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清朝历史人物介绍

清朝历史人物介绍

段长福 [清]

  • 段长福,清初贫民,居乐善里杜关,以种田打柴为生。乾隆元年(1736年),他见族兄段长寿年老力衰,忍饥挨饿,于心不忍,将其接到家中共同生活了七年,照顾得象亲兄弟一样。雍正八年(1730年),秀才杨敬丢了七两银子,段长福拾得后,分文不取,如数归还。乾隆五年(1740年)十月,一个叫杨雷的去赶集,丢...[详细]

董元醇 [清]

  • 董元醇,河南洛阳人。晚清著名政治家。咸丰二年(1852年)二甲十一名进士,授翰林,咸丰十年改授山东道御史。大学士周祖培是他咸丰二年会试时的阅卷总裁,按当时官场的规矩,董元醇就算是周祖培的门生。上疏慈禧 咸丰十一年(1861)八月初六日,御史董元醇上疏朝廷,以皇帝年幼为理由,请求由皇太后暂时权理朝...[详细]

董风诰 [清]

  • 董风诰,号小意园,沁阳城内玉清宫人。清末道光年间书画家,在怀府八县颇负盛名。长于山水、花鸟,尤以大幅更为突出.传世作品较多,当年城内药王庙龛后的一幅大青山绿水画堪称一绝。书法更佳,真草隶篆无一不精,尤其是隶书更为见长。药王庙前后立卧方上的书画以及壁画其手迹甚多。小意园的画法对后代影响很大,但因布...[详细]

丁豫麟 [清][公元1838年-?]

  • 丁豫麟(1838.7~?),字吉堂,清祥符县(今开封市)人。幼年从祥符县学廪生杨兰亭及门受业,读书过目不忘,尤喜书法。大字帖临颜真卿《颜家庙》碑、《八关斋》碑、《多宝塔》碑及行书《争座位》帖,刻苦研练、食古而化,达到不仅形似而又神似之境界。小字帖临《灵飞经》,其圆润端秀,精工尤为酷似原帖,至真伪...[详细]

丁立钧 [清][公元1854年-1902年]

  • 丁立钧(1854-1902) 字叔衡,号恒斋,镇江人。父亲丁绍周、哥哥丁立瀛都是进士、京官。立钧17岁中举。因连遭父母丧,27岁方成进士,历官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山东沂州府知府。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创立强学会,丁立钧参加为会员,是4个总董之一。丁立钧做翰林时,充任国史馆、会典馆等修...[详细]

丹鹏晏 [清][公元1888年-1911年]

  • 丹鹏晏(1888~1911.12),乳名根柱,回族,开封市人。丹鹏晏幼年丧父,兄妹4人靠母亲开一小茶馆勉强维持生活。常到小茶馆喝茶的一说书人,经常向人谈些绿林英雄豪杰除暴安良事迹。丹受其影响,想效法豪杰为民除害,便到东大寺内,拜武术名师李占发为师,习武学艺。清光绪年间,河南巡抚陈夔龙向农民增加税...[详细]

党崇雅 [清][公元1585年-1666年]

  • 党崇雅(1585—1666) 清初名臣。字于姜,宝鸡县蟠龙乡人。明天启五年(1625)进士。累官户部侍郎,督饷天津。清顺治元年(1644)在通州降大顺,仍于户部任职。同年六月降清,以原官赴京补用,九月改刑部左侍郎,适应满清入主中原的需要,以明律为基础,草拟成《大清律集解附例》。顺治元...[详细]

崔伟 [清][公元1831年-1893年]

  • 崔伟(1831~1893) 又名崔三,回族,凤翔县南关外崔家凹人。幼时家贫,曾给地主当长工,长年赶车驮骡运输于外地。为人正直豪爽,精通马术、拳技,许多人拜他为师,跟随学艺,深受当地回汉族群众信赖。清同治元年(1862),陕西回民起义,凤翔府辖地回民拥戴崔伟为首领。八月四日,崔伟在麻家崖召集城...[详细]

崔鸿达 [清][公元1800年-1874年]

  • 崔鸿达(约1800—1874)字儒英,清道光年间廪生,温县西高肇村人。家虽贫而苦攻读,毕生坐馆教书,素精音韵之学。晚年集毕生教学经验和音韵研究心得,与其子锡命、锡爵、孙浚、淇、芝,共编纂成字典书,定名《音韵六书指南》。本字典以四声七音为基础,按音查阅,可得字形、字意。收单字12000个,注音准确...[详细]

崔得聚 [清][公元1883年-1911年]

  • 崔得聚(1883~1911.12),字怀仁,河南省巩县人。少读私塾,后因家贫辍学。平时练习拳棒,遇不平事常与之抗争,成为乡亲心目中的侠士。后去省城开封锦华章商号学徒,25岁时成为该商号经理,富有资财。他痛恨朝政腐败,官吏殃民,常说:"男儿当报国耳,不革命,毋宁死。"先加入反清组织仁义会,将经商赢...[详细]

仇玉书 [清][公元1830年-1922年]

  • 仇玉书(1830~1922),字子麟,清祥符县人。咸丰年间庠生,少林派名师。家境富裕,有烟坊、染坊、药铺、朱仙镇年画社、开封粮坊等生意,为商农书香之家。幼年受父母教诲,文武兼习。14岁时带艺投师少林,是少林寺武僧的俗家弟子。学习勤奋聪慧。4年后功成返乡,在原籍朱仙镇西15里仇店村家中的培英黉学屋...[详细]

喜塔腊·崇纶 [清][?-1854年]

  • 崇纶,喜塔腊氏,满洲正黄旗人,是清朝大臣。由内阁贴写中书充军机章京,洊升侍读。出为陕西凤邠道,调直隶永定河道,历云南按察使、广东布政使,逝世于1854年。 咸丰二年,擢湖北巡抚,时武昌方为贼踞,次年春,贼弃武汉东下,分扰江南、江西,崇纶始抵任。既而贼复上窜,陷兴国州田家镇,进黄州。崇纶疏言:...[详细]

池生春 [清][公元1797年-1836年,五华五才子]

  • 池生春(1797~1836) 字龠庭,一字剑之,号药亭。云南楚雄人。清道光三年(1823)进士。由庶吉士官翰林院编修。十三年充广西学政,十六年七月卒于任。在桂期间,以立志、修身、治经、讲学为己任。曾用桂林榕湖经舍书院所捐千金购经籍,贮存书院,以供诵读;另建榕湖经舍数十楹于榕湖之北,供十二府州之...[详细]

陈子敬 [清][公元1837年-1891年]

  • 陈子敬(1837—1891) 字希夷,本县横沔人。清光绪年间曾应召入宫,教授醇亲王学琵琶,当其离京返乡时,皇帝曾赐于“天下第一琵琶”称号,誉满全国。陈子敬为人朴实无华,平易近人。每由横沔步行至上海,总是肩背琵琶沿途为农民演奏,成为乡民的良友。 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出版的李芳园编的...[详细]

陈与燊 [清][公元1888年-1911年,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 陈与燊(1888—1911),福建闽县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恨满清政府柔暗误国,投入报界,掌笔政,因持论不利于清廷被禁。1908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学习法律,并加入中国同盟会。1910年,盛宣怀借外资筑路以图私利,陈与燊极为愤慨,策划暗杀盛宣怀未果。1911年春闻广...[详细]

陈文褒 [清][公元1880年-1911年,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 陈文褒(1880年~1911年4月29日)清末民主革命者。汉族,广东大埔县西河镇上黄砂村人,在惠州、南洋一代经商,结识革命党人,入同盟会,宣统三年(1911)参加广州起义,参与攻总督署,中弹牺牲,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生平事迹 陈文褒,早年家贫,年岁稍长便学做生意,初到惠州,后到南洋...[详细]

陈任旸 [清][公元1841年-1911年]

  • 陈任旸(约1841-1911) 字寅谷,号耐叟,宜兴人,清代秀才。为人好学深思,词章、考据、金石、书画都颇精通。著述有《京口三山志》、《孙子十三篇直讲》、《焦山六上人诗》等。 他自30岁左右起在焦山办理红船救生40年,涓滴归公,得到公众信任。江南江北各地水旱灾害,地方当局常委托他经手赈济。他...[详细]

陈清畴 [清][公元1882年-1911年,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 陈清畴(1882~1911年),出生于连江县丹阳镇新洋村一个农民家庭。自小以农为业,勤劳朴实,有强烈民族意识,好谈政治时事。平时爱好技击,根基甚厚,空拳可敌十余人。其乡有抗清志士林国贤墓,清畴每谈其抗清事迹,辄抒发己之革命志向。乡人多讽其不安分守己,他却不以一介小民而自卑,而以革命大义晓喻众人。...[详细]

陈立 [清][公元1809年-1869年]

  • 陈立(1809~1869),字卓人,号默斋,句容人。清代经学家。陈幼年入家塾读书,好学上进,博览经典。道光十四年(1834年)科举人。道光二十一年中进士。道光二十四年补应殿试,选任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改刑部主事、江西司郎中,后简放云南,任曲靖府知府。少客扬州,从江都凌曙、仪征刘文淇学,潜心古诗文及...[详细]

陈兰森 [清][公元1734年-1804年]

  • 陈兰森(1734~1804) 陈宏谋孙。字长筠,号松山,桂林市人。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举人,二十二年进士。历官翰林院编修、刑部郎中、江西南昌府知府、江西盐法道、督粮道、署理江西藩臬印务、湖南粮储道兼署湖南、掾湖北荆宜施道、监督荆州钞关、特赠中议大夫、太仆寺卿等。在任期间,致力政务。在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