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清朝历史人物介绍

清朝历史人物介绍

爱新觉罗·弘晓 [清][公元1722年-1778年]

  • 爱新觉罗·弘晓(1722—1778)字秀亭,号冰玉道人。谥僖。怡贤亲王爱新觉罗·胤祥第七子,袭怡亲王爵,任乾清门侍卫。清朝著名藏书家、诗人。 怡僖亲王弘晓,怡贤亲王胤祥第七子,生母嫡福晋兆佳氏,嫡出第四子,与胤祥次女郡主、三子贝勒弘暾、四子多罗宁郡王弘晈、四女和硕和惠公主、五子弘㫛(kuán...[详细]

爱新觉罗·弘升 [清][公元1696年-1754年]

  • 爱新觉罗·弘升(1696年—1754年),是恒亲王允祺第一个儿子,生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四月,生母为侧福晋刘佳氏。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十二月封为世子,照贝子品级。雍正年间曾管理上驷院、镶白旗事务,雍正四年(1726年)五月因办理旗务时“并不实力效力”,被革去世子,交付其父允祺...[详细]

爱新觉罗·弘普 [清][公元1713年-1743年]

  • 爱新觉罗·弘普(1713年—1743年),康熙皇帝孙,庄恪亲王爱新觉罗·允禄第二子。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癸巳六月十九日申时生,母是侧福晋李氏,杨达 女。因其长兄出生之日即夭折,弘普实际上是允禄的长子。乾隆元年(1736年)二月封贝子,乾隆二年(1737年)二月掌管銮仪卫事,乾隆三年(...[详细]

爱新觉罗·弘昌 [清][公元1706年-1771年]

  • 怡亲王允祥第一子,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丙戌十一月十六日子时生,母为侧福晋瓜尔佳氏,郎中阿哈占之女。雍正元年(1723年)四月封为贝子。乾隆帝称弘昌“秉性愚蠢,向来不知率教,伊父怡亲王奏请圈禁在家”,允祥死后才被雍正帝释放,乾隆帝继位后晋封贝勒。乾隆四年(1739年)十月被革去贝勒,乾隆三十...[详细]

爱新觉罗·弘晳 [清][公元1694年-1742年]

  • 爱新觉罗·弘晳(1694—1742年),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之孙,理密亲王爱新觉罗·胤礽长子。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之侄,子凭父贵,弘晳自幼深受祖父喜爱,养育宫中。 康熙三十三年甲戌七月初五日辰时生,母为侧福晋李佳氏,轻车都尉舒尔德库之女。 雍正元年,封多罗理郡王。 雍正帝继位后在对其...[详细]

爱新觉罗·弘晈 [清][公元1713年-1764年]

  • 爱新觉罗·弘晈(1713.6.17~1764.9.9)康熙皇帝孙,怡贤亲王爱新觉罗·胤祥第四子,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癸巳五月二十五日辰时生,母嫡福晋兆佳氏,尚书马尔汉之女;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封为宁郡王,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甲申八月十四日丑时薨,年五十二岁,谥多罗宁良郡...[详细]

爱新觉罗·弘暾 [清][公元1711年-17年]

  • 爱新觉罗·弘暾(1711.1.29—1728.8.25),爱新觉罗·胤祥第三子,嫡长子;康熙四十九年庚寅十二月十一日丑时生,母嫡福晋兆佳氏,尚书马尔汉之女;雍正元年初封世子,雍正六年戊申七月二十日辰时卒,年十九岁。因弘暾未满双十而早亡,又因生前未正式册封世子爵位,故追封多罗贝勒;弘暾未与富察氏完...[详细]

爱新觉罗·胤禔 [清][公元1672年-1735年,康熙帝长子]

  • 爱新觉罗·胤禔,1672年-1735年,康熙帝长子,母为惠妃纳喇氏,排行第五,因康熙前四子皆夭殇,故为皇长子。曾从征厄鲁特蒙古噶尔丹。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为直郡王。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因魇咒太子胤礽,谋夺储位,被削爵囚禁。生于康熙十一年二月十四日,卒于雍正十二年十二月十四日,享年六十三...[详细]

卢德俊 [清][相声、评书艺人]

  • 卢德俊:相声、评书艺人。相声师承沈竹善。曾在东安市场说相声,卢德俊改说评书后,把他在东安市场的相声场子交给徒弟赵霭如掌管,赵霭如与冯乐福便在这里合作演出对口相声。 徒弟:赵霭如、陈雨亭、赵寿舫、何寿亭、崇寿峰、冯乐福、金钰堂、何玉清、庞子泉、李得子。...[详细]

温训 [清][公元1787年-1851年,清代梅州客家四才子]

  • 温训(1787~1851),字宗德,一字伊初,别号登云山人,清朝乾隆、嘉庆、道光年间长乐登畲下滩村人。温训因《夕阳诗》而轰动诗坛,被誉为“温夕阳”;因写《弭害续议》禁烟论文而震撼朝野,文名扬世;温训主纂《长乐县志》,在家乡留下千古不朽之业。温训与黄遵宪、宋湘、丘逢甲,同称为“清代梅州客家四才子”...[详细]

祖大寿 [清][?-1656年]

  • 祖大寿(?—1656年),字复宇,明末清初辽东宁远(今辽宁兴城)人,吴三桂的舅舅。本是明朝武将,后降清。 1628年(明崇祯元年),祖大寿因守宁远获得“宁远大捷”而升为前锋总兵官,被派驻守锦州。 祖大寿后来随袁崇焕入关保卫京师。崇祯由于种种原因将袁崇焕下狱。祖大寿怕受到牵连,毁山海关逃出...[详细]

朱五典 [清][公元1833年-1890年]

  • 朱五典(1833.1—1890.11),派名作徽,号克存,行辅四,是左宗棠(1812—1885年)部参将,诰封振威将军、赏花翎、提督衔总兵、晋勇巴图鲁。据清宣统锦章书局《乡党应酬》之《满汉文武官级表》载:振威将军属一品武官级别。但据石鼓《朱氏族谱》载:朱五典是赏正一品封典,诰封三代。光绪十六年,...[详细]

庄存与 [清][公元1719年-1788年]

  • 庄存与(1719~1788) 字方耕,号养括,武进人,清代著名经学家,常州学派创始人。清乾隆十年(1745年)殿试一甲二名榜眼,授编修。乾隆二十三年升礼部右侍郎。翌年父丧,服除补内阁学士。乾隆三十八年与大学士刘纶等主持《四库全书》的纂修工作。不久复原职,入直上 书房。乾隆四十九年任礼部左侍...[详细]

周振采 [清][公元1687年-1756年]

  • 周振采(1687-1756),字白民,号菘畦。清山阳县(今淮安市)人。拔贡生。年轻时读书即很勤奋扎实,每天读书仅几百行,“手抄《九经》、马、班、陈、范诸史,韩、柳、欧、苏诸集,积数十帙”。所抄的字,笔划工整古劲,校勘精审,“出入辄以自随”。乾隆元年(1736年),应博学鸿辞,因病未能参加考试。他...[详细]

周天爵 [清][公元1775年-1853年,清朝大臣]

  • 周天爵(1775~1853)清朝大臣。字敬修。今阳谷人。 嘉庆十六年(1811年),周天爵中进士,归班铨选。 道光四年(1824年),授安徽怀远县知县,调阜阳县。天爵少年以坚苦自立,笃信王守仁之学,上任之后,尽心民事,严刑峻法。连升宿州知州、庐州府知府、庐凤颍泗道。所至捕盗,无漏网者。 ...[详细]

周国明 [清][公元1708年-1775年]

  • 周国明(1708~1775),清儋州昌化(今属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南罗镇大安村)人,清代贡生,两任广东雷州府海康县训导。教学有方,桃李成林。学生中 “每科得隽者指不勝屈也,而登黃甲步玉堂者更出類之有人。”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皇帝敇命,封其父周世德为“修职佐郎”、其母钟氏为“八品孺人”...[详细]

郑小谷 [清][公元1801年-1872年,清代著名教育家]

  • 郑小谷(1801-1872年),也叫郑献甫,自号“识字耕田夫”,广西象州县寺村镇大井村委白石村人,清代著名教育家、经学家、诗人、学者,广西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壮族历史文化名人,素有“江南才子”和“两粤宗师”之称。 郑小谷先生出身书香世家,其远祖为东汉经学家郑玄,父亲为清代庠生;其外祖父张梦骥为清...[详细]

赵熊诏 [清][公元1663年-1720年]

  • 赵熊诏(1663~1720) 字侯赤,武进人,寓居区境内后北岸(今428号内),是赵申乔的长子。申乔任浙、湘巡抚时,亲自处理文件,他协助文牍稽核。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中顺天乡试。以盛名奉召入南书房(即康熙帝读书处)。康熙四十三年,官修《佩文韵府》,他分任修纂。康熙四十八年,中一甲一...[详细]

赵申乔 [清][公元1644年-1720年]

  • 赵申乔(1644~1720) 字慎旃,武进人,自号白云旧人。清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康熙二十年,任商丘知县,为政清廉济民。康熙二十五年被举为“贤能”,按主事任用。康熙二十七年任刑部主事。康熙三十年迁员外郎,因病请假归里,寓居武进县城内后北岸(今天宁区境内)。康熙四十年,由直隶总督李光...[详细]

赵起 [清][公元1794年-1860年]

  • 赵起(1794~1860) 字于罔,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生于阳湖县城内古村谢园(今天宁区境内)。道光二十年(1840年)举人,善书画。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攻占江南大营前,赵即与内侄赵禄保、医士曹禾等在新坊桥等地积极组训团练(地主阶级武装),企图顽抗。咸丰十年农历四月初二,太...[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