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苞 (1834—1887) 李凤苞,字海客,号丹崖,城桥镇人。李少年聪慧,长大后通晓天文历算、地理、兵法,旁及音韵、金石、风角、壬遁、医药、卜筮、诗文、篆隶、绘画等。清同治初年,部檄绘制《江苏舆图》,李遍历四境,丈田数,测海程,定经纬,明界线,仅半年即用准望法精确绘成《崇明图》...[详细]
李东璧 字焕文,濮阳县卫庄人。生卒年不详。民国元年(1912年),任国会众议院议员。是力主将濮阳沿黄民埝变为官办官守者。 任书藏所创沿黄民埝,虽使濮阳民众幸免黄泛之苦,然每次河决耗资甚巨,费工惊人。李东璧当选议员后,屡向国会提案陈述南岸黄堤官办官守,北岸民埝民自为守,于...[详细]
李德山,男,1868年出,为中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家,1907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在广州参加由黄兴等人策划的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被捕而英勇就义,葬黄花岗烈士陵园,为七十二烈士之一。 1894年在广东少林寺习武出师,后到广西桂平教拳为生。1897年偕同父母、弟德威迁到罗城县龙岸定居。18...[详细]
李春发 ,广西人。在家乡参加太平军。1854年为尚书,1858年,擢益天福,与赞王蒙得恩等掌管朝政。12月底,曾与英国特使的随员威妥玛、李泰国等会晤,提出嗣后英国船只通过天京需先行通知。次年10月,天京举行天试,任正总阅官。 1860年2月奉干王洪仁玕之命与副总阅官、助王黄期升撰《劝戒士子文...[详细]
李秉礼(1748-1831) 李宜民长子。字敬之,一字阱云,号松圃、七松老人,桂林市人。其父曾为之捐官刑部江苏司郎中,不久辞官返回桂林。善绘画,工诗词。其诗宗法唐代韦应物,深受诗人袁枚赞许,所居寓所称为“韦庐”。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袁枚至桂,与之相交甚欢。嘉庆二十年(1815)在杉湖西...[详细]
李炳辉,又名祖奎,别号路得士。汉族,,广东肇庆人。早年至南洋大霹雳埠(在今马来西亚),入教会所设学校学习英文,旋又由该校送麻六甲某校肄业,入耶稣会,分发新加坡英国长老会教堂从事传教。后加入同盟会,热心宣传革命。1911年4月27日参加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随黄兴进攻两广督署,至高第街战死。葬于...[详细]
李秉绶, 李宜民之子。字芸甫,一字佩之,号竹坪、信天翁、环碧主人,桂林市人。曾官工部都水司,后辞官回桂林,以诗画著称于时,尤擅画梅竹。秉绶在其兄秉礼寓所湖西庄栽花治圃,又筑李园于叠彩山麓。所画梅竹,兴到落笔,脱弃凡近。其写意杂卉,以白石、白阳为宗,旁及青藤、石涛、新罗诸大家,兰石则专师择石。...[详细]
李百龄(1789~1849),字明伦,号仁山,李朝桐之孙。官至长芦盐运使。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七月十八日生于梧州。幼年聪敏,祖父特器重,将所珍藏的端砚给百龄使用,说: “儿当以此大吾宗” 。二十岁补弟子员。不久,以成绩优异,获得廪食。家庭原较富裕,因父光烈生9个儿子, 坐食人多,家遂中落...[详细]
梁星源(1789—1852) 清代官吏。字石泉,岐山县范家营人,幼聪明好学,其家贫靠胞兄打柴卖草供养。后考取邑庠生,受聘教书。嘉庆二十一年(1816)中举,历任广东鹤山、新安知县。初到新安时正值广东边境为防范外族入侵,兵差粮差络绎派民,梁星源视民力而勤谨办理,但诸军反以抗差诬告。湖广...[详细]
梁安真 (1821—1896年)字正源。北海外沙疍民。父梁大公,母石氏,生二子,安真为长子,弟安明,字正魁。清道光、咸丰年问,兄弟弃渔投军。安真随水师统带吴全美由广东“红单船”组成的水师,从福建赴南京与太平军作战。后升为提督街。 太平天国失败后,梁被授广东钦州龙门协。清光绪十一年(1885...[详细]
李珣(1687~1740),字深伯,号凤冈,又号耐堂,清济源县人。由举人出为黄梅县知县,累升桑植同知、永顺知府、湖南粮道兼总沉州军务、山东按察使等。在桑植开导百姓革除当地姑女必嫁舅子的旧俗;在沉州,说服苗民归顺朝廷;在山东按察使任上,数日内清理积案700余件,使数十人的冤、假、错案得以平反。终因...[详细]
李璲(1830~1899),号庸庵。梧州人。家居古较场(今工厂路)。李百龄第三子。官至广州知府。幼聪敏,应童子试,县府道均获第一,中行辛亥乙卯两科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癸亥中翁曾源榜进士。 李璲中进士后任刑部主事,后晋升郎中。奉派秋审,用法平缓。光绪七年(1881年),任陕西道监察御...[详细]
冷士嵋(1628—1711),字又嵋,号秋江散人。明末秀才,世居丹徒镇。兄子曦,聪明好学,少有大志,因见天下大乱,弃文习武,练成百步穿杨的本领,被州官召去统领士兵,后入史可法部为下级军官,在丹阳抗击清军牺牲。士嵋18岁时,随兄参加战斗。义军溃散后,身受国亡家破之苦,回到丹徒隐居,课徒为生,以图书...[详细]
劳培先生(1866-1911)祖籍开平沙塘镇。新加坡华侨,黄花岗72烈士之一。 出生年月:1886年 牺牲日期:1911年4月27日 原名泮光,字肇明。开平市沙塘镇联光兴贤村人,一八八五年生。父亲劳英煜,劳培兄弟三人,长兄钜光,培归中,弟燮光。 劳培自小孝顺父母,尊敬兄长,髫龄入...[详细]
赖文光(1827年—1868年),广西贵县大圩人,汉族客家人,原籍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捻军统帅,太平天国将领,封遵王。早年参加拜上帝会的“团营”和金田起义,后随太平-战桂平、永安(今蒙山)等地,继而由广西进入湖南、湖北。1852年(咸丰二年),他开始担任文官职务,任居朝班。天京内讧后,弃文从...[详细]
赖莲英,又名赖氏妹。轩辕黄帝168代孙女,赖叔颕国君第112代孙女。广东花县人。洪秀全在金田起义时,他的妻子,也就是后来封为又正月宫的赖莲英。跟随洪秀全入广西桂平揭竿起义,协助天王训练女兵成为洪秀全之好助手,女兵将领。 人物生平 清朝同治十一年五月二十七日,清将曾国藩攻破天国首都天京——...[详细]
况祥麟, 字皆知,号花矼,桂林市人。清嘉庆五年(1800)举人,官通议大夫。性严肃,家法严厉,以启迪后进著称乡里。勤于学问,广采博通,所得多为先儒未道者。一生潜心研究六书,对文字学、音韵学颇有造诣。著有《六书管见》、《红葵斋笔记》、《红葵斋文集》 、 《红葵斋诗集》、《类函初集》等。学问之余,...[详细]
况澄 况祥麟之子。字少吴,桂林市人。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举人,道光二年(1822)进士。由翰林院庶吉士历官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陕甘乡试主考官、御史、给事中、河南盐粮道兼按察使。在京为官4年,上奏议30余条;简放河南,不积私财。在外宦游20年,回桂林后,闭门不出,潜心治学。工诗词,擅考据...[详细]
况澍, 况祥麟之子。字雨人,桂林市人。清道光五年(1825)举人,九年举进士。由翰林院庶吉士历官刑部主事、员外郎等职。以侍奉老父,辞官归里,职掌榕湖经舍 (经古书院) 山长,致力于人才培养。咸丰元年(1851)太平军攻桂,省城守将欲烧城东隔河民舍,澍前往拜见,晓之以理,使民居得以保存。晚年在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