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茂治(1825~1891),惠来都梅北高埕(今惠城镇梅北村)人。父翼亭,贡生,业医,擅长儿科,著有《童病集》。茂治继承父业,在邑有医名。民间传其“连服十剂治禁食便秘症”的事迹。据传有潮阳沙陇人郑心,患禁食便秘症,遍请名医药进即吐,久病不愈。他一怒之下,把几十名医生囚于府内。后请茂治医治。茂治嘱...[详细]
方举赞(1820—1906) 南蓢左步村人。早年在上海打铁坊当学徒,满师后流动打铁谋生,并往返上海、广东之间,贩卖杂货,又与英商“老船坞”买卖旧铜皮、铜钉而牟利。清同治五年(1866)与孙英德(左步同乡)两人合资300银元,创办上海发昌机器厂,左步孙氏与翠亨孙氏是同源宗亲,方、孙两人通力合作...[详细]
方桂东(1857~1907),号纬星,酉头都秀水里(今前詹镇秀水里村)人。光绪五年(1879)考中武举人。后为方耀部属。先后驻广州、潮州、惠州等地。光绪九年(1883)随方耀调至钦州,驻石城县(今廉江)。治军严明,深得上司器重。后升至游击,尽先补用参将。 他生平热心社会公益事业。驻石城期间,...[详细]
杜祖昌(生卒年不详),字孙谋,人和镇矮岗村人。其父杜作揖任广西军储仓事务官,他寄居于广西挪阳,后来入广西思明(辞书上查不到思明郡,可能是思恩郡之误)郡学。父母去世后,他带父母骨骸回乡安葬。建造祠堂,并积存不少用于祭祀的经费。教养 6个儿子,其中5个成名,孙子、曾孙共五代人才济济。矮岗村 ...[详细]
杜如曦(生卒年不详),字德贻,人和镇清泰村人。康熙十一年(1672年)岁贡,任乳源县县学辅助教员,造就人才有方,在教学过程中能创造宽松和谐气氛,使人心情愉悦,轻松自如。任教 5年后谢世于任上,替他奔丧扶棺的读书人不计其数,由此可知他品德高尚了。 ...[详细]
端顺固 主(1825.2.20— 1835.11.8)旻宁第三女,其母为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时为全妃,生于道光五年(1825)二月二十,道光十五年(1835)十一月初八殇,年11岁,葬陈家门园寝, 追封为端顺固 主。...[详细]
端悯固 主(1813.7.3— 1819.10.20)旻宁长女,其母为孝慎成皇后佟佳氏,时为嫡福晋,生于嘉庆十八年(1813)七月初三,嘉庆二十四年(1819)十月二十日,年仅7岁,追封为郡主,葬许家峪园寝,嘉庆二十五年(1820)九月追封为端悯固 主。...[详细]
董步闻,州城仁和街人。字友灏,父子晋。家学渊源,登康熙甲子(1684年)贤书,部铨已及,因父衰老,依依膝下。丁亥,服阕,选授直隶庆都令。庆都地瘠民贫,先时征役繁扰,哀鸿遍野,茹草树根皮,民不聊生。步闻下车,痛除积弊,贷廪劝耕,免征比三年,刑清政简,票不入乡,与民休息。又捐俸建义学,训习英俊,复置...[详细]
翟泉(约清乾隆至嘉庆年间),字在山,号清容。归善县(今惠城区)人。性傲岸,不慕荣利。工诗画。诗宗陆游;画则多得之名山秀水。年轻时曾饱览粤地罗浮山、鼎湖、白云山、西樵山等名胜风光,以其名山秀水入画。传世有惠州《西湖八景图》。晚年居住白鹤峰翟夫子舍。自种花卉,常邀知己名士一起赏花饮酒吟诗论画。惠州知...[详细]
丁善庆 (1790-1869) 清学政,岳麓书院山长。 清清泉县(今衡南县)人。字伊辅,号自庵、养斋。生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幼年丧父,随母长期居住京城外家,遂寄籍宛平。道光二年(1822)应顺天乡试,中举人。翌年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先后任国子监司业、詹事府右中...[详细]
丁取忠 (1810-1877) 近代数学家,《白芙堂算学丛书》者和刊刻者。 清长沙县高塘岭北湖塘(今属望城县)人。字肃存,号果臣,一号云梧。嘉庆十四年十二月(1810年1月)生。近代教学家,《白芙堂算学丛书》者和刊刻者。 丁取忠少时博闻强记,喜步算。道光十二年(1832),开始习...[详细]
翟火姑(?~1857),清代归善县东平(今属惠城区桥东)人。咸丰四年(1854),受广东“天地会”反清起义的影响,联合三栋沙澳人何亚璜等,在三栋沙澳官桥围聚众盟誓,揭竿起义,自封为大元帅,何为平东王,下设飞龙、飞虎将军,部众千余人。相继攻克海丰、河源、博罗,直至香港的九龙司城寨。虽屡攻惠州府、县...[详细]
邓增(1843—1906),字景廷,新会县篁边乡(今属蓬江区)人,世居丹灶乡望富里(今属蓬江区),少时随父做生意,爱习武。清咸丰十年(1860年),加入清军。清同治元年(1862年),随清军从广州赴浙江镇压太平军。清同治三年(1864年),被浙江巡抚左宗棠擢升为把总。镇压捻军有功,升为副将。清光...[详细]
邓羽公(生卒年月不详),一名先奉,南海人,世居佛山古洞直街,出生于清代末,是近代有名办报人之一。在民国19 年至25 年(1930~1936年),他在广州上九路创办《羽公报》,自任社长,聘请挚友区慵斋、高子锋为,以吴泽民、胡一言、区瑞芝为助手,并亲写社论和散文,对官场黑暗、社会时弊、横行不法的人...[详细]
邓廷桢(1776~1846),字维周,号筠,江苏江宁(今南京市)人。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嘉庆六年(1801)中进士,选庶吉士。后授翰林院编修,曾任会试、乡试同考官,浙江宁波府知府,陕西延安府知府,榆林府知府,西安府知府等职。在此期间,以善于平反冤狱在官场上崭露头角。嘉庆二十五年越级提升为湖北布...[详细]
邓三多 下高川杨家人,少时家资富饶,三多性洒脱,好挥霍,读书不成。父卒未几,家产荡尽,将卖住宅时,买主知其穷而压价,三多愤而止,于父灵位前发誓:必改行,兴家业。从此,朝惕夕励,发奋自强,数年间,产业复旧。 三多16岁被举为乡约,不久又纳资为太学生,自此掌管乡政权数十年。他...[详细]
邓林梅(1714~1768),字景行,号介峰,龙溪都长青村(今东港镇长青村)人。出身农家,聪敏好学,乾隆九年(1744)考中举人,十九年(1754)考中进士。 乾隆二十九年(1764)谒选,派赴四川潼川府任遂宁县知县。有贤名,聘为戊子科省闱同考官。乾隆三十三年(1768)卒于任上,终年55岁...[详细]
邓琳(1829~1893年),字文石,别号鼍阳居士,生于阳江县县城(今江城区南恩街道)北门街,清代举人,书法家,诗人,教育家,公益家。幼孤贫。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中举(第六十三名举人)。后屡试不第,转而从事教育和社会活动。咸丰四年(1854年)夏,红巾会起义,他参与设局筹防,募勇千名,协力...[详细]
邓大林(?~1857),原籍香山(今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人,曾在花地居住,字荫泉,号“长眉道人”。清道光进士,曾在山东的一个县任知县,是一位诗人、画家、丹药配制者。他中进士后,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在花地大通寺旁建成杏林庄,园地虽不大,但幽深雅洁,不设藩垣,奇石林立,中有竹亭、桔井、桂径、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