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大椿(1738——1789),字幼植,又字子田。江苏兴化人。乾隆三十四年(1769)二甲第一名进士,授礼部主事,乾隆三十八年(1773)授《四库全书》纂修官,旋迁任员外郎、郎中,乾隆五十四年(1789)升陕西道监察御史,未莅任而卒。少工文词,诗风清远,作为徽派朴学的知名学者,任大椿长于治《礼》...[详细]
任辰旦(16231692),字千之,号待庵,萧山人。从小聪慧,与同乡的毛奇龄、王先吉、韩日昌俱以文学出名,号称“四杰”。从其外家姓,以韩灿为名考中举人,直到康熙六年再中进士后,才重新改名为任辰旦。 康熙十五年(1676),出任上海知县。当时的上海县每年的田丁租赋有四十多万两白银,且其中有一半...[详细]
全佑(1834-1902)字公甫,号保亭,老姓吴福氏。满族。北京大兴人。为吴式太极拳(又称吴家太极拳)的奠基者(始祖)。 杨禄禅在京授拳时,神机(火器)营中的万春、凌山、全佑受益最佳。经数年勤学苦练,三人各得所长。凌山善发劲,万春得刚劲,全佑则长于柔化。后全佑奉杨露禅之命拜次子班侯为师(因杨...[详细]
邱维屏(1614-1679),字邦士,号松下先生。江西省宁都县县城河东塘角村人。魏禧之姐夫、老师。 明亡,弃诸生,隐居翠微峰,为“易堂九子”之一。是文学家、诗人、隐士。 古文为易堂诸子所推崇。品质高尚廉洁,不义之财分文不取,且意志慷慨,若急人难,虽去千金亦不介意。性沉静寡言,常与人对坐终...[详细]
乔致庸(1818年-1907年),字仲登,号晓池,山西祁县(今山西祁县)人,乔家第四位当家人,著名晋商,人称“亮财主”。乔致庸是清朝末年山西晋商的代表商人,在家族生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弃文从商接手生意。在他的不断努力下,生意日渐兴隆,至清末,乔氏家族已经在中国各地有票号、钱庄、当铺、粮店200...[详细]
乔全美,山西祁县东观镇乔家堡人,生卒不详,诰封中宪大夫。他在“广盛公”字号下增开了钱铺、当铺、估衣铺等,并与秦家合伙把“广盛公”改组为“复盛公”,此后,乔家不断设立“复”字号,逐渐雄居包头市场。次子乔致庸是清代晋商的著名代表。 ...[详细]
乔贵发,作为清朝乾隆年间山西祁县的富贾,原系一贫苦农民,因生活所迫,与盟兄弟徐沟县大常村秦某相偕于1736年(乾隆元年)离乡背井,到了内蒙古萨拉齐厅老官营村,在一家吴姓的当铺当了伙计。 祁县乔家堡“乔在中堂”,是清乾隆年间由乔贵发开始发富的。乔贵发,作为清朝乾隆年间山西祁县的富贾,原系一贫苦...[详细]
钱宝廉(1820年-1878年),原名宝衡,更名鋑,字平甫,号湘吟,浙江嘉善县人。 清朝道光年间进士,曾任吏部侍郎和刑部侍郎,正二品。钱能训生于清同治九年,幼承家教,勤学苦读,授二品荫生,入国子监读书,后入仕为官。钱能训在光绪十九年(1893)24岁时考取举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中进士...[详细]
彭士望(1610—1683),本姓危,字躬庵,又字达生,江西南昌人。自幼聪慧,十岁作《除夕诗》,为人欣赏。十六岁补县学生,与同乡新建欧阳斌元研究经世之学。崇祯十二年(1639)父逝世,临终时嘱其当以黄道周为师。彭士望对黄道周为人正直、不阿附奸佞的品质深为敬佩。黄道周因直言进谏,触怒思宗而下狱,彭...[详细]
彭任(1624-1708)字中叔,又字逊仕,又号草亭先生。 江西省宁都县人。明诸生。文学家、隐士。有胆识,重义气。少时与温应搏交好,应搏为乱民所害,当时兵燹仓皇,人们不敢昼行,任独往收尸,痛哭殡殓。其人落穆高骞,为人恬淡,德量宽宏,望之俨然可畏,近之则温和仁慈。一生勤奋,不肯稍有懈怠,不入城...[详细]
裴汝钦(1866—?)字建成,号鉴澄,临江镇人,清末进士,曾任翰林院编纂。 1911年任安徽省长,未到职。寄寓南昌。竭心力编成《清江诗萃》。 《清江诗萃》是汝钦清代清江人士诗集,出版于1919年。 《清江诗萃》全集二十卷,另有《闺阁》、《释子》、《补遗》各一卷,合共二十三卷,辑录了清...[详细]
牛焘(1795—1860)字涵万,号笠午,清代纳西族诗人兼音乐家。是个“任情舒卷,绝去依傍”的特立独行诗人。 出生在丽江古城四方街北侧卖鸡巷一个纳西族人家,清道光丁酉拔贡,历官镇沅、安宁、罗平、邓川等县教谕。 沉醉于吟诗弹琴的牛焘,在丽江古城时而弹琴,时而吟哦诗句,悠闲自在。他对友人谈诗...[详细]
牛蒿,字孔嘉,号松岩。清新泰县(今新泰市)人。善治经术,明礼义,乐善好施,族中赖以举火者数十家。遇贫士尤敬恤关爱,远近知名。新泰一邑每岁科试旧取八人,蒿力请广额而自捐其费,邑人无不感德。康熙戊午(1678年),以贡生任昌邑、夏津教谕,升安东教授。为人守正不阿,士林振起,上宪举卓异,力辞致仕。归,...[详细]
木正源(1795-1880),初名木淳,字羲民,后因避同治之讳,改名正源,丽江市白沙古镇人。毕生从事教育与学术研究活动,著述颇多。据记载有《周易杂谈》六卷,《羲民文集》及《羲民诗集》各一卷,《见闻杂录》一部。 清光绪《丽江府志稿》载:木正源,“性诚朴,事继母孝,待异母弟如同胞,其读书自经史及...[详细]
木增(1587-1646),字长卿、益新,号华岳、生白,纳西名阿宅阿寺。明代丽江府第十二任土知府木青之长子。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袭知府职,时年11岁。 生白公自幼聪颖,学习勤奋,当政后,于备边之暇,博览群书,熟读经史,吟诗作赋。他力倡学习汉文化,在万卷楼广集百家之书。藏书千箱,手不释卷...[详细]
木尧(1647-1708),纳西族名阿胃阿挥,康熙十七年至康熙三十年(1678-1691)任丽江土知府,中宪大夫,正四品,在任12年。 木櫾是丽江土司木懿的次子,也是木靖的弟弟。木靖无子,收木櫾之子木尧为养子。 1671年木靖死后,清朝要册封木尧为新的丽江土司,但木尧一直推辞,要求册封父...[详细]
木靖(1628年1月5日(天启七年冬月廿九)-1671年8月6日(康熙十七年七月初二)),字晓苍,号文明,纳西族名阿春阿俗,是丽江第二十一代土知府。 木靖是木懿的长子,为人谦和,自幼爱好读四书五经和写诗文,常手不释卷。木靖非常博学,并对学者非常尊敬,他曾将木府所藏的书籍木刻成册刊行。 1...[详细]
木懿,明末清初丽江府土知府,系木增长子。 1624年(天启四年),袭父职。 1659年(清顺治16年),投清,次年,授丽江府印。吴三桂欲结吐蕃为外援,见丽江防御严密,于1667年(康熙6年)行文征调士兵千名,懿推故不从,吴遂将元朝所赐木氏掌管边疆的金印强行收收去。 1660年,又将丽...[详细]
荣昌公主(1582年-1647年),名朱轩媖,明朝公主,明神宗嫡长女,母亲孝端显皇后王喜姐。封号,荣昌公主、荣昌大长公主。 出身 公主之父明神宗于万历六年(1578年)册封王喜姐为皇后,王皇后于万历九年(1582年)十二月四日生下公主,其时神宗17岁,王皇后16岁。公主为神宗第一女、嫡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