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兴恕(1836—1877)字忠普,湖南省镇竿镇人(今湖南凤凰),苗族。祖家本是居住在凤凰县麻冲乡麻冲寨,后因家庭贫困而在祖太婆姚氏时搬迁到竿子坪乡木林坪村长潭居住。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田兴恕出生在木林坪。其父田庆和早逝,十二、三岁的田兴恕就给人家放牛,因孤儿寡母遭人歧视,姚氏太婆就带着...[详细]
钟瑞廷 钟瑞廷,号梅花瘦人,大英县象山镇人。咸丰九年1859举人,授中书科中书。由于时局动荡,遂决意不求仕进,著书自娱。曾主讲蓬莱书院、蓬山书院、象山书院、经义书院。为清代双流刘沅弟子。著有《龙溪诗草》二卷。...[详细]
粟贤宇(?—1740),原名粟昌福,侗族,清代城步横岭峒长安坪(今城步苗族自治县长安营乡)龙家溪人。乾隆初期城步苗侗瑶民起义首领之一。 清乾隆五年(1740年),粟贤宇、杨清保为反抗地方地主官绅仗势掠夺百姓田产之行为,在横岭峒和莫宜峒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苗侗瑶民起义。他们首先以长安坪和江头司...[详细]
孙尊贤,孙中山堂伯祖,孙瑞英裔孙。其父为孙恒发,祖为孙殿侯(孙中山十四世祖孙殿朝之胞兄),高祖为孙逈千。曾到宁波做官数年(一说在浙江做茶商),后因不满官场腐败回乡。1854年8月,经公尝管理者孙达成手,向公尝交银23两5钱1分。1856年翠亨村第三次维修北极殿时,担任首席值理。1863年和186...[详细]
孙髯翁(1685-1774),字髯翁,祖籍陕西三原,生于清康熙二十四年乙丑岁(1685)。因其父在云南任武官,随父寓居昆明。博学多识,乾隆年间,曾为昆明滇池大观楼题楹一幅,计180字,号称天下第一长联、海内长联第一佳作,被后人尊称为联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赞道:“长联犹在壁,巨笔信如椽”。 大...[详细]
孙茂成(1820~1878)孙中山堂伯父,孙瑞英裔孙。 20岁后到南蓢墟以做卖粉果为生。清咸丰六年(1856),捐款1大圆赞助翠亨村北极殿第三次维修。清同治二年(1863)和清同治三年(1864),参加孙达成兄弟批耕祖尝山荒合约签订事宜。清光绪四年(1878)病逝,享年59岁。夫人林氏(18...[详细]
孙巨鲸,字子鱼,号雨溪,徽县人,明代嘉靖癸未(1523)年考中进士后,前后任洪洞知县、南川县知县。后升为户部员外郎,管理太仓事务。后辽发生兵变,孙巨鲸被推荐为郎中,奉旨总管粮食的贮藏和分类。后猝死任中。 任职间勤谨、敏悟、刚正、廉洁,先后整兴办学校,率众开凿润源渠引水灌田,使许多村庄受益,百...[详细]
孙敬贤(1789~1850)孙中山祖父。 中山翠亨村人,早年读书,12岁丧父,以承继祖田十余亩为生。23岁娶妻黄氏,生子孙达成、孙学成、孙观成。迷信堪舆之说,常登山察看地形,与杨启文所养来自惠州龙川之风水先生钟盛扬常相往来,并请其为亡父寻找风水佳地。1817年秋,以长子孙观林(即孙达成)的名...[详细]
孙观成(1831~1867)孙中山三叔。 中山翠亨村人,娶妻谭氏,生一女孙殿。为谋生,前往上海做工。清咸丰十年(1860)前后回乡。清同治三年(1864)春,与兄孙达成、孙学成共同批耕其先祖孙瑞英遗留在迳仔蓢一带山荒田种植果树。因家境艰难,再次到上海谋生,后在上海附近船上病死,享年37岁。夫...[详细]
宋迈伦(1809-1893),名彦超,字迈伦,清朝中叶著名的爱国武术家,人称“神拳宋老迈”,冀州(今冀州市漳淮乡赵家庄村)人。 迈伦自幼聪慧,“凡有所习,无不过人,然性情豪迈,立志远大,有投笔从戎之志。”他酷爱武术,自9岁开始练习武术,学过多门拳法,技艺渐精,20岁便中了武秀才。为了提高武技...[详细]
宋璠(1778-1810),字鲁珍,严州(今浙江建德)人。父亲宋圻安是拔贡生,课子极严。宋璠从小读书十分用功,每天天不亮起床,直到半夜才上床休息。平时连迎送宾客的俗礼也不参加,只是埋头苦读、写作。治学不专一经,而是“总群书以进”,博览而精治。每天都要写五六十张纸的文章。一直坚持多年,总计将达百万...[详细]
史计栋先生,字振邦,生于1835年,卒于1908年正月26日,享年73岁。因排行居六,人称"史六",系河北省冀州小寨乡小寨村人,早年开设冥衣行,后于北京朝阳门内开设义和木器厂,所以人亦称"史六掌柜"。史先习弹腿,后练连腿,和尹福是同乡又是好友。尹福拜董海川为师学八卦掌后,因史计栋腿法神技被董海川...[详细]
道光二十年(1840年),英军驱炮舰攻陷昌国(今定海),肆意骚扰浙江沿海。八月廿一日(9月16日),英国武装双桅帆船“风鸢”号由少校吉利司带领闯入杭州湾,意图溯江西犯,不料在胜山(一名悬泥山)海面为大风所袭,陷入沙涂。英兵自恃兵器精良,竟强夺民船,由泥牛塘(即四塘)登岸,在胜山破户入室,大肆掳掠...[详细]
沈毓寅 字宾谷,清新泰县(今新泰市汶南镇沈家庄)人。十三岁居父丧,事母至孝。道光辛卯(1831年)乡试中举,明年(1832年)联捷中进士。即授知县于广西。沈以祖母李氏年高,呈请在家终养,得到恩准,在泰安、禹城、博山书院主讲。门下士子造就极多。待祖母逝后服除,即赴官广西,丁未(1847年),补...[详细]
沈维鐈(1778年—1839年),字子彝,浙江嘉兴人,清朝官吏。嘉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司业、洗马,累迁侍读学士。 嘉庆七年(1802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司业、洗马。参与修《全唐文》、《西巡盛典》、《一统志》,入直懋勤殿,纂辑秘殿珠林、石渠宝笈。 二十一年(1816年...[详细]
邵作舟(1851-1898)晚清绩溪三奇士之一,伏岭下人。 名运超,字班卿。幼随父居甘肃任所,读父书,有枕戈待旦之志。1863年父死于回民起义战火之中,随即返里求学。然而他不满于邑中诸儒穷经皓首读经的风气,发出了“穷乡僻壤中,苦于无所师法”的感叹,于是学于杭州,与赵之谦、程蒲荪等结为学友,于...[详细]
桑映斗(1782-1850),字聚伍,号沁亭,纳西族,是清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幼年时父母相继去世,弟兄五人相依为命刻苦读书。与其弟炳斗特别长于诗。桑映斗在中秀才后多次应乡试,由于他所写的诗文往往摆脱当时应试诗文所规定的种种戒律,出自手眼,发挥已意,因南昌屡试不第,但他没有灰心停笔。 ...[详细]
任瑞卿,名祥,生于1889年,平度县石桥乡北黄同村人。十岁入私塾读书,二十岁下学。在本村私塾教书四年,革除了“三年不开讲”和作八股文及体罚学生等陋习。辛亥革命后,考入县立师范讲习所。1914年毕业后,任初级小学教员。以后长期从事乡村小学教育工作。1939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1940年,平度县抗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