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超曾(1694—1742),字孟班,谥文敏,清武陵(今湖南常德鼎城区)人。 康熙五十四年(1715)进士,选庶吉土,散馆,以第一授编修。雍正四年(1726)人值南书房。后出任陕西、顺天学正。九年,升任奉天府尹。时奉天各属除正供外,苛捐杂税,名目繁多,诸如造册费、考试费、修缮公廨费、办理保甲...[详细]
严保庸(1796~1854),清戏曲家,字伯常,号问樵,丹徒人。嘉庆二十四年(1819)江南乡试第一,接着应会试不第,留居北京,与当时一班名士流连于歌场酒榭,游燕极欢,作了不少戏曲。道光九年(1829)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道光十三年(1833),外放为山东栖霞知县,在任两年,有政声,以母忧...[详细]
许宗扬,太平天国将领,行十八,广西人。御林侍卫,太平天国历史人物。 太平天国将领,行十八,广西人。初授御林侍卫,太平天国癸好三年三月,升殿左七指挥。与朱锡琨、黄益芸北伐,误入-县,宿营失火,走归天京。八月,随翼王石达开经安徽,克复建德、东流等处。十一月回京,封恩赏丞相。旋升冬官副丞相。甲寅四...[详细]
徐致靖(1844年~1917年)清末维新派。清末民初江苏宜兴(今宜兴市)人。字子静,德宗光绪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侍读学士,至内阁学士、署理礼部侍郎。 1897年(德宗光绪二十二年)德国侵占胶州湾,他以外患日迫,亟思“变法图存”。次年上疏清光绪帝明定国是,“以一定心,而维时局。...[详细]
徐振泉(1887~1911.12),字静亭,河南省沁阳白马沟村(今博爱县)人。为独子,读书聪颖绝伦。14岁县立高小毕业,考入师范学校。因父母双亡,家贫而辍学。先后寄居舅父、伯父家中。平时关心国家大事,立下壮志,欲外出图建大业。族人赞其志,筹积资金为其壮行。来到省城开封后,与仁义会成员来往密切,交...[详细]
徐昭良,籍 贯: 新华镇大华村兴华庄 生卒时间: 1887——1911-4-27 于1911年“3.29”之役,随徐派扬攻总督署,转战飞来庙,不克,负伤,至高塘大东桥遇敌,遭杀害。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是花县籍十八烈士之一。大华村 大华村位于建设北路两侧,面积约4平方公里,下辖9个...[详细]
徐用仪(1826年10月22日-1900年8月11日),字吉甫,号筱云,浙江海盐人。晚清名臣。 清咸丰九年(1859)举人。同治元年(1862)为军机章京。次年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光绪三年(1877)为太仆寺少卿,迁大理寺卿。曾上《整顿圜法疏》,提出整顿钱法建议,并奉旨议行。二十年,任军...[详细]
徐应安(1911-4-27),新华镇五华村东华庄人,1911年“3.29”参加辛亥革命,在广州攻打两广总督署、转战飞来庙,不克,越岭至三元里负伤,于高塘大东桥遇敌遭杀害。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花县籍十八烈士之一。五华村 五华村会位于花都区花城北路88号,下辖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400多人,...[详细]
徐松根,出生于广东省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 安南(今越南)华侨,工人。1911年4月27日(辛亥,宣统三年三月廿九日)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发动后,黄花岗之役为徐维扬支队队员,随徐维扬支队攻打总督府战斗,血战一夜,后转战各处。第二天,行至高塘被清兵所执,直言革命,宁死不屈...[详细]
徐容九(1872年-1911月4月27日), 男,汉族, 新华镇三华村三华店人,革命烈士。 于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3.29”攻总督署,转战至小北直街高阳里口盛源米店,垒米包作掩体,拼死抵抗,坚持一昼夜,弹尽爬墙突围,重伤至残。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是花县籍十八烈士之一。三华村 三...[详细]
徐日培烈士 (1882——1911-4-27 )广东省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三华村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 1910年(宣统二年)11月13日,孙中山、黄兴、赵声在马来半岛的槟榔屿召开中国同盟会骨干会,决定再次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黄兴担任总指挥,在越华路小东营五号设立起义总指挥部。1911年(...[详细]
徐仁铸(1863-1900)字研甫,号缦愔,直隶宛平人。清末官吏。生于清穆宗同治二年,卒于德宗光绪二十六年,年三十八岁。光绪十五年(公元一八八九年)进士。屡掌文衡,极主慎重。官至湖南学政。仁铸工诗,著有《涵斋遗稿》,传于世。中日甲午战后,痛感国势日衰,亟思变法。曾作《輶轩今语》,阐述维新变...[详细]
徐培添(?-1911),广东省广州市花城区人。曾入番(禺)花(县)同盟分会,充干事员。 1911年(宣统三年)4月27日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时,随攻督署,不避艰险,奋身死战,牺牲于高阳里源盛米店。葬于广州黄花岗,为七十二烈士之一。大华村 大华村位于建设北路两侧,面积约4平方公里,下...[详细]
徐佩旒,1911年3月29日参加辛亥革命。于1911年“3.29”攻总督署后,跟随徐维扬在司后街、大石街迎敌,展开拉据式战斗,转战至二牌楼等处负伤,后来维扬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嘱咐佩旒等六人,扶伤回乡将养。他们沿着粤汉铁路慢慢行走,走到江村高塘火车站附近铁路桥时,忽遇敌兵,这时弹尽人伤,已无法与之...[详细]
许乃普(1787—1866)浙江钱塘人。字季鸿,一字经厓,别字滇生。钱塘廪生,嘉庆癸酉科拔贡。朝考一等一名,以七品小京官分刑部奉天司行走。嘉庆丙子科顺天乡试第一百一名举人,考补军机章京。庚辰科会试第十三名进士,殿试一甲第二名,赐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充实录馆纂修提调官。 乾隆五十二年五月初...[详细]
徐茂燎,籍 贯: 广东花县人 生卒时间: 1885——1911-4-27 于1911年“3.29”之役,攻两广总督署转战至二牌楼华庆里,被敌围困,被流弹击中牺牲。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是花县籍十八烈士之一。大华村 大华村位于建设北路两侧,面积约4平方公里,下辖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详细]
徐满凌(1861~1911年),广东省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三华村三华店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 1911年3月29日参加辛亥革命,在广州黄花岗起义牺牲,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出生于1861年,素以种田为业,是一位有领导指挥能力的革命农民。黄花岗烈士十之七八是青年,而满凌参加191...[详细]
徐临端(1874-1911)广东花县三华村人,1911年3月29日参加辛亥革命,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在进攻督署衙门的战斗中,徐临端脑涂甬道,壮烈牺牲。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详细]
许懿林(1812~1881),字粤樵。广西梧州人。家居梧州三角嘴文澜桥畔(今文澜路)。 许懿林家世代以农业为生,生活贫困。懿林幼年家贫无钱读书,童年时随父贩果。塾师梁绛云,在观音堂设馆授徒。许懿林挑果路过观音堂,为堂内读书吸引,往往放下担子,倾听授课,梁绛云询问所由,懿林将所授章句朗诵,并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