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大振(生卒年不详),字公一,明城镇人,谢连魁长子。年轻时与解元杨元复交往。杨元复认为他的文章奇特,又看见他真诚孝敬父母、非常爱护弟弟谢大猷,便非常喜爱、器重他,并把女儿嫁给他。谢大振后来补缺为县学生员。清乾隆元年(1736年)成为岁贡。任始兴县县学训导,后被委任为教谕,教导生员有方,操劳勉力,...[详细]
谢大海(1805—1880)澄海县外砂镇蓬中村人。青年时随师学医,于乡间设“仁术堂”,坐堂行医。曾因单凭滑脉,错断一伸手于帐外诊脉的男人为妊娠,当场出丑。由此深感医术肤浅,避居潮阳,矢志苦学十载,终于掌握了中医药治病技术,在潮阳重新挂牌行医,论理深博,医术高超,诊断精明,疗效卓著,医德高尚,成为...[详细]
席宝田 (1829-1889) 清按察使。 清东安县人。字研芗。道光九年(1829)生。早年以县学生就读于岳麓书院。咸丰二年(1852)在乡举办团练,九年率部参与解除太平军对宝庆之围,擢知府。十年,奉湖南巡抚骆秉章命募勇千人,号精毅营,率赴郴州、桂阳等地,阻击广东天地会军。同治二年(...[详细]
孝淑睿皇后(1760年10月02日-1797年3月5日),喜塔腊氏,嘉庆帝原配妻子,满洲正白旗人,总管内务府大臣、副都统、承恩公和尔敬额之女。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赐册为皇子永琰嫡福晋,年十五岁。乾隆四十五年,生永琰第二女。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生永琰第二子绵宁(即道光帝)。乾隆四十九...[详细]
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孝全成皇后(1808年3月24日-1840年2月13日),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道光帝第二任皇后,咸丰帝生母,曾祖父为乾隆朝驻藏将军成德, 祖父为穆克登布,父亲为清朝苏州驻防将军、乾清门二等侍卫、世袭二等男爵、赠一等承恩侯、晋赠三等承恩公颐龄。 钮祜禄氏不管生前死后都极...[详细]
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孝静成皇后(1812年6月19日-1855年8月21日),博尔济吉特氏,道光帝妃嫔,咸丰帝养母,恭亲王奕訢生母,先祖来自蒙古科尔沁左右翼,死后抬旗入满洲正黄旗,刑部员外郎花良阿之女。 在道光一朝,博尔济吉特氏最高被封为皇贵妃,未被道光帝封为皇后。咸丰即位之后,封养母博...[详细]
肖汉申(1769~1815),字绍嵩,又字天锦,号银槎,平远八尺肥田村人。其父位谋,母赖氏,先祖是由福建连城迁至平远八尺肥田。在其家族中,每代皆有达官文士。而高中进士的,自汉申之后逐渐减少。 肖汉申自幼家贫,父亲早逝,全靠其母抚养成人。汉申聪敏好学,因自己无书可读,经常向附近私塾借书,过目不...[详细]
祥妃钮祜禄氏,祥妃(1808年—1861年)钮祜禄氏,郎中久福之女。生于嘉庆十三年正月十三日,初赐号为祥贵人,道光三年二月二十二日传旨,十一月二十五日,册封祥嫔。五年正月,生皇二女。四月十三日,晋祥妃。九年,生皇五女寿臧和硕公主。十一年,生皇五子惇勤亲王奕誴。十七年降为祥贵人。三十年正月,文宗晋...[详细]
祥福(?~1841),满洲正黄旗人。玛佳氏。历任冠军使、副将、总兵等职。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由湖南率部增援广东。1841年,负责镇守广州乌涌炮台(今广州市黄埔区大沙镇文冲村内)。 1841年2月26日,英国侵略军攻占虎门,直逼乌涌。乌涌距黄埔港仅3公里,扼水路进出黄埔的咽喉。林则徐视此地...[详细]
清乾隆四十六年(-第十三饶迥阴金牛年,公元1781年),夏尕仓出生于安多地区的日贡地方(今青海同仁县),他又称坚贡霞噶尔。青年时,他度过了苦行游僧的一生,留下了不少传奇式的故事,其事迹颇有点像藏传佛教噶举派的米拉日巴,故有人称之为“大解脱者。” 夏尕仓曾用名那旺扎西、措周让照等,他信奉宁玛教...[详细]
吴文炜(1636—1696年)字山带,后改名韦,大沥大圃人。少与梁佩兰同窗,19岁参与童子试,获冠军,名噪一时。以后乡试屡不第,放意于诗酒中达32年。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乡试考上举人第三名,时已58岁。次年参加会试又不第,取道南回,遍览山川胜景。越二年,陪同广东巡抚的儿子赴京应考,卒于途...[详细]
吴汤兴(1866—1895),字绍文,祖籍蕉岭三圳伍子湖,其先世于清乾隆年间(1736—1895)由镇平渡台垦殖,定居于台湾苗栗县铜锣乡。 1894年中日甲午之战,清廷签订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给日本,全台各地纷纷组织义军抵抗日军入侵。义军大将军丘逢甲任命吴汤兴为苗栗义军统领,吴汤兴命丘国...[详细]
吴如孝(约1825-1864),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太平天国著名将领、顾王。自幼家贫,好学自励,通文墨,为人有智计。壮年,即外出谋生,在广州替十三行商人作会计,其时一些富家子弟颇轻视他,遂入广西经商。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领导金田起义,吴如孝即投身义军。起义后授职左一师帅,随军出征,转战...[详细]
吴荣光(1773~1843 年),字伯荣,号荷屋, 别名燎光。晚年自号石云山人。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出生于佛山镇观音堂(今佛山市莲花路田心里横巷)一个书香世宦的家庭。自幼聪颖好学,少年时就熟习经史,胸怀大志。 嘉庆三年(1798 年)中举;次年,中进士。历任武英殿协修、纂修、本衙门撰...[详细]
吴全美(1820~1884),字碧山,原籍顺德,世居广州番禺龙溪乡(今属海珠区南华西街)。从小好习武艺。道光二十九年(1849)入广东水师团练,学习水战本领,在追缉海盗时屡立战功,不久便由把总升为海安营千总,咸丰元年(1851)晋升为龙门营都司。后因在海南儋州、厦门、江苏等地镇压农民起义有功,被...[详细]
吴卿怜(1769年-1799年)又称苏卿怜,苏州歌女,十五岁为王亶望妾。王亶望获罪斩首后,被蒋锡棨所得,献于和珅做妾侍,和珅因罪被诛后,卿怜亦悬梁自尽。有绝句八章流传于世。 吴卿怜系苏州女子,又称苏卿怜,出身低微,但能歌善诗词,色艺兼胜,早年在苏州做歌女。十五岁时,被苏州知府王亶望纳为妾。乾...[详细]
吴林光(生卒年月不详),字佩芳,又字叔壬,号香冷,佛山人。清道光二年(1822 年)中举人,道光十三年(1833 年)成进士。被派到江西,先后代理吉水县、南康县县事和任铅山县知县。因政绩卓著,加封知州衔。 清道光十四年(1834 年)和道光十五年两次科举考试,吴林光充任乡试同考官。 道...[详细]
吴兰修,原名诗捷,字石华,梅县松口到车村人。吴兰修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中举后,曾任广东信宜训导,监课粤秀书院。阮元任两广总督时,将广州粤秀山越台故址改建学海堂、聘请博通经史的吴兰修为第一任学长。 吴兰修曾购置大量书籍,自建藏书室、藏书达数万卷之多。他治学严谨、工诗文、擅算学,精考据,...[详细]
吴健彰(1791—1866) 原名天垣,字道普,小名阿爽。生于清乾隆辛亥年三月初六(1791年4月)清末香山县翠微村(今珠海市香洲区前山镇翠微村)人。出身贫寒,早年曾在澳门、广州等地贩鸡为业,因此又名“卖鸡爽”。发迹后洋人称其为“爽官”,后入广州十三行的波斯洋行充仆役,获提升为领班。1832...[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