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清朝历史人物介绍

清朝历史人物介绍

戴乾象 [清]

  • 戴乾象(生卒年月不详),字玑衡,号少微,广州番禺赤岗圩(今海珠区赤岗街)人。生活在清康熙年间。年幼聪敏好学,10多岁便读通经史,尤爱钻研《易经》和历书,经常埋头背诵星历,几至废寝忘餐。父母希望他将来登科及第,但戴乾象却无意考取功名,有心钻研天象。每当月朗星稀之夜,他便到空旷地方观察天象,往往彻夜...[详细]

戴鸿慈 [清][公元1853年-1910年,清末政治革新思想家]

  • 戴鸿慈(1853~1910 年),字光孺,号少怀,晚年号毅庵。清咸丰三年(1853 年)出生,先代从南海大同堡迁居佛山福贤路居仁里。 戴鸿慈容貌俊美,自幼聪颖。15岁就补上县学生,随即由廪生入选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拔贡和乡举, 都名列第一。光绪二年(1876年)中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详细]

崔颐 [清]

  • 崔颐(生卒年不详),字吉甫,明城镇人。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贡生,出任河源县教谕。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被钦赐举人,第二年又被钦赐太学学正,任海南文昌县教谕。辞职离开时,饯行的学生络绎不绝,政府把写有“经师人师”的匾赠送给他。明城镇 明城地处高明中部,区域优势明显,交通便捷,广明高速...[详细]

崔乃镛 [清][公元1680年-?]

  • 崔乃镛(1680—?),字伯璈,号餐霞,今市郊区陈炉镇西堡人,清进士,入翰林。 雍正二年(1724),崔乃镛出任云南寻甸知府,后调任东川府知府。乾隆二年(1737),升任湖北督粮道台。监督漕粮是个肥缺,前任官员,大都上下串通,克扣运丁,剥削库帑,侵吞漕粮,中饱私囊。崔乃镛在任道台三年...[详细]

陈作新 [清][公元1885年-1911年]

  • 陈作新 (1885-1911) 中国同盟会会员,中华民-政府湖南都督府副都督,辛亥革命元勋。 湖南省浏阳县(今浏阳市)人,1885年生于浏阳县永安市。青少年时刻苦读书,善诗文书画篆刻,科举屡试落第,捐为监生,在长沙私塾任教。博览《船山遗书》、《龚定庵全集》和魏源《海国图志》等书,滋长...[详细]

陈中理 [清]

  • 陈中理(生卒年不详),号卓如,陆丰县城人。事父母至孝,对兄弟友善,具才识,沉着坚毅,虽无言爵封邑,而家庭富有。本人朴素节俭,屡任约正。 清咸丰四年(1854年),贼寇蜂起,潮阳陈名墙,归善(惠阳)罗亚添,海丰吕亚江等攻陷惠来、海丰两县,官民俱损。继而贼寇合股约定攻打陆丰,加之陆丰有盗匪歹徒与...[详细]

陈志远 [清]

  • 陈志远(生卒年不详),字霖敷,今东乡镇江美村人。生活俭朴,知识渊博,廉正不阿,淡于名利。雍正十二年(1734),以拔贡上京朝考,随即出任八旗官学教习。三年期满南归,在乡间设馆讲学。主张做事身体力行,读书要细细地玩味文章的精华,领会先贤的义理。前来求学的人天天增多。乾隆十四年(1749),选授江西...[详细]

陈兆麒 [清]

  • 陈兆麒(生卒年不详),字振公,今南街镇护国村人,增贡生。他性格深沉刚毅,忠厚待人,而且讲义气,好施舍。在古水有仓库常储谷3000多石,每年三四月青黄不接时,借给佃户贫家,等到秋收后归还,不收利息。有的无力归还,既不追索,次年复借。乾隆七年(1742),天大旱,发生饥荒,他捐米、平价出售,救活很多...[详细]

陈张翼 [清]

  • 陈张翼(生卒年不详),浙江仁和人,字孝廉,清乾隆年间举人。清乾隆七年至十一年(1742—1746)任河源县知县。他是个博学多才、精通农业、重于调查研究、多办实事的官吏。他到河源执掌政事,开始则对河源县城廓加以深入的调查研究,视览河源县城山川形势,巡行两城(上城、下城)周视三廓(上角、中角、下角)...[详细]

陈雨亭 [清][公元1842年-1905年]

  • 陈雨亭(1842-1905年),原名陈承甲,又名泽润,别号“雨亭”。出生于潮安县凤山乡,12岁举家迁入澄海蓬洲城定居。后开设米店、进出口商行等而发家。1902年,加入汕头英兰长老会。陈雨亭自23岁起便先后在蓬洲、凤山、汕头埠、营口地建房或购房,一生共有房产200余处,当时被誉为“潮汕第一富户”。...[详细]

陈遇亨 [清]

  • 陈遇亨(生卒年不详),今南街青云巷人。自小聪明好学,能写文章,但两次参加举人考试都落第。后北行入京,按成例谋求官职。嘉庆七年(1802),委任广西上思州知州。他洁己爱民,宣布各项规条,下属官吏不敢作弊,百姓大喜。当遇亨到那懒驿馆留宿时,晚上有一个人拿300两银子,要求判其胜诉,他拒不受贿,也不追...[详细]

陈元才 [清]

  • 陈元才,字汉先,号健亭,本县棉湖镇人。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甲午举人。母亲仁俭识义,邻里有急难,脱簪典珥以周济,并经常教育陈元才要行善乐施。陈元才遵从母训,凡遇乡邻有不幸之事或过往旅客陷入窘境,他都多方周全。雍正四年丙午(1726年),其家乡棉湖暴发洪水,田园房屋被淹没,人畜浸死不计其数。...[详细]

陈修 [清][公元1600年-1676年]

  • 陈修(1600~1676),字拓潜,龙溪都沙陇乡(即南海乡山陇村)人。家贫,好读书,为邑诸壮岁曾栖止于惠来城北普陀岩,终岁不回家,潜心苦读。喜《庄子》和《史记》,有得必满饮,酣则睥睨踞坐,或慷慨悲歌。常向人讲述茅鹿门、陈明卿评点的《史记》,讲述时须眉辄张,人们因而称他为“陈太史公”。写文章则理据...[详细]

陈谢勇 [清][公元1695年-?]

  • 陈谢勇(1695-7年),原名烈,官号烈卿,祖居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东乡,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4月26日生于南澳(今汕头市南澳县)。 其少年时代在南澳读书,后考上武职。雍正八年(1730年)六月,授春江协都司,旋任澄海、崖州、春江、碣石等地都司、总兵等职。陈谢勇于雍正十年官于碣石时,遂...[详细]

陈体全 [清][?-1749年]

  • 陈体全(?~1749年)九江河清人。家贫母病,三年不愈。常至西樵山采药治母病。有采药老人为其孝心所感动,赠给草药和方书一卷对他说:“你的孝心可嘉,草药可治好你母亲的病。熟读这本方书,你一生的衣食便不用担忧了。不过利世济众之心切不可忘。”体全谢过老人后回家以草药捣汁给母亲服用,治好了母病。又勤读方...[详细]

陈松年 [清][?-1855年]

  • 陈松年(?—1855),新会县潮连大冈村(今属蓬江区)人。拳棍教师。清咸丰元年(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发动农民起义时,陈松年正在江门市象溪路吕氏超然祖祠开设武馆任教头。吕瑞俊,东罗宁(即蓬江区范罗冈)人,为该馆馆主。清咸丰三年(1853年),陈、吕率领红巾军在江门狗山举旗起义,驻新会县丞...[详细]

陈世盛 [清]

  • 陈世盛,字智新,号月亭,澄海县下外人。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赴贵州,借补开州知府。贵州人原不懂养蚕织绢,世盛招募浙江的技工传授缫丝织绢方法,发展地方经济。他还革除陈旧陋俗,设立书院,供给学士读书费用,从而使该地科举考试取录人数渐多。因具真才实干,调任代理贵阳知府。 ...[详细]

陈时谦 [清]

  • 陈时谦,字葵之,号益斋,澄海县下外人。清乾隆二十年(1 755),官授江西广信府同知。他宽仁对待人民.,严厉打击盗贼,博得人民赞扬,也深得上级器重。乾隆三十年代理瑞州知府,以清廉自持,严厉整饬弊政。历任广信、南康二府代理知府,政绩卓著。时谦在京时捐银千余两在前门外延寿寺街建新会馆,供潮州七县举...[详细]

陈士杰 [清][公元1825年-1893年]

  • 陈士杰 (1825-1893) 清巡抚。 清桂阳州(今桂阳县)人。字隽丞。道光五年(1825)生。早岁读书长沙岳麓书院。二十九年以拔贡生选取户部七品京官。咸丰元年(1851〉丁父忧归。翌年率团丁镇压县内李明先、李观龙起义。 咸丰三年初,陈士杰入曾国藩衡州军幕。时鲍超坐法当斩,王鑫...[详细]

陈启泰 [清][公元1842年-1909年]

  • 陈启泰 (1842-1909) 清巡抚。 清长沙县人。字伯屏、鲁生,自号癯庵。道光二十二年(1842)生。同治六年(1867)中举人。明年成进士,选辑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致力国故,与同馆陈宝琛、张佩纶切磋学间,得益甚多。任同治十三年(1874)及光绪六年(1880)会试问考官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