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清朝历史人物介绍

清朝历史人物介绍

爱新觉罗·保绶 [清]

  • 爱新觉罗·保绶,康熙二十三年甲子七月十七日亥时生,母侧福晋瓜尔佳氏,爱塔之女。康熙四十五年丙戌九月初八日辰时薨,年二十三岁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孙,裕宪亲王爱新觉罗·福全第五子。后因其子次子已革和硕裕亲王爱新觉罗·广灵袭爵,爱新觉罗·保绶保绶追封悼亲王。雍正四年(1726),爱新觉罗·广灵夺...[详细]

爱新觉罗·巴布泰 [清][公元1592年-1655年]

  • 爱新觉罗·巴布泰(1592-1655年),清朝宗室,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九子,母为庶妃嘉穆瑚觉罗氏。天命十年,偕阿拜、塔拜伐东海北路呼尔哈部,有功。十一年,命理正黄旗事。六年,偕务达海讨姜瓖,进镇国公。十二年正月,卒,予谥镇国恪僖公。...[详细]

爱新觉罗·巴布海 [清][公元1596年-1643年]

  • 爱新觉罗·巴布海(1596-1643年),清朝宗室,清太祖第十一子,初授牛录章京。天聪八年,授一等甲喇章京。其妻,扬古利女也。崇德四年,授梅勒额真,封镇国将军。顺治七年,有罪,巴布海及其妻并子阿喀喇皆坐死,籍其家予谭泰。顺治九年,谭泰诛,乃以其孥及遗产畀巴布泰。...[详细]

爱新觉罗·阿拜 [清][公元1585年-1648年]

  • 晋赠镇国勤敏公爱新觉罗·阿拜(1585年-1648年),满清远支宗室。清太祖高皇帝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三子。 明万历十三年乙酉八月十五日丑时生,庶妃兆佳氏,喇克达之女出。 天命十年(1626年),和塔拜、巴布泰一起讨伐东海女真北路的呼尔哈部,俘千五百户,还,太祖出城迎劳,授牛录章京。 ...[详细]

爱新觉罗·胤祉 [清][公元1677年-1732年,康熙第三子]

  • 爱新觉罗·胤祉(1677年3月23日—1732年7月10日),清朝宗室,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第三子,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异母兄,生母荣妃马佳氏。 康熙十六年(1677年)三月,胤祉出生于北京紫禁城,胤祉无论是文学还是书法,或是骑射,在众多的皇子里面,表现都是极突出的,备受康熙喜爱。康熙三十一...[详细]

爱新觉罗·奕谟 [清]

  • 清仁宗嘉庆帝第五子惠端亲王绵愉第六子。初封不入八分镇国公,再进封贝子,加贝勒衔。卒,无子。光绪二十年以奕详次子载济为后。载济卒,无子。光绪二十三年以醇贤亲王奕譞子载涛为后,袭镇国公,后归宗。后以愉恪郡王允禑五世孙载光子溥佶为嗣孙,袭镇国公。曾孙毓崧,民国十六年袭辅国公 。...[详细]

爱新觉罗·胤禧 [清][公元1711年-1758年,康熙帝第二十一子]

  • 爱新觉罗·胤禧(1711年2月27日—1758年6月26日)康熙帝第二十一子。原名胤禧,因避雍正帝讳改胤为允。字谦斋,号紫琼,亦作紫噊,别号紫琼崖道人(因得端溪岩石,宝爱特甚,遂以自号)、春浮居士等。清代画家、书法家、诗人。 允禧能诗善赋,书画兼长,著有《花间堂诗抄》8卷、《紫琼岩诗抄》3卷...[详细]

爱新觉罗·胤祜 [清][公元1711年-1744年,康熙第二十二子]

  • 爱新觉罗·胤祜 (1711-1744)清圣祖康熙第二十二子恭勤贝勒,雍正皇帝异母弟,其初行次为第三十二,康熙五十年辛卯十二月初三日酉时生(1711年),色赫图氏(康熙谨嫔)出。康熙五十年始(公元1711年)从幸塞外。雍正八年二月(公元1730年)封贝子。雍正十二年二月(公元1734年)晋贝勒。乾...[详细]

乌齐格里·爱仁 [清][?-1863年,清朝兵部尚书]

  • 爱仁(?-1863年)乌齐格里氏,原名斐仁,又名同仁,字丽川,蒙古正红旗人,倭仁之兄。道光十二年进士,授庶吉士,历任内阁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大理寺少卿。咸丰十年,任吏部右侍郎,迁都察院左都御史,管理理藩院事务。十一年奉命查办肃顺。同治元年,授兵部尚书,次年病死正定。...[详细]

宗之璠 [清]

  • 宗之璠 字旭先,号玉崖,别号意园,四川叙州府宜宾县(今四川宜宾市西北)籍,江西南昌府南昌县(今江西南昌市南昌县)人,副贡。初授广西宜山县令,军前屡建奇功。康熙己未(1679年)知新泰县事。莅任后首重学校,购民舍十余楹为义学,受到士人尊崇。清厘户口、地亩。常单骑简从,不辞劳瘁,民无虚粮之累。己...[详细]

朱孙贻 [清][?-1879年]

  • 朱孙贻(?—1879)字石翘,昌傅镇矗湖人,道光年间进士。 历署湖南宁乡、长沙、湘乡知县,曾识拔罗泽湖、刘蓉、王鑫、李续宾等人。首倡团练乡兵镇压太平军革命,纠集团丁为左中右三营,定起伏分合之制,湘军及其纪律自次始。咸丰年间率所办湘乡团丁守长沙,攻安化太平军,擢郴州知州。又赴江西,指挥罗泽南中...[详细]

杨思圣 [清][公元1617年-1661年]

  • 杨思圣,字犹龙,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卒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巨鹿县杨氏街人(今城关镇杨氏街)。 几时有神童之称,明崇祯二年(1629年),20岁应童子试,因文章做得好,名列第一。崇祯十二年(1639年),乡试中副榜,入太学,复中壬午(1642年)乡试。清顺治三年(16...[详细]

周之松 [清]

  • 周之松(生卒年月未详),字鹤亭,乾隆三十九年(1774)甲午科举人。曾主讲雪山书院,当时纳西族科贡之士,多出其门下。他的诗清逸脱俗,意境深远,可惜保存下来的不多。 他的咏物诗《秋海棠》:“不减春脂腻,芳名八月春。思将烧烛意,还问卷帘人。酌许黄花共,情和红泪匀。可怜秋色里,睡足也精神。”诗人赞...[详细]

周永春 [清][公元1573年-1639年]

  • 周永春(1573~1639)字孟泰,号毓阳,金乡县城北关人。神宗万历二十九年(1601)辛丑科进士。历任知县、礼科给事中、太常寺少卿、辽东巡抚、赞理军务,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万历四十七年(1619),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之战,大败明军。经略元帅杨镐解京受审,另派兵部侍郎熊廷弼代之,周永春升为副元帅...[详细]

周一德 [清][公元1676年-1757年]

  • 周一德(1676-1757),字克协,号旦复,清朝金乡县人,他在中华民族的统一事业中,曾立下不朽的功勋,在军事理论上做出过重大贡献,被誉为一代儒将。历任镇江参将、衡州协副将、镇旰镇总兵、勇健营提督兼总统事。于乾隆二十二年卒,著有兵书《火龙阵论》。...[详细]

郑牧 [清][公元1714年-1792年]

  • 郑牧(1714——1792),字用牧。安徽休宁人。生平事迹不详,从目前能够看到的文献资料中,尚可窥见一鳞半爪。 郑虎文《明经汪肇龙家传》说:“传江氏之学者,首称休宁东原戴氏震,歙松麓汪氏肇龙及郑氏用牧、程氏易田、汪氏在湘、方氏晞原、金氏蕊中,六七君皆知名。”(载钱仪吉《碑传集》)这说明郑牧在...[详细]

赵一清 [清][公元1711年-1764年]

  • 赵一清(1711-1764),字诚夫,号东潜,仁和(今杭州)人。清代著名地理学家。其父赵昱、季父赵信为藏书家,并以诗名闻于世。一清禀其家学,博览群书,熟悉经史,擅长考证,撰《三国志注补《汉书颜注拾遗》等著作。方观承总督直求,延请赵一清、戴震撰《直隶河渠书》。有《东潜文集》行于世。 赵一清在学...[详细]

赵树吉 [清][公元1827年-1880年]

  • 赵树吉(1827~1880)字沅青(一作元卿),四川宜宾市赵场人。道光庚成(1850年)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癸丑(1853年)授翰林院编修,担任国史馆总纂,壬戌(1862年)会试同考官。 外放掌江西道监察御史,内调和科绘事中,工科掌印给事中,任台谏八年,曾多次上 书弹刻权贵,声震朝野。旋...[详细]

赵士喆 [清][公元1593年-1655年]

  • 赵士喆(1593-1655),字伯浚,号东山,今莱州市文昌路街道西南隅村人,“东莱三凤之一”赵灿之孙。明崇祯五年(1632)孔有德叛军围攻莱州城时,曾起草《讨贼檄文》,文辞激切,语言流畅,受到时人称赞。后来,为响应江南复社,赵士喆与胶东的一些文人名士组织了著名的山左大社。崇祯十七年(1644)明...[详细]

赵起杲 [清]

  • 赵起杲,字清曜,号荷邨。山东莱阳人。曾任杭州知府和严州知府,是第一部《聊斋志异》木刻本的编刻者,为这一文学名著的传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言小说集被誉为“中国古代短籍小说之王”。甫经问世,即风靡于读书人之间。但作者蒲松龄是个穷苦墓师,无力刊刻,只能以手抄本的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