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清朝历史人物介绍

清朝历史人物介绍

方维甸 [清][公元1759年-1815年]

  • 方维甸(1759——1815),字南藕,号葆岩,观承子,今义津镇人。维甸19岁时,乾隆帝追念其父方观承功劳,恩赐内阁中书,值军机处。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维甸中进士,以吏部主事的身份,随大学士福康安出征台湾。累迁御史,赏戴花翎。乾隆五十四年,典试广西,晋级光禄寺少卿;随征西藏廊东噶,升为正...[详细]

方受畴 [清]

  • 方受畴,字次耘,号来青,今浮山乡人。清乾隆年间,任两淮盐课大使,后荐任乍浦同知、直隶大名府知府,调保定府知府,后升清河道,因事罢官。到清嘉庆初赏给道衔,赴任伊犁。5年后召回,授苏松粮道,迁河南按察,调直隶布政使,赐戴花翎,晋升浙江巡抚。不久,又移河南。当时河南睢州水漫,而滑县又大旱,温疫大起;凡...[详细]

方式济 [清][公元1678年-1720年,清代诗人、方志名家]

  • 方式济(1678——1720),字渥源,号沃园,登峄子,今义津镇人。式济周岁即随母吴氏迁居金陵(今南京),7岁丧母。年渐长,因好学工诗,精于绘画,曾得到当时的大画家王原祁的赏识。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中进士,授内阁中书。次年回家省亲,适逢《南山集》案发。因《南山集》有数处写到族人方孝标,因此...[详细]

方观承 [清][公元1698年-1768年]

  • 方观承(1698一1768),字宜因,一字遐谷,号问亭。清代-、著名水利和植棉专家。 方观承幼年随父方式济读书,聪敏勤奋,希望通过中举作进身之阶。因戴名世的一场-所累,其祖父方登峄、父方式济均被流放至黑龙江。方观承与兄观永寄身于江宁缄西清凉寺。稍长,随兄步行至黑龙江谋求衣食。沿途山形水势,风...[详细]

方东树 [清][公元1772年-1851年]

  • 方东树(1772-1851),字植之,晚号仪卫。清代桐城派著名作家、文论家。 方东树少承家学,聪慧过人,但科举连连失意,遂绝意功名,专心治学。乾隆六十年(1795)赴江宁(南京)就学于姚鼐,学识大进。中年以后治经史,于文论亦有研究,相继任庐州、亳州、宿松、廉州(今广西合浦县)、韶州(今广东韶...[详细]

范承勋 [清][公元1641年-1714年,清朝兵部尚书]

  • 范承勋(1641-1714年),字苏公,号眉山,自称九松主人,辽宁抚顺人,隶属汉军镶黄旗。大学士范文程第三子,福建总督范承谟之弟。康熙二十三年,举廉吏,擢内阁学士。二十五年,擢云贵总督,历官至云贵总督。三藩之乱时,督运粮饷于湖广、云南,有功劳。三十三年,迁都察院左都御史。三十八年,任兵部尚书,加...[详细]

额斯泰 [清][?-1677年]

  • 额斯泰(?—1677)富察氏,满洲镶白旗人,清朝将领。 人物生平 大学士额色赫弟也。初任一等侍卫。康熙三年,擢副都统。九年,授护军统领。吴三桂反,命顺承郡王勒尔锦帅师讨之,以额斯泰参赞军务。三桂兵自贵州出,湖南南境皆陷。诏与护军统领伊尔都齐简锐先发。十三年二月,师次荆州,常德、长沙皆陷。...[详细]

额色黑 [清][?-1661年]

  • 额色黑(?-1661年),富察氏,满洲镶白旗人,清朝初期大臣。顺治五年,迁刑部启心郎。八年,擢内国史院大学士,世职累进一等阿达哈哈番。十三年,命往朝鲜谳狱。十五年,改保和殿大学士。 额色赫再主会试,修太宗实录,辑太祖、太宗圣训,纂资政要览,并充总裁官,累加少师兼太子太师。十八年,卒,谥文恪。雍正...[详细]

恩绪 [清]

  • 恩绪,相声第三代传人,师从阿彦涛,为相声泰斗马三立的外祖父。同治十三年清穆宗去世,翌年,继位的皇帝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改元光绪,为了避圣讳,恩绪改名恩培,别名恩柯拉图,又名恩密川,绰号大恩子、相声恩子。他擅唱太平歌词,演唱时手里敲打两块长二寸半、宽一寸半的竹板儿击节,运用手指、手腕的技巧,敲打变...[详细]

爱新觉罗·端华 [清][公元1807年-1861年,顾命八大臣]

  • 爱新觉罗·端华(1807 - 1861),满洲镶蓝旗人,郑献亲王济尔哈朗七世孙,郑慎亲王乌尔恭阿第三子。道光六年(1826)封三等辅国将军。道光二十六年袭爵郑亲王,不久诏授总理行营事务大臣及御前大臣。道光帝旻宁临终时授为顾命大臣。相继任阅兵大臣、右宗正。咸丰十年,皇帝逃往热河时,随从前往,授领侍...[详细]

董恂 [清][公元1807年-1892年]

  • 董恂(1807~1892)近代诗文家。原名醇,后避同治帝讳改恂,字忱甫,号醒卿,江苏甘泉(今扬州)人。道光进士,先后事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官至户部尚书。其间,曾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作为全权大臣,奉派与比利时、英国、俄国、美国等国签订通商条约。为维护国家利益,据理力争,不辱使命。 钟爱...[详细]

丁一焯 [清][公元1693年-1773年]

  • 丁一焯(1693-1773) 字日峰,号乾斋,自号南岳老人。清时湖南衡阳白沙洲人。康熙时生员。平生精于诗、书、琴三艺,尤以草书见长。丁一焯在书法上成就非凡,《清泉续志人物方法技传》、《中国人名大辞典》均有记载。著有《书法粹语》一书,对写字的运腕、运肘、运神、运气、结构布局等方面...[详细]

丁宝桢 [清][公元1820年-1886年]

  • 丁宝桢(1820年-1886年),字稚璜。贵州平远(今织金县)人。道光二十五年迁往平远州进修,咸丰三年(1853年),33岁的他考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自此步入仕途,后任翰林院编修。丁宝桢是洋务运动重要成员,官至四川总督,曾诛杀骄纵不法的大太监安德海。去世后赠太子太保,谥文诚,并在山东、四川、...[详细]

丁晏 [清][公元1794年-1875年]

  • 丁晏(1794—1875),字俭卿,号柘唐,晚号石亭居士、颐志老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人。晚清学者,朴学大师。道光元年(1821年)举人。生性颖敏,嗜典籍,博闻强记,勤学不辍,九经皆能成诵。嘉庆年间,漕督阮元试士于书院,以汉易十五家发策,当时无人通晓,唯独丁晏洋洋洒洒万余言,分条析脉,博而...[详细]

奚大壮 [清]

  • 奚大壮 [籍贯]蓬溪县人 [朝代] 清朝 [主要著作],,,,,,,,,, [小传] 嘉庆三年(1798)举人。十年(1805)进士。授湖北应山县知县,兴学育才,编查保甲,有政绩。二十二年(1817)升兴国州知州。四充湖北、云南乡试同考官,所拔多知名之士。道光元...[详细]

戴联奎 [清][公元1751年-1822年,清朝兵部尚书]

  • 戴联奎(1751~1822)字紫垣,出生于如皋县城。乾隆中期进士。 戴联奎20岁时至京师(北京),随邵晋涵攻读经学。1774年(清乾隆三十九年)中顺天府解元,次年殿试取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3年后升为编修。当时奸臣和珅掌政,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意欲聘其为子丰绅殷德之师,戴联奎坚持不就。因此近...[详细]

戴钧衡 [清][公元1814年-1855年]

  • 戴钧衡(1814-1855),字存庄,号蓉洲,桐城孔城人。少时聪慧绝伦,才华早具,写诗撰文颇有才气。 20多岁时恃才自负,刻印了自编的《蓉洲初稿》传世,当时见到这初稿的人,都惊叹不已,说他是个奇才。 这本初稿传到了家乡大学者方东树的手中,方先生看了以后笑说:“十年以后,等他的学识磨炼到一定火...[详细]

崔艺 [清]

  • 崔艺,清代著名画家。字子游,号筠合。冀州直隶州南宫县(今邢台市南宫)人。能诗善画,山水师法荆、关而能得其雄厚;人物、花卉俱人能品而名动四方。客居北京时,应聘在内阁宰辅王子雍家坐馆,经常与另一宰辅刘延清、尚书汪谨堂等显官名流诗词唱和,举行书面笔会。 自北京返回南宫后,偶一染翰,即...[详细]

蒋师辙 [清][公元1847年-1904年]

  • 蒋师辙(1847~1904),字绍由,一字少颖,号遯庵,亦号颍香,上元(今江苏南京)人。兄师轼称「金陵二蒋」。 同治十二年(1873年)選拔貢,光緒十六年(1890年)中順天鄉試副榜。清光绪十八年初,应台湾巡抚邵友濂之聘,于三月二十日抵台,至八月二十一日离去,留台仅六阅月(是年六月加闰);初则襄...[详细]

陈源兖 [清][公元1815年-1854年]

  • 陈源兖(1815——1854年)字岱云,湖南茶陵州人。道光十八年进士,改翰林,授编修,旋授江西吉安府。 粤匪自桐城窜扑庐州,。贼复穴威武门为隧道,伏地雷,官军迎掘之。寻水西门地雷发,轰塌城垣数丈,急抢筑,城卒完。时陕甘总督舒兴阿奉命统兵万五千人来援,屡战不利,贼连日攻益急,城中饷乏兵疲。十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