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芳(1811~1855),壮族, 广西武缘县(今南宁市武鸣区两江镇龙英村大李屯)人。太平天国辛开元年八月,授戊监军。明年七月,升金一总制,带右一军。从西王萧朝贵攻长沙,连下桂阳、嘉禾、攸县等地。九月,在长沙擢金官正将军。十一月克岳州,升殿右二指挥,率劲旅攻克汉阳,升殿右二检黠。十二月克武昌...[详细]
李君襄(1785~1828),字思赞,号心泉,别号亦庐,清乾隆四十九年(1785)八月十一日出生于监利县广兴洲(今君山区广兴洲镇)。年十九入巴陵县学,癸酉岁中进士。初任湘乡县知县,其时湘乡穷山恶水,民不聊生。他力主轻徭役,免赋税,深受人民爱戴。嘉庆十四年(1809)任黔阳东安学正堂(正五品)。后...[详细]
李际期(1607-1655年),字应五,一字元献,河南省孟津县人。明末清初官员。官至兵部尚书。 先世山西长子人,九世祖德以寇徙孟津。李际期出生于旧孟津县城东十里的双槐村。天质聪慧,明崇祯庚午年(1630年)中举,崇祯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进士。 崇祯十四年(1641年),闯王李自成进...[详细]
李经述(1864-1902),字仲彭,号澹园,安徽合肥人。是李鸿章的次子也是嫡长子(李鸿章四十时膝下无子,长子李经方本是鸿章六弟昭庆之子,后过继给李鸿章),传说李经述因父亲去世悲痛万分,孝心过重,呑金而死。 据说李经述生下来就长有两颗牙齿,眼睛很有神,亲友们都感到很惊奇,认为大概是龙子下凡。...[详细]
李经迈(1876—1938),安徽合肥东乡人,字季皋,号又苏,别号澄园。李鸿章的小儿子(排第3)。清光绪31年(1905)任出使奥地利大臣。次年授光禄寺卿。三十三年归国,历任江苏、河南、浙江等地按察使。宣统二年(1910)以随员往日本、欧美考察军事。辛亥革命后寓居上海,以经商为业,其善理财,遂使...[详细]
乾隆庚午举人。陕西陇州知州、华州知州、户部浙江司员外郎、湖北施南府知府兼汉黄德巡道等。 史籍记载 李经芳,字掌纶,号棣亭。布政使渭之子。幼失恃,随父之任。虽居华膴,而深恶纨绔习。读书吟诗,外无他好。乾隆庚午举于乡。甲戊父没于署,扶梓归里,宦橐萧然,竭力营葬,家室屡空。不善为谋生计,属布衣...[详细]
李经邦(1852-1910)字达夫,安徽合肥人。李鸿章四弟李蕴章的次子。他自幼勤奋好学,年少时酷爱经史,留心经世之务。24岁便以优贡朝考二等的成绩留做教职用。1880年任内阁中书,赏戴花翎。中年时又博览群书,医卜算数,天文地理无所不通,尤其喜欢探讨天文历算。1893年,由内阁中书筹饷,以道员分任...[详细]
李金镛(1835-1890年),字秋亭,号丽卿。无锡石塘湾陡门李巷村人。清末大臣。少时务农,膂力过人。家乡地势低洼,常有水患。他热心地方公益,于咸丰五年(1855年)发起集资整修杨家圩、界溪圩堤岸。不久赴沪经商,与人合资开设招商客栈,与-巨商交往,结识李鸿章之弟李鹤章。他将经商所得常用于救...[详细]
李纪方(1828-1885) 字伦青,白果长碧冲(今衡山县松柏桥乡长碧村)人。年轻时跟外祖父尹慎微学医。同治二年(1863)开始行医,对内科、外科、喉科、肿症等专心研究,医术日见精进。当时白喉病甚为流行,而诊治尚无专著,一般医师对此病束手无策。李纪方开始试用外祖父所传治白喉的一...[详细]
李淮,字桐源,号石林。康熙甲午举人,雍正癸卯进士,翰林院庶吉士。 高邑李氏十一世祖。 史籍记载 李淮,字桐源,号石林。沈静古崤,笃于学。母梁钟爱特甚,虑其以勤读惫也,恒禁之。淮帏灯点诵不以闻。康熙甲午举于乡,益自攻苦,凡九经诸史以及百家之说,探远泝流,手胝口沫。雍正癸卯成进士...[详细]
李鸿藻(1820~1897年),字兰荪,号石孙、砚斋,河北保定人。同光年间的“清流领袖”,晚清主战派重臣之一。咸丰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督河南学政。同治元年,擢侍讲,深受西太后信任,累迁内阁学士,署户部左侍郎。四年,擢都察院左都御史,加太子少保。光绪二年,命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反对崇厚擅订...[详细]
李鹤章(1825~1880),字季荃,一字仙侪,号浮槎山人,诸生,安徽合肥(今合肥市瑶海区磨店社区)人 。兄瀚章、鸿章,弟昭庆。子经羲。初从父、兄治本籍团练。咸丰十一年(1861),授知县。同治元年(1862)从李鸿章在江苏进击太平军。次年,他领兵由常熟向江阴进军,授知府。同治三年(1864)...[详细]
李核 李核,字汝实,赠奉政大夫。 高邑李氏七世祖。 史籍记载: 李核,字汝实,标之弟。少不喜为举子业,人问之,曰:“吾非求名利者,学此何为?”能古文诗词,风格沥然出尘。生平喜客、嗜酒,吟风弄月以终其身。人以仙目之。明-星赠以诗云:“唐代诗人属李家,君今兄弟更才华。琢成一字千金贱,...[详细]
李国治,字筱芸,别号自修居士。同治癸酉科拔贡。河南陕州直隶州州判。五品衔加一级。著有《求放心斋随笔》、《空碧草堂诗钞》等。 高邑李氏十六世祖。 史籍记载 李国治,字筱芸,别号自修居士。居县城南街。奉直大夫李镃公之子也。天资颖悟,好学不倦。 年十七入邑庠,选同治癸酉科拔贡,能文章诗...[详细]
李凤章(1833—1890),派名章铨,字桂山,号稚荃。安徽合肥人。是晚清重臣李鸿章的五弟。早年随父读书于京邸,游太学,充国史馆誊录。议叙州同,后因军功保升直隶州知州,赏戴花翎,候选知府,加道台衔。 李凤章,李文安第五子,李鸿章五弟。1833年(道光癸巳年)1月8日寅时生。派名章铨,字桂山,...[详细]
李奉尧(?—1789)汉军镶黄旗人,二等伯李永芳四世孙也,清朝大臣。 父元亮,官户部尚书,谥勤恪,李侍尧之弟。自官学生袭勋旧佐领,授蓝翎侍卫。累迁江南提督。四十五年,袭伯爵。四十六年,调福建陆路提督。以漳、泉累有械斗,左授马兰镇总兵。五十二年,署直隶提督。山东学政刘权之移家,舟经静海被盗,下...[详细]
李恩绶(1835~1911),字丹叔,号亚白,晚号讷庵。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出生。镇江人。地方史学者。清末附贡生。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诗文精解独到,不喜欢时文,因此科举不利。以教馆、作幕和卖文自给。他为清末镇江文坛的领袖人物,作品先后刊行的有《读骚阁赋存》、《讷庵骈体文存》、《缝月轩词...[详细]
李慈铭(1830~1894),晚清官员,著名文史学家。初名模,字式侯,后改今名,字爱伯,号莼客,室名越缦堂,晚年自署“越缦老人”。会稽(今浙江绍兴)西郭霞川村人。 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数上封事,不避权要。日记三十余年不断,读书心得无不收录。学识渊博,承乾嘉汉学之余绪,治经学、史...[详细]
黎安理(1751~1819)字履泰,号静圊,晚年自号非非子,清朝贵州遵义东乡禹门(今遵义县新舟区)人。 黎朝邦第六代孙,幼时,常被继祖母-,生而赤贫,“少时医卜星相负贩,逐什一之术无不业,而以余隙读书”。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举人。嘉庆十三年(1808),以大挑二等为永从县(今贵州从江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