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楗(1617-1679),大城县北赵扶人。历任户部给事中、福建副考官、山西河东道副使、河南盐驿道参议、湖广提刑按察使、湖广省右布政使。 康熙二年出任江西布政使。吴三桂叛乱,他措饷供兵,事办而民不扰。十四年授太常寺卿。十六年为大理寺卿。十七年为左副都御史。刘楗上疏道:自吴三桂叛乱后,军需纷繁...[详细]
李廷基(1662~1701),名之铉,字子金,号隐山。皇集乡后罗李村人。是清康熙年间卓有成效的布衣数学家。 李子金自幼聪敏好学,天资过人。21岁时赴辉县应试,应者数千人,主试宣告说:“胸有大志,才能出众,文思敏捷者到苏门山去。”诸生不敢前往,而李子金胸有成竹,健步登阶,众皆叹慕。以文章雄深畅...[详细]
李腾蛟(1609-1668)字力负,号咸斋。江西省宁都县田埠乡东龙村人。明廪生。 李腾蛟自小聪颖,四岁识卦,即过目不忘。明亡后,入翠微峰与易堂诸子相交,为“易堂九子”之一。年最长,诸子以兄礼相待,严敬无敢斁。后居三巘峰,以经学授生徒,要求弟子每日穿蓑箨冠,朝夕歌诗,作揖入室。为人纯朴,喜性读...[详细]
李慎彝(1777—1855):族名士黉,榜名慎修,字允若,号信斋,威远新店镇人。清朝嘉庆十二年中举,十三年(1808)进士,入翰林院庶吉士。嘉庆十四年起任福建省汀州府清流县知县,后调任沙县知县,再调任泉州府晋江县知县,前后共十四年。道光三年(1823)调任台湾府台湾县知县,道光六年(1826)调...[详细]
林时益(1617-1678)字确斋。原籍南昌,后入宁都籍。明宗室宁王后裔,原姓朱,名议,字作霖,人称朱中尉。父统为明崇祯十年进士,曾任江夏知县,为人超迈,敢言成败。时益自小聪慧,七岁待客,常与万元吉对奕,每站于凳上,旁若无人,挥子攻杀。万公赞其:“非凡儿也。”其父为戒防其骄傲,小时以“蠢”字之。...[详细]
孝仪纯皇后(1727-1775),魏佳氏,乾隆帝妃嫔,嘉庆帝生母,内管领、追封三等承恩公魏清泰之女。 乾隆十年,封为魏贵人,同年晋封为令嫔;乾隆十三年,晋封为令妃;乾隆二十四年,晋封为令贵妃;乾隆二十五年生皇十五子永琰(即嘉庆帝);乾隆三十年晋封为皇贵妃;乾隆三十八年冬,皇贵妃之子皇十五子永...[详细]
林大居,生卒年月不详,一作大基,广西平南县路三里平田村(今桂平紫荆平隘山)人。 太平天国将领。早岁入拜上帝会,渐与机密。经历金田起兵,永安建制,定都天京,未被重用。咸丰辛酉十一年(1861),夏秋,封敬王,又称殿前刑部又正秋僚顶天扶朝纲敬王遂千岁。同治元年壬戌岁(1862),湘军曾国荃围困天...[详细]
李南晖(1709—1784),字仲晦,又字迎旭,号青峰,又号西海云樵,甘肃通渭人。清朝乾隆三十年(1765)出任威远县知县,治县十四载,是清代主持威远县政最长的一位知县。在任期间,主持修建了威远县城,治理了清溪河道,创办了青峰书院,主编了清代威远第一部志书。他多才多艺,不仅精通医学、药物学,还熟...[详细]
李锦裳,1862年出生于广东新会,广东省珠海南水镇人,商人,“李锦记”招牌创始人。1922年12月在澳门逝世。 李锦裳幼丧父,与母蔡民靠农耕为生。孤儿寡母受尽村中豪强 欺凌,不得已从新会七堡迁至南水墟定居。初靠开设小食店谋生。母亲逝世后,李锦裳听从村人劝告,白天向蚝民收蚝,晚上熬制...[详细]
李经纶,武式太极拳的历代传人之(第二代),字亦畲。生于1832年,卒于1892年,河北永年广府城内西街人,清代举人。22岁随母舅武禹襄学习太极拳,后放弃举业,用全部心血苦心钻研,百般揣摩演练武式太极拳。 习练中,每得一势巧妙,一着窍要,便将心得体会,记写于纸上,贴于座位右前方,后改贴墙上,再...[详细]
劳史(1655~1713),字麟书,学者称馀山先生,余姚(今周巷镇劳家村)人。世为农。少就傅读书,长躬耕养父母,夜则披卷庄诵。读朱子小学、中庸序,慨然发愤,以道自任,举动必依於礼。继读朱子近思录,立起设香案,北面稽首曰:“吾师在是矣!”常自刻责,谓:“天之命我者,若君之诏臣,父之诏子。一废职,即...[详细]
李家典(18O5~1892),生于清嘉庆十年,八都(今清水坪苗族乡)人,苗族,略识文字,为人厚道,乐于助人。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久旱,草塘溪水不能灌溉两岸高田,禾苗枯槁。家典见状,倡议在姚家湾筑坝,堵蓄草塘溪水,引灌田家寨、桐木坪、龙池坪苗寨溪岸田亩。经三寨苗民赞许议定,按受益田亩均...[详细]
廖怀信(?-1855),清代蒲江县仙居乡廖营(今鹤山镇公议村人),天地会领袖,咸丰四年十二月(1855年)起义于双流县黄水河,响应太平天国革命。转战新津双和场、彭山青龙场,回驻蒲江寿安镇插旗山真武观,在八角庙击败清军,杀知县韩一松,攻打县城,自称统领兵马大元帅。继后进攻邛州高埂、杨场、冉场、大邑...[详细]
梁德编(1771-1847),字楚生,钱塘(今杭州)人。清代女作家。其夫为嘉庆四年已未科进士许宗彦,浙江德清人,曾任兵部车驾司主事,精通天文、历法,曾观测到天王星,著有《鉴止水斋集》二十卷。梁德绳著《古春轩诗钞》及续完长篇弹词《再生缘》。 《再生缘》是最受人们称赏的长篇弹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具...[详细]
雷廷昌(1845-1907)生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他与父亲雷思起先后为咸丰、同治、光绪几位皇帝和慈禧等兴建陵寝,并在重修圆明园、颐和园、扩建“三海”工程中,成为京城公认的最有成就的建筑师。 雷廷昌是雷氏家谱中记载的样式房掌案的最后一代传人,他逝世的第二年,光绪驾崩。清灭亡后,依民国政...[详细]
懒石聆(1616~1694),男,忠州(今重庆市忠县)人,临济宗大鉴下第三十世。《五灯全书》卷八十八、《锦江传灯录》卷十二有传:“汉中静明(寺)懒石聆禅师,忠州人,父姓张,母姓赵。其母夜梦吞月而孕。十二岁感梦,二十岁剃发。初参象崖珽禅师,并受具足戒。珽让参万法归一话头有省。侍师五载,又参破山禅师...[详细]
柯琴(1662年~1735年),清代伤寒学家。字韵伯,号似峰。浙江慈溪人。他的“以方名证、因方类证”的作法较切临床实用,对后世研究《伤寒论》颇有影响。生平事迹不详,仅知其业儒而兼治医,后客死虞山(今江苏常熟)。 曾校正≮经》,著有≮经合壁》一书,已佚。又著《伤寒论注》、《伤寒论翼》和《伤寒附...[详细]
纪容舒(1685—1764),直隶献县(今河北献县)人。纪晓岚父亲。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恩科举人,崔尔庄人,历任四川,山东二司员外郎,刑部江苏郎中,云南姚安军民府知府,加三级授奉直大夫,晋封中宪大夫,累赠光禄大夫。也是一名大学士。为政有贤声。其道德文章,皆名一时,尤长考据之学,著有《唐韵考...[详细]
江有浩(1773——1851),字晋三,号古愚。安徽歙县人。二十二岁补博土弟子。江有诰读书不应科举功名考试,平生致力于古音韵学的研究,杜门著述,寒暑无间。晚年对六书益精,著述颇丰。 江有诰是徽派朴学阵营中的著名学者,壹志古学,慨惜自周秦之后古音日舛,因此冥心推究,废寝忘食。其对于古音韵的嗜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