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清朝历史人物介绍

清朝历史人物介绍

林圭 [清][公元1875年-1912年]

  • 林圭 (1875-1912) 自立会会员,自立军中军统领。 清湘阴县人。亦名锡圭,字述唐,号悟庵,另有西河圭介、林杰等笔名和化名。光绪元年(1875)生。光绪二十四年(1898)维新变法期间,在湘阴创立广益会、不缠足会。同年三月考入长沙湖南时务学堂二班,究心经世致用之学,仰慕谭嗣同,...[详细]

林福祥 [清][公元1814年-1864年]

  • 林福祥(1814—1864) 字亮予,号季薇,又作季眉。原籍大涌安堂村,出生于澳门。出身世家巨族,屡试不第。 战争爆发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向广州知府余保纯陈述战守方略,未被采纳,转投粤督祁贡,受命在广州招水勇组成平海营,任管带,镇守广州城西观海口,6月联合广州三元里“平英团”乡勇击...[详细]

林德镛 [清]

  • 林德镛,字白菴,清康熙辛丑(1721年)武状元。生卒年日不详。光绪《揭阳县志》有传,称其“在城人。天资豪宕,膂力过人。康熙丁酉(1717年)武围第二人。辛丑(1721年)会试第九人,殿试第一人,授二等侍卫乾清门行走加哈哈珠子扈。驾幸热河,宠幸方隆,未竟其用,遽卒。时论惜之。”县城西门街(古时称宣...[详细]

林伯桐 [清][公元1775年-1844年]

  • 林伯桐(1775~1844),字桐君,号月亭,世居广州高第街。自幼跟父学习文史,浏览百家书。嘉庆六年(1801)中举。后因父亲病逝,居丧守孝,素食三年。从此,在家侍奉慈母,再没有去帝都考试。 他居家读书做学问,授徒为业,诲人不倦,凡持经问难,必尽情讲授,务使求学者有所得益,深受时人欢迎。阮元...[详细]

李林 [清][公元1655年-1735年]

  • 李林(1655~1735),字培生,一字韶石,翁源县翁城镇人。李资质聪颖过人,少怀大志,勤奋好学,过目能诵,谙熟音律,九岁就能学古今各体文章。十四岁就读于官办学堂。读书期间,他非常注重气节,并养成了勤俭朴素的良好习惯。学使为其高尚、正直品行所感,一再上报于朝廷礼部。康熙三十二年(1693),乃举...[详细]

李令仪 [清]

  • 李令仪,生卒年不祥,字德基,号象峰,新会县荷塘镇篁湾(今属蓬江区)人。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己卯科中举人第三名,大挑(即在没有中举人中按形貌挑选知县等官员)时名列一等,受委派任云南江川县知县。后升任元江、直隶州知州,又晋升作丽江府知府,再调任直隶长芦盐运司运同。他历任河西弥勒、太和、云南永...[详细]

李奎林 [清][?-1912年]

  • 李奎林,男,京剧鼓师。即李五。 李奎林同郝六被誉为鼓界“昆乱不挡”者。光绪间,为杨隆寿、姚增禄两武生大家打武戏。二十二(1896)年,谭鑫培入喜庆班,概约奎林司鼓。 李五长兄李春元,习昆鼓,在梅巧玲主四喜班里充场面,享名已称极盛。 逝世:1912年7月,农历壬子年 ...[详细]

李魁 [清][公元1788年-1878年]

  • 李魁(约1788~1878 年), 原名魁业, 又名奎, 别名斗山, 自号青葵、戆魁,别署有绿屏山樵、崖门老渔、圭峰樵长、斗室居士、冈州画隐、青葵道斗、斗山山人、斗山老狂等。新会县人, 约出生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 年), 卒于光绪四年(1878 年)。 李魁一生以卖画为职业, 长期居住...[详细]

李可琼 [清][公元1765年-1846年]

  • 李可琼(1765~1846年),字佩修,号石泉,原籍丰华堡(现南海狮山),后移居佛山镇。清嘉庆三年(1798年),李可琼中举;嘉庆十年(1805年)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入翰林院庶常馆学习。其兄李可端,弟李可蕃均中进士,入选翰林,故有“同胞三翰林”之称。3年后,散馆考试,得到阅卷大臣签出,仁宗皇...[详细]

黎家本 [清][公元1853年-1875年]

  • 黎家本(1853~1875),字廷禧,号丽川,荷城街道扶丽村人。清同治九年(1870年)选充轮船驾驶学生,十年(1871年)被派往“建威”船上练习风涛,十二年(1873年)6月担任“长胜”号轮船大副,十三年( 1874年)5月调管“振威”号轮船,6月任大副,9月管驾“长胜”号轮船,六品官衔,守卫...[详细]

李国瀛 [清][?-1868年]

  • 李国瀛(?~1868),字仙洲,宁羌州人,世为江南名族,祖上有字玉书者始迁秦,少小从父戎马倥偬,但为学勤奋,无间星霜。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以优廪生举于乡,二十七年(1847)登进士第,即任知县。初入山西职司法,虽年少,讯鞫皆练达,遂令知五寨县。五寨地瘠民贫,国瀛教民植树、养牧。民有过,则罚...[详细]

黎奉元 [清][公元1803年-1867年]

  • 黎奉元(1803~1867 年), 又名风缘, 绰号“甩绳马骝”。佛山人。自小酷爱粤曲, 长大后结交粤剧界艺人, 钻研粤剧写作技巧。他编写的戏, 内容较清晰, 以力求“三戒” 为宗旨(三戒———戒诲淫、戒诲盗、戒封建迷信)。在剧本形式上, 改变过去提纲式的写法, 每一场戏都分别撰写成锣鼓谱、曲牌...[详细]

李大成 [清][公元1771年-?]

  • 李大成(1771—?),字学章,号裁之,新会县荷塘镇(今属蓬江区)人。体形高大,性格豁达。年轻时因诗写得好而出名,被学使李调元赏识,邀他一同登上镇海楼饮酒赋诗,读书人张锦芳、黄丹书、黎简等人都在其中,一起聚会酬唱。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李领受乡荐。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汪...[详细]

李朝楠 [清]

  • 李朝楠,字豫材,新田人。文学优瞻,游府庠,食饩。雍正癸卯(1723年),学院惠士奇考选明经。乾隆己未(1739年),授三水教谕。训课精勤,规条严密,与诸生相接以道义,不计修脯。捐俸修凤岗书院,讲学其间,一时士习文风翕然丕变。生平仗义轻财,尝倡建唐大司徒金马祖祠,施药饵,造桥梁,捐社谷。家居仕宦,...[详细]

李秉中 [清]

  • 李秉中,明末遗臣,生卒年及籍贯无考。官至钦差总督南赣都御史。清兵入关后,李秉中隐居现乐昌县云岩乡之青莲山,静观变态,期望东山再起。传其初在云岩时作诗:“龙鳞灿灿虎斑斑,龙困五湖虎困山,有日龙虎睁开眼,惊阪五湖奔破山。”后李秉中见出山无期,又不愿屈膝清廷,遂下山执教于现云岩乡出水岩一带。因教育有方...[详细]

李斌 [清]

  • 李斌,生卒年不详。字盛堂。清代归善县人。康熙十一年(1672)举人。任潮阳县教谕时,建书院,增学舍50间。于四乡立社学。每月批阅学生文卷三四百,常至深夜始休。后升任山东城武知县,待民宽厚,执法公正。著有《养和斋诗钞》。光绪《惠州府志》有传。 同名人物: 李斌 广东省中山市 [...[详细]

李柏 [清][公元1630年-1700年,关中三李]

  • 李柏(公元1630年-公元1700年),字雪木,号太白山人,陕西眉县人,生于明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生而赤面伟躯,器宇异常儿。”家贫,9岁丧父,俑于酒家。后入私塾读书,一入小学,就常吐奇语,令师生惊叹。17岁时,偶读朱子小学,见古人嘉行嘉言,便焚去案头科举时文,受塾师怒斥而不顾,发誓要学...[详细]

廖贞 [清]

  • 廖贞,生卒年不详,字廷干。清代归善县(今惠城区)人。雍正八年(1730)进士。历任贵州的平越、锦屏知县。著述甚富,有《易礼诗书讲义》、《四子书讲义》、《离骚注释》、《杜诗注释》;诗集《撷秀楼集》、《黔游草》、《罗浮唾语》等。咏惠州西湖泗洲塔诗颇佳:“浮屠孤峭插云烟,金碧辉煌夕照边。倒影入湖翻彩笔...[详细]

廖燕 [清][公元1644年-1705年]

  • 廖燕(1644—1705年),初名燕生,字人也,号梦醒;后改名为燕,号柴舟,享年62岁。祖籍江西省樟树镇(今宜春地区清江县治所在)。明洪武元年(1368年),先祖廖宣义移居曲江城东武成里,六世祖世贤再迁至曲江西河大庙坊(今武江区西河红星综合厂附近)居住。清顺治元年(1644年)九月二十六日,廖燕...[详细]

廖攀龙 [清]

  • 廖攀龙,字矫若,更字于霖,号。雄城西门街人,征南将军廖永忠之后。生明万历丁酉(1597年),天启丁卯(1627年)举人,丁丑(1637年)进士。出授福建延平府将乐知县,调遵化。清顺治元年(1644年),行取御史,巡视西城。历陕西茶马及巡按直隶、顺、永、保、河等处。顺治五年,卒于浙江乌程县,归葬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