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清朝历史人物介绍

清朝历史人物介绍

吴国基 [清][公元1879年-1911年]

  • 吴国基(1879~1911年),今肇庆市鼎湖区广利水坑村人。吴桂丹原配何氏次子。清光绪二十六年(1901年)中举,曾任驻美国使馆随员,后任直隶知县,逝于任所。 附:吴国基儿子吴大猷,早年就学于天津南开大学,先习矿科,后入物理系,1929年毕业,1931年九月获中基会乙种研究奖学金,赴美国密西...[详细]

吴德溥 [清][公元1817年-1882年]

  • 吴德溥(1817-1882),字眉生,吴铣次子,平昌白衣庵人。受业于大学士文端公倭仁,闻宋明理学,益自刻励,尽涤少年豪气,一以实践为主。后边境多有战事,复博综天文、物理、兵农之学,期于有用。 德溥以同知分发贵州,至之日,筹办乡团,督制军械,教民操练。时贵州上下游均属盗区,德溥于境内设卡梭巡,...[详细]

吴德潚 [清][公元1848年-1900年]

  • 吴德潚(1848~1900),字季清,又字筱村,别号双遣居士,晚年自号寄髯。白衣镇人。 吴德潚自少聪敏。博极群书,精通佛理。清同治癸酉(1873)拔贡,本科中试第三名举人,考取咸安营教习,任满,大挑一等知县不就,历试礼闱皆报罢,侨寓都门与士大夫游。文章书法卓然名家,一时名公钜卿亟称之。光绪八...[详细]

汪灼 [清][公元1748年-1821年]

  • 汪灼(1748——1821),字渔村,别号方外老渔。安徽歙县人。西溪不疏园主人汪梧凤次子,戴震的及门弟子。长于诗文,兼擅绘画。 汪灼家传甚醇,且自幼师从戴震学《说文》和经史之学,打下扎实的基础。汪灼对于其师戴震后来的成就写下比较概括的总结:“先生名成于征聘,而学之成源于两馆余家。” 汪灼...[详细]

王治本 [清][公元1836年-1908年]

  • 王治本(1836—1908)字维能,号桼园,清慈溪黄山村(今属浙江宁波江北慈城镇)人,精通诗文,尤擅骈文。并工书善画,具有出色的文艺素养。清光绪三年(1877)夏赴日,结识日本贵族大河内辉声,双方的笔谈结集为《桼园笔话》17卷。曾向大河内辉声推荐《红楼梦》,《红楼梦》因此在日本引起轰动,从而产生...[详细]

王玉壂 [清][公元1617年-1706年]

  • 王玉壂(1617--1706),字楚珩,富阳人。明崇祯九年(1636)浙江武乡试第一;清顺治八年(1651)浙江武乡试解元;九年会试,取会元,殿试状元及第。于是他成为清朝第一个浙江籍的武状元,历朝武科连中三元仅此一人。因崇祯九年中过解元,时人称他“四头并进”的武状元。选一等侍卫,出任福建都督佥事...[详细]

王应统 [清][公元1664年-1715年,清正廉明的武状元]

  • 王应统(1664—1715),字绪光,号敏斋,祖籍山东长山县,出身书香门弟。其曾祖父王重明,曾任明山西沁州同知,祖父王斐,字非木,清顺治年间任寿州知州等职。父亲王廷扬,康熙二十三年中武举,但不喜做官,一生隐居于市。王应统高中后,其曾祖、祖父、父亲都被赐予荣禄大夫,河北总兵衔。 由于受家庭的影...[详细]

王义遒 [清][公元1932年-?]

  • 王义遒,出生于1932年9月20日,浙江宁波人。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61年于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研究生毕业,获副博士学位。回国后一直在北京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曾任教研室主任、副系主任;国际无线电科 合会中国委员会委员,副主任;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详细]

王肖武 [清][?-1652年]

  • 王肖武(?—1652)名俊,字肖武,亦作小吾。明末清初山东农民起义军领袖。祖籍兰陵,至其父迁居今魏庄乡吴家庄。其妻李姓,娘门梁邱。王肖武原家道富有,在开明山前有很多田产,雇用一些佃户为其开荒种地,意图通过捐资纳粟取得功名。1640年(明崇祯十三年),山东因遭受极为严重的旱灾和蝗灾,赤地千里,哀鸿...[详细]

王天曙 [清][公元1866年-1900年]

  • 王天曙(1866~1900),字翼之,沅陵县十二都(今白田乡)人。家殷实,少年倜傥不羁,好抱不平,年长更富才气,通金石之学。光绪年间举贡生,后被举为候选训导。 光绪二十六年(1900)春,王天曙在武汉结识林圭,倾谈时事,同感清廷腐败。不久,二人约游上海,巧遇秦力山、唐才常等忧国忧民志士。是年...[详细]

王仁乾 [清][公元1839年-1911年]

  • 王仁乾(1839—1911),浙江宁波慈城镇黄山村人,字健君,号惕斋,出身书香门第。1870年,王仁乾赴日本经商,是当时仅有的被日本政府允许住在外国人居住地的13个中国人之一。后在日本创办“凌云阁”,主要经营汉文书籍、文房四宝、古玩、字画、丝绸等中国产品。王仁乾先生虽说是一个旧学知识分子,但在日...[详细]

汪龙 [清][公元1740年-1823年]

  • 汪龙(1740——1823),字叔辰,一字起潜。安徽歙县人。乾隆五十一年(1786)举人,拣选知县。汪龙安贫乐道,不预外事,仅一应聘主讲古紫阳书院。龚丽正为郡守,延请汪龙纂修郡志。汪龙全心投入,采访殷殷,后事中止,汪龙仍搜集不止,取旧志阙讹之处予以补正,著成《人物志稿》八卷,收藏在家中,其任事态...[详细]

王黑子 [清][公元1585年-?]

  • 王黑子(1585—?),又名应成,新安孙都人。因给国家捐献巨资,被万历皇帝封为“大明保国财主”,授“光禄寺署正”职,相当于正六品。在王黑子刚满二十岁那年,父亲溘然去世。于是,年轻的他继承父业,开始了从商的生涯。由于他头脑灵活,处事稳当,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经营,并在汉口开办了大型纺织厂。王黑...[详细]

汪桂茂 [清]

  • 汪桂茂,字月培,明末清初朴里(今柏林镇汪家坡)人。生卒不详。明代崇祯年间贡生。曾任江西星子县训导,后升山东省莱阳县教谕,时值明灭,未赴任,遂绝意仕进。居家读书,至97岁尚吟哦有兴。著《县志补》4册。乡里称其高才博学。...[详细]

汪凤梧 [清][公元1725年-1773年]

  • 汪凤梧(1725——1773),字在湘,号松溪。安徽歙县人。西溪不疏园主人,汪灼之父。中举后不应会试,以读书自娱,藏书极富。常与戴震、郑牧、金榜等探讨学问,时称戴震深于经,郑牧精于史,梧凤熟于子。卒年四十九岁,可惜绝世过早,未能展其抱负,大其所成。 汪梧凤曾先后师从方朴山、江永研读经史,向刘...[详细]

王炳耀 [清][汉字标点符号的创始人]

  • 王炳耀,(生卒年不详),东莞人,著名学者。汉字标点符号的创始人。 我国的古籍向来没有标点符号,往往引起文字含义上的混乱与错误。王炳耀根据我国传统的断句方法,吸收外国的新式标点符号,经过反复研究,在1897年提出了他草拟的十种标点符号:“,”为读号,“.”为句号,“。”为节号,“v”为段号,“...[详细]

王邦畿 [清][公元1618年-1668年,岭南七子]

  • 王邦畿(1618—1668),字诚斋,明隆武元年(1645)举人,绍武时以荐官御史。桂王即位于肇庆,邦畿舍家从之。桂王西奔云南,追随不及,避地顺德龙江。晚年礼僧函是于雷峰出家为僧,法名今吼,与程可则、梁佩兰等,结兰湖社,合称“岭南七子”。 著有《耳鸣集》。有子王隼,亦出家为僧,取名古翼。  ...[详细]

汪绂 [清][公元1692年-1759年]

  • 汪绂(1692——1759),初名烜,字灿人,号双池、重生。安徽婺源人。清乾隆年初诸生。时为东南名儒,学识渊博。汪绂生平清苦,精研不缀,然不尚举业,只为师授徒。自幼天资聪颖,初由母亲江氏口授《四书》、《五经》,八岁全部成诵。从此读书禀母教导,不曾从师读书。及二十三岁母亲病逝,汪绂闻听父亲淹滞金陵...[详细]

王洵 [清][公元1824年-1862年]

  • 王洵(1824~1862),字仲允,新安人。出身贫寒,躬耕苦读。为人持重,笃信理学,不求荣利。少年丧父,事母至孝。同治元年(1862)捻军西进过新安,王洵背负老母避兵,致病,犹执母手为自己写下墓志,自责不孝而卒,终年39岁。一生读书务求实践。著有《务本录》、《古今孝子传》、《四礼述》、《百忍图说...[详细]

万承风 [清][公元1752年-1812年]

  • 万承风(1752年-1812年),字卜东,一字和圃,宁州安乡汤桥(今修水县黄沙镇汤桥)人。 万承风自幼勤奋好学,成绩上乘,十八岁时成为秀才。先在其外祖父家教私塾,后往庐山白鹿洞书院求学,三十岁再考中进士,从此走上仕途。随后,他选为庶吉士,授检讨,入值尚书房,以后再迁翰林院侍读。万承风和曾经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