也英年早逝,却有多达19种的著述,内容涉及经学、理学、历史、文学等方面。文学方面有《体认天理斋文集》六卷、《古文经世》四卷等。...[详细]
冯云濠(1807—1855),号五桥,慈城五马桥前新屋人,清道光十四年举人。出身于药商世家,四世祖即为创办宁波大药号———冯存仁堂的冯映斋。 相传冯云濠在宁波药行街开设的“冯万丰”药号,是浙东最大的药材批发商号,当时宁波是全国药材营销中心。咸丰初,因资助清政府30万两白银作军饷去镇压太平军“...[详细]
冯元仲(1554—1645)明末书画鉴赏家,木刻家,字尔礼,又字次牧,慈溪人。 年幼丧父,患有口吃,崇祯十二年(1639年)由检讨汪文伟推荐赴京考试,试卷上历数时弊,“部臣骇其狂直”,斥责其“草野狂肆”,授县丞,不就,归隐故乡慈溪县城东门外汤山,改名天益山。在山上筑天益山堂藏书楼、望烟楼。以...[详细]
冯誉骥(1822-1884年)清陕西巡抚。字仲良,号展云,原高要县城(今端州区)人。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举人,道光二十四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督学山东、湖北,后以假归里,受聘掌教于应元书院。继受荐,累擢吏部左侍郎,简授陕西巡抚,后被议弃职,客居扬州至卒。工诗文、擅书画、精鉴别。著有《录...[详细]
冯锡仁(1845~1911),字伯育,号莘垞,一都(今柳林汊乡)人。清同治八年(1869)入县学,后就读于岳麓书院。光绪二年(1876)中举人,次年进士及第,授兵部给事中,加三品官衔。 光绪十三年(1887),冯锡仁回县治母丧。目睹县内里正包征钱粮,巧立名目,向农户增派附加和杂费,中饱私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