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光尧 字允昭,号蓂石,小榄人。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己酉科武举。投效曾国藩湘军,保荐蓝翎游击,调长江水师统领;克复安庆,赏换花翎,以参将尽先补用,暂补温州中军守备署游击兼巡防营统领。旋由左宗棠奏保副参归两广督标效力,充任全省巡洋兵轮统领,委署水师右营游击。总督奏保以总兵记名简放,授武义...[详细]
何定江 字景宗,号静轩,小榄人。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庚子恩科第二名。殿试二甲第一名武进士、金殿传胪。由三等侍卫拣发福建,补长福营右军都司,调补闽安标水师营都司。拿获洋匪,补闽浙督标水师营参将。嘉庆二三年(1797—1798),升补授福建澎湖水师副将(正二品)。多次缉获洋匪海盗,补授金门...[详细]
韩锡胙,清代,字介屏,号湘岩,别署少微山人、妙有山人,青田(今属浙江)人。乾隆六年(1741)拔贡,补八旗教习。十二年(1747)中举,历任山东平阳、禹城、平原、济河、莱阳,江苏金匮、宝山等县县令,迁安庆、松江、苏州知府。三十八年(1773)檄署松太道,寻升苏松督粮道,命未下而卒,年六十一。所至...[详细]
郭仲衡(1620年——1654年),山东章丘闫家峪乡人,出身布衣世家。 他8岁便跟兄钻林下峪,餐风饮露,砍柴伐薪,一日一担;登云踩雾,采挖药草,赶集变卖,贴补家用。他身架敦壮、腰板结实、气力超群。打谷场上的“碌碡王”,两人合驾都十分吃力,他16岁便独自搬起,随手抛出两丈多远。家中牛犊,他晨夕...[详细]
郭汪璨,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进士,官陕西鄠县(今户县)知县,没有别的俗好,只酷爱诗文,著有《云麓诗草》。郭府满门文采,尤其是女性备受时人称羡。他的姑母郭步蕴,女诗人,号称“女博士”,是郭府诗学之权舆,对其侄女、侄孙女等,毫无保留地传授她的诗学章法。丈夫邵光耀早亡,依靠母家生活。汪璨的姊妹郭...[详细]
管干贞(1734~1798) 字复阳,号松崖。阳湖人,生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任贵州道御史、光禄寺卿、内阁学士、工部侍郎。乾隆五十四年起任漕运总督。他官声廉正,弊绝风清;性格凝重,耿直无私。担任谏官时,纠劾大员无所顾忌。任漕督时...[详细]
宫伟鏐(1611~1680),字紫阳,又字紫元,号组玄。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出生。泰州人。学者。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官翰林院检讨。宫氏世代为明朝官宦,宫伟鏐入清后不仕,以终养为理由两次辞却荐举,在岳墩下小西湖畔筑春雨草堂,著书自娱。宫伟鏐熟悉地方掌故,著有《庭闻州世说》6卷、《...[详细]
戈裕良(1764~1830) 字立三,出生于武进县城东门(今天宁区境内)。家境清寒,年少时即帮人造园叠山。好钻研,师造化,能融泰、华、衡、黄、雁诸峰于胸中,所置假山,使人恍若登泰岱,履华岳,入山洞疑置身桂粤。清代学者洪亮吉对戈称誉的诗句有“奇石胸中百万堆,时时出手见心裁。”戈曾创“钩带法”...[详细]
恽格(1633~1690) 字惟大,后字寿平,号南田,别号云溪隐渔、白云外史、东园客、东园草衣生等。生于明崇祯六年(1633年),武进县上店人,后迁居武进县城内白云渡(今天宁区境内)。清初书画家。幼承家学,8岁吟莲花诗,惊其塾师。从堂伯父本初学画山水、花卉,学北宋徐崇嗣“没骨法”并有所创新...[详细]
傅玉书(1746~1812),字素余,号竹庄,清朝贵州瓮安草塘下司人。贵州著名诗人。生于学者之家,祖父傅如励,曾师从明朝监军御史钱邦芑。傅玉书的父亲傅龙光,系乾隆中期秀才,平生喜爱程 朱理学,一生著有学术著作数种。由于家风熏陶,傅玉书走上了钻研学问的道路。 傅玉书继承了祖父与父亲...[详细]
傅汝怀(生卒年月不详),字渊伯,号确园,清代瓮安草塘人,傅玉书之子。清朝嘉庆年间(公元1776~1820年)贡生。主讲于贵州黔西万松书院,晚年以贡生选校官。著有确园诗稿》10余卷。整理其父所辑黔诗,编成《黔风旧闻录》6卷和《黔风鸣盛录》18卷,并增辑《黔风演》数卷。《黔风旧闻录》、《黔风呜盛录...[详细]
傅龙光(生卒年月不详),字寿德,号月川,乾隆中期诸生,后考中秀才。他是傅如励先生之四子,清朝贵州瓮安草塘下司人。傅龙光是贵州著名诗人傅玉书之父。平生喜爱程朱理学,为此笃行力学,至老不衰。由于傅龙光作文讲究思想意义,不好华辞丽句和空话,因此科举累试不中,但他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屡败屡战,从不气馁,70...[详细]
冯道立,字务堂,号西园,江苏省东台市时堰镇人。生于清乾隆四十七年,殁于咸丰十年(1782-1860),享年七十九岁。淮扬一带系冲积平原,每逢淮水泛滥,河湖四溢,一片汪洋。水乡人民饱受水患之苦的惨烈情景,给少年时代的冯道立留下极深的烙印。他从小聪慧好学,博览群书,胸怀大志,要做李冰、郭守敬那样的水...[详细]
费念慈(1855~1905) 字屺怀,号西蠡,生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武进人,世居大马园巷。光绪十五年(1889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任浙江乡试副主考,因涉嫌受贿罢官,后寄寓苏州,以书画自娱。费精通天文、历算、金石、目录之学,长于书法,兼擅山水画。常州天宁寺“大雄宝殿”匾额,原...[详细]
杜翰 (1806—1866)字鸿举,号继园,杜受田之长子。滨州(今滨城区) 人。1835年(道光十五年)中举人,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中进士。1852年,其父杜受田去世时,杜翰正在湖北学政任上,奉命由湖北赶赴江苏护送其父灵柩回京。1853年底,以工部左侍郎入值军机,负责京城巡防事宜。杜翰素有...[详细]
端木国瑚(1773年-1837年),字子彝、鹤田、井伯,晚号太鹤山人,今浙江省青田县城太鹤山麓人。清代学者。嘉庆间举人,任归安教谕十五年。以通堪舆之术,道光中被召卜寿殿,特授内阁中书。十三年成进士,仍就原官。有《太鹤山人集》、《周易指》等。 物生平 端木国瑚7岁入私塾学《易经》、《尚书》...[详细]
董海川(1797年—1882年)生于清代嘉庆年间,原名董明魁,清朝河北省文安县朱家务村人。 生于清代清嘉庆三年,原名董明魁 ,清朝河北省文安县朱家务村 人。一般认为是八卦掌拳术的创始人和主要传播者。年轻时求功名未成,立志博学众家之长。于清道光五年(约1824年),时年26岁远游吴越巴蜀,...[详细]
芒鞋竹杖临山水,破窗风雨忆旧游 董芸出生在平原县名门望族董氏家族。曾祖董讷是康熙六年(1667)探花,官至封疆大吏。祖父董思凝,康熙二十七年(1688)进士,官至山西布政使司参议,曾参与大清律编写。叔父董元度为乾隆十七年(1752)进士,曾先入词馆,后长期生活在其姨夫卢见曾的幕府中,与当时...[详细]
丁守存(1812-1886),近代科技专家。字心斋,号竹溪,晚年更号竹石山人。山东日照人,道光十五年进士,官至湖北督粮道兼按察使。他学识渊博,除精通史籍外,兼通天文、历数、工艺制造,尤精于火器制造。鸦片战争爆发后,研制船炮以御敌。道光二十三年,他据其化学实验及其实验结果,写成《自来火铳迭法》一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