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清朝历史人物介绍

清朝历史人物介绍

萧戴金 [清]

  • 萧戴金,清康熙年间卢氏金谷陀(西湾村北坡根)人。他敏捷勇敢,善捕虎,为当时遐迩闻名的猎户,"终其身,获百虎有奇"。 清朝前期,卢氏森林茂密,时有老虎出没为害。康熙初年,一只猛虎盘踞在柳关大道旁,"食断行人",萧戴金提刀前去捕虎,刚来到关前,一阵风起,老虎突然扑来,他迅即举刀刺向虎喉,...[详细]

夏际唐 [清]

  • 夏际唐,字觐尧,柘林西门外(今柘林乡柘林大队)人。道光年间为河南涉县知县等。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黄河溃堤时,拿出自己的薪俸,抵充修堤经费。有《此君楼》诗集4卷。...[详细]

武振关 [清]

  • 武振关 清嘉庆初千阳“悄悄会”首领之一。千阳县武家半山人。 清乾隆末,千阳有人加入宝鸡“悄悄会”组织,后事泄被处刑。不久,县西农民又秘密组织起“悄悄会”,以武家半山为活动地点,会众扩展至甘肃灵台一带,达数千人。 嘉庆六年(1801)三月初二,白莲教军冉学胜部自...[详细]

武勋朝 [清][公元1832年-1903年]

  • 武勋朝 (1832年~1903年) 字常卿,南乐县赵璨固村人。自幼刻苦致学,却久试不第,仍不懈不馁,发愤图强,于清光绪九年(时年51岁)考中进士,授刑部主事。 武勋朝重学轻仕,无意宦海,辞官还乡,专事教育,教书育人于广平书院17年。其为师性行端方,勤于讲课,不拘旧规,致力创新。光...[详细]

吴旭 [清][公元1813年-1884年]

  • 吴旭(1813—1884)一名宗义,温县大吴村人,家境殷富,幼勤学,擅书法。曾任开封府小吏(管钱粮等事),后离任闲居家中,为地方绅士。 光绪年间,地方官吏横征暴敛,任意追加派款,每亩里差钱由原派的十七文增至百余文,民怨四起,但又状告无门。吴旭对-污吏的可恶行径十分愤慨,对乡民负重之苦深表同情...[详细]

吴嗣爵 [清][公元1707年-1779年]

  • 吴嗣爵(1707—1779)字树屏,浙江钱塘人,清朝大臣。八岁而孤,母钱督之严,雍正八年成进士。 人物生平 授礼部主事,大学士张廷玉奏改吏部。再迁郎中。嗣爵彊识,娴故事。乾隆六年,授常州知府,再授保宁,皆奏留部。旋命视学湖北,调福建。 十三年,授淮安知府,迁淮扬道。洪泽湖盛涨,例当开...[详细]

吴世璠 [清][公元1642年-1681年]

  • 吴世璠(1642年—1681年),吴三桂之孙、吴应熊的嫡长子。他是吴周第二任皇帝。 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称帝,不久病死。吴世璠继位吴周皇帝,年号洪化,退据贵阳,吴世璠年幼,军心涣散,败逃昆明。 康熙二十年(1681年),定远平寇大将军赵良栋、彰泰、赖塔等从蜀、黔、桂三路入滇,...[详细]

吴汝为 [清]

  • 吴汝为 山东省沾化县人,清顺治六年(1649)进士。顺治八年(1651)至十四年(1657)任麟游知县。清初,继承明末田赋册籍所载:麟游全县耕种熟地15.1645万亩,折征粮1883.3石。实则大半人去地荒,仍按原册籍熟地亩征粮,人民负担极重,呻吟颠沛于饥饿之中。麟游县绅民曾再三呈报...[详细]

乌齐格里·爱仁 [清][?-1863年]

  • 乌齐格里·爱仁(?-1863),清臣。蒙古正红旗人,乌齐格里氏。原名斐仁,又名同仁,字丽川。倭仁之兄。道光十二年(1832),授庶吉士。历任内阁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大理寺少卿。咸丰十年(1860),任吏部右侍郎,迁都察院左都御史,兼工部尚书,管理理藩院事务。十一年,奉命查办肃顺。同治元年,(1...[详细]

吴嘉允 [清][公元1569年-1645年]

  • 吴嘉允(1569~1645年),字绳如,明末张堰人。吴钦章,字含文,嘉允之子。 天启四年(1624年),吴嘉允中举人。崇祯六、七年(1633~1634年),漴缺一带海塘连溃,损失巨大。松江知府方岳贡请他督工筑石塘。他全力以赴,仅200日而工竣。大司农张有誉推荐为户部侍郎,一切章奏悉委之。明末...[详细]

武澄 [清]

  • 武澄 岐山县凤鸣镇杏园人。清道光二十年(1840)亚元,品端学广,善于诗文。道光二十二年(1842),他与凤翔解元郑士范等,重修“张子(张载)祠”;并重新整理《张子全书》,后郑去贵州做官,此事遂由武澄承担。他在编校《张子全书》时,编纂了第一部《张子年谱》,系统地介绍了张载的生平事略。...[详细]

武朝聘 [清][公元1831年-1899年]

  • 武朝聘 (1831年~1899年) 字殿臣,寿张县(今台前县后方乡武口村)人。幼年家贫,"少负奇气",性情刚毅,勇力过人。青年时期当过长工,贩过私盐。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武朝聘与大寺郭村人郭兴等在裴城寺聚众起义,对抗清兵。武朝聘曾率义军于祝口村斩杀兖州镇前来进剿的官兵将...[详细]

吴璥 [清][公元1747年-1822年]

  • 吴璥(1747—1822)字式如,浙江钱塘人,吏部侍郎吴嗣爵子,清朝大臣。乾隆四十三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大考擢侍讲学士,典陕西乡试。五十四年,督安徽学政。召见,高宗因其父曾为总河,询以河务,所对称旨,即日授河南开归陈许道。累迁布政使。五十九年,巡抚出视赈,璥充乡试监临,闻河水暴涨,即出闱驰...[详细]

瓜尔佳·文祥 [清][公元1818年-1876年,晚清名臣]

  • 文祥(1818年-1876年),瓜尔佳氏,字博川,号文山,满洲正红旗人。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参与者和领导人之一。 文祥,满洲正红旗人,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中进士,入工部任职。太平天国军北伐时,许多北京一带的工匠逃走,他被调至在北京设立临时的巡防处作事。 咸丰四年(1854年)...[详细]

翁心存 [清][公元1791年-1862年,晚清大臣,翁同龢之父]

  • 翁心存(1791—1862年)晚清大臣,字二铭,号邃庵,江苏常熟人。父翁咸封,官至海州学正。知州唐仲冕见心存有异才,奇之,授之学。道光二年,中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督广东学政。咸丰元年,擢工部尚书。四年,起授吏部侍郎,调户部,擢兵部尚书,迁协办大学士。八年,充上 书房总师傅,官至体仁阁大...[详细]

翁咸封 [清][公元1750年-1810年]

  • 翁咸封(1750—1810),字子晋,号紫书,晚号潜虚。江苏常熟人。翁心存父,翁同龢祖父。乾隆癸卯(1783)举人,嘉庆三年(1798)官海州学正。有《潜虚诗钞》。 为官清 翁咸封在海州为学正12年,海州多次发生水旱灾荒,翁咸封先后8次奉檄赈灾。为避免-中饱私囊,保证赈灾钱粮如数发放到灾...[详细]

翁同书 [清][公元1810年-1865年]

  • 翁同书(1810—1865)字祖庚,号药房,又号和斋,江苏常熟人,翁心存长子,翁同龢兄。清朝大臣。道光二十年(1840年)进士,授了翰林院编修,曾任贵州学政,詹事府任少詹事。 翁同书,道光二十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大考屡列二等,擢中允。咸丰元年,应诏陈四事:请抚恤失业良民;察举洁己爱民守...[详细]

翁同爵 [清][公元1814年-1877年]

  • 翁同爵(公元1814-1877年),字玉甫,江苏常熟人,清朝著名大臣。 翁心存次子,翁同龢的二哥。以父荫授官。由生员而至盐运使,历官陕西、湖北巡抚,在湖北巡抚兼署湖广总督任上去世,著有《皇朝兵制考略》。 ...[详细]

韦云卿 [清][公元1873年-1911年]

  • 韦云卿 性别:男 民族:汉族 籍贯:广西永淳 出生年月:1873年 牺牲日期:1911年 后被保皇党构陷,复入狱两月余。出狱后抵暹罗(泰国)曼谷。1911年初,闻革命党人酝酿发动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偕同人到香港,被编为第二先锋队(敢死队),4月27日起义发动,随队进攻...[详细]

韦统铃 [清][公元1877年-1911年,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 韦统铃(1877-1911),字香泉,广西省平南县丹竹镇都兴村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教士出身。祖父曾投太平军,兄弟五人爱打抱不平,被称为“五虎将军”。统铃一目失明,但健目视力异于常人,夜行快捷,人呼独眼龙。但他身躯伟岸,力大无穷,能挑两百斤的担子,可将碾禾的石磙双手举起。由于受父辈影响,他从小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