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驭垓(1883--1911),又名良辅,字驭垓,又作御阶,威远县界牌场人。1907年春入同盟会,于县高等小学堂任教,以灌输革命理想为事,志不容于当道,主张实业救国,男女平等,鼓励妻子陈凤章赴成都求学。1908年秋,胡驭垓与同盟会人员在成都密谋起义失败后,游走嘉定(乐山)、叙州(宜宾)等地。19...[详细]
胡四(?~1863)捻军黑旗领袖,金乡县胡集镇鱼山集人。咸丰五年(1855),胡四参加了张洛行在安徽省涡阳县雉河集召开的各地捻党首领会盟后,到汶土开河,与韩垓、潘寿、马声颜等率领3000人起义。下编5个大队,胡四任总头领,马君可为二头会,编入捻军黑旗军。咸丰八年(1858)九月中旬,捻军白旗首领...[详细]
胡世琦(生卒年不详),字玉鐎,号玉樵。安徽泾县人。嘉庆十九年(1814)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之后官任山东费县知县。 胡世琦少年聪慧,为文卓荦有奇致,弱冠之年举于乡,闭户肆力于经史典籍。其间外出与当时通达之人游历,如姚姬传、程易畴、洪稚存、段若膺等,皆受教于诸先生。任知县时公卿大多器重其...[详细]
胡澎(1825——1872),宇荄甫,一字甘伯,号石生,安徽绩溪人,胡培翚族侄孙。胡澍早有文誉,道光二十四年(1844)肆业于徽州紫阳书院,以古学行受知于督学季芝昌,补诸生。补徽州府学生。咸丰九年(1859)参加江南乡试,行至靖江,因太平天国战事,资产荡然,道路梗阻而折回,游离于浙东、浙西,后寄...[详细]
胡培翬(1782——1849),字载屏,号竹村,又号紫蒙。安徽绩溪人。胡匡衷之孙,胡秉虔之侄。嘉庆二十四年(1819)殿试二甲进士,官内阁中书,擢升户都广东司主事。道光十年(1830)因窜稿假照案牵累降二级调用,查无所污,十三年(1833)复原职。胡培翚宦海沉浮数年,《清史稿》记载:“居官勤而处...[详细]
霍恂,本名栗如,1906年2月17日出生在四川省綦江县蒲河乡金芝坝一农户人家。他幼年在家塾中就读,为同龄小孩之首。及长,到县立高等小学升造。五四运动爆发后,他接受了进步思想,与同乡霍步青、霍锟镰一道离开家乡,考入重庆治平中学,后转入重庆联合中学。时值恽代英、萧梦女等在重庆活动,他们很快接受了新思...[详细]
胡匡衷(1728——1801),字寅臣,号朴斋。安徽绩溪人。岁贡生候补训导,赠承德郎,官户部广东司主事,累赠资政大夫。笃学好古,治学严谨,实事求是,以经论政,不苟与先人同异,著述卓然可信。 绩溪古为徽州属县,自从出江永、戴震以来,学风弥盛。胡匡衷生平以孝友为乡里所重,绩学敦行,于经义多有所发...[详细]
慧贤皇贵妃(?-1745年2月25日),高氏,正一品大学士高斌之女。生年不详,世居辽阳地,出身内务府包衣世家,依照惯例,内务府三旗女子均需参选秀女,入宫当差,作“承值侍应之人”,即使女。雍正十三年前,高家尚为内务府包衣,其家女子自然不应例外,高斌之女应是通过包衣选秀入选,并被指派给皇四子弘历为使...[详细]
胡承珙(1776——1832),字景孟,号墨庄。安徽泾县人。自幼颖悟,十三岁入邑庠生,嘉庆十年(1805)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官授编修。十五年(1810),历任广东乡试副考官、御史、给事中。“自以身居言路,当周知天下利弊,陈之于上,方不负职。数年中陈奏甚多,多见施行。”(《清史稿》)二十四年...[详细]
黄至筠(1770年-1838年),又称黄应泰,字韵芬,又字个园。原籍浙江,因经营两淮盐业,而著籍扬州府甘泉县,清嘉道年间为八大盐商之一。生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卒于道光十八年(1838)。黄至筠因为他的父亲在赵州做官,他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出生在赵州,也即今天河北赵县。黄至筠十几岁时...[详细]
黄香铁(1787-1853),原名黄钊,是蕉岭县陂角霞黄村人,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甲申科举人。黄香铁博学多才,在京充国史馆缮书多年,日以古体诗自课。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著有《读白花草堂诗集》九卷,流行于世的诗有1062首,享有“粤东七子”的盛名,并且与宋湘、李甫平齐名,被誉为“梅诗三家”...[详细]
黄叔敖(1066年一1140年),字嗣深,分宁(今江西修水)人。黄廉幼子,行十九。登宋元祐辛未(1091年)进士,授封丘主簿,光山令,徙湖北转运廉访使,迁太子太保,户部尚书,业兼侍读,南昌县开国国子食邑九百户,复徽猷阁学士,左宣奉大夫,赠少师,有文集十卷行世,豫章志有其传。生于治平丙年(1066...[详细]
黄生(1622——?),字扶孟,自以为钟灵秀于黄山白岳,故就己姓而别号白山。安徽歙县人。黄生在明代为诸生,入清不仕。所交王炜、龚贤、屈大均辈皆知名之士。于文字训诂之学极有根柢。近人章炳麟说他“研精小学,与专求篆隶、审正形体者不同,盖文字之原,主声不主形,故古书中凡声近之字,多可通假,而生书所言,...[详细]
黄良辉(1840-1904),字耀庭,祖籍湖北省汉川分水镇三屋台(同心村)。高祖宏毅三世迁居汉阳城,髦年为汉阳邑候张小莲赏试,引置署中,躬亲督课,继而受知于汉阳郡守刘冰如和学使冯展云先生。三十一岁时,考中了同治庚午科举人(1870),榜上名列一等第一名。当时被称为“天下第七,湖北第一”。湖广总督...[详细]
黄金诏,字纶甫,北郎堡人。天资聪明,喜好读书,善写文章,他的书法尤其精湛,很多人临摹效仿。年纪不大就得中秀才,同治元年(1862年)为拔贡。与堂兄金科分家数年后,兄家衰败,借债累累,正此时兄又死去,留下两个幼小的侄子。金诏便为哥哥经管家业,教导侄儿。来讨债的,用自己的钱代为偿还。经他数年代为经营...[详细]
华联辉(1833-1885),字柽坞,贵州遵义县团溪人,清光绪元年(1875)举人。丁宝桢任四川总督改革盐政时,华被聘盐法道总文案。华还在仁怀茅台开设“永隆裕”盐号,在贵阳开设“永发祥”盐号,为贵州首屈一指的盐商。迁居贵阳后,华母念及幼年曾尝过茅台酒,为酬母愿,也由于社交需要,华联辉在茅台镇上买...[详细]
胡澥(1579-1655),字练海,明澧州人。熹宗天启二年(1622)会魁,授行人司奉使,遍历名邦。崇祯庚午(1630)京考,廷评有“已凛四知,不苟一介,五年庙寓,四壁清风,此海内第一品”等语。授御史,改礼部议制司主事精膳司员外、主客司郎中等职,至崇祯七年(1634)升副都御史,督学中州。胡性刚...[详细]
侯桐(1779—1860),清代官吏,字玉山,号叶唐,无锡人。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奉天(今辽宁)学政,陕、湖北、浙江等地乡试主考,累官至吏部左侍郎。按周代的称法,吏部侍郎即为少宰,因此他的宅第被称为少宰第。清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攻克无锡后,这里曾作为太平天国...[详细]
侯材骥,号仙舫,安仁县龙海镇人,生于清道光年间。其父侯振焕,是一个优廪生,博学善文,授徒训子,享有盛名。子三人,材骥居长;次材骅,监生;材骧,庠生。材骥于咸丰辛酉年(1861年)考取拔贡生;同治元年(1862年),在顺天乡试考取举人。 奉派在户部任主事,做了二十年京官。光绪八年(1882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