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至陛(生卒年失详),字赓九,号玉溪,罗源县人。清朝以廪贡生叙用广东吴川知县。一上任即兴修水利,构筑堤防,教民制水车,用以灌溉;对不合理之徭役,上报免除,减轻人民负担;自捐薪俸建明伦堂、义塾。后因亲老告归。返里后,凡邑中义举无不毅然身任,捐租谷20石作为罗川书院经费;每逢歉年,减价平粜稻谷,以济...[详细]
陈泽(1617~1674年),字濯源,海澄县霞寮社人。 明末,清兵南下,沿路烧杀抢掠,他与同乡一群青年农民投奔郑成功。陈泽每与清军交战,都一马当先,屡屡立战功,被提升为信武营统领。 清顺治九年(1652年)三月,清廷派浙、闽总督陈锦带兵数万,驻扎同安;又调潮州和汀州诸军,企图三面夹攻,消...[详细]
陈允锡(1639~1722年),字子帅,号□斋,泉州人,鲁旗陈氏后裔,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生。父亲陈鸣銮在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先后任广东大埔、海阳(治所在今潮安县)知县。 陈允锡少年时进晋江县学读书就“名噪文坛”,顺治十二年(1655年)应试中选一等,授德化县教谕。督学孔...[详细]
陈鱼门(1817—1878年),名政钥,号仰楼。宁波人。麻将的创始人,清朝时的“甬上闻人”,甬是宁波的简称,所以这位陈氏先祖是宁波人。 年少时便聪明出众。曾经跟随杨启堂先生学习英文。道光二十九年选拔为贡生,后来因有功升任内阁中书。 三品官衔。陈鱼门“广交游,琴酒无虚日”,交游甚广,极喜玩耍,...[详细]
陈玉龙(1765~?),原名逢笏,字天宝,号云台,乾隆三十年(1765年)生于福安县上杭。青年时豪爽倜傥,仗义任侠,常为人排难解纷,深为里人推重。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玉龙资助闽县新科举人陈若霖进京会试。不久,若霖考取进士,授刑部主事。乾隆五十六年,安南盗艇入闽,进扰三澎海域,偷袭兵...[详细]
陈羽帛(1602~1647年),号眉丈,别号可丹。祖籍靖城,后移居和溪。 明崇祯六年(1633年)中举人,十三年登进士。历任广东道监察御史、陕西巡抚兼甘肃提督。奉旨钦差监督办理大仓粮饷事务,劳绩卓著,崇祯皇帝特赐“南天一柱”匾额。崇祯十六年春,陈羽帛上 书弹劾阉党汪拱等朋比为奸,弄权误国,词...[详细]
陈元锡,安溪县永安里同美乡(今城厢乡同美村)人,陈宗达族亲。元锡自幼聪敏,读书过目成诵。甫弱冠,有文名。时宗达登进士第,捷报临门,人皆往视。独元锡闭门不出,父母问其故,无锡答曰:“进士耳,儿亦能也”。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元锡登进士第,选任仪征县知县。 ...[详细]
陈衍,字永万,建宁人。清代例贡。任云南省弥勒州知州时,缅甸匪帮入侵骚扰。守边部队需买牛供军用,待陈买到300头牛时,入侵匪帮已肃清。陈为了不加重老百姓负担,宁可自己倾家荡产,偿还了买牛的全部费用。老百姓深为感动,要以牛价的一半退还给陈,陈坚持不受。随后任云州知州、贵州知州、永安知州、理苗同知期间...[详细]
陈雄藩 字少湍,安康县人,庠生,幼即倜傥不羁,有大志。其母曾以戒尺命书,陈雄藩写上“痛肌肤、益神智”,母喜。后弃文就武,以军功起家。光绪十五年(1889)授知府衔,赏戴花翎。又以直隶州知州,分发贵州使用。会遇义和团起义,由李秉衡、李少荃保奏,留直隶补用,庚子割地赔款,丧权辱国,陈雄藩深感中国...[详细]
(①本文摘自县人施树模收辑的《旧志人物传略补遗》,《松溪县文史资料》第三辑。) 陈希古,字鉴尧,松溪县人,清嘉庆十六年(1811)岁贡,为人性格豪爽,急公好义,曾任汀州府教授,后辞官返籍。不但多次为缘首集资修建书院、文庙、敬一亭、尊经阁、明伦堂和崇圣祠,还独捐巨款建福善桥,受到朝廷的表彰。他...[详细]
陈霞蔚(1753~1810年) 陈霞蔚,字孝敏,号质斋,闽县螺洲乡(今福州郊区螺洲镇店前村)人,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生。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陈霞蔚成进士,任吏部主事,升文选司正郎。嘉庆元年(1796年),受命总理七省漕务户部坐粮厅。嘉庆三年(1798年)特授内阁侍读学士,升...[详细]
陈小蕴,生卒年不详,女,螺城镇人。出身于书香门第。父陈元龄,字宗元,为太学生,以文学著称,诗与嘉靖时名士吴天成齐名,著有《思问篇》。小蕴禀赋聪颖,幼承家教,8岁能诗,尝得句云:“素手挽琵琶,清声明月中”。父见而奇之,曾对人道:“此吾家道蕴也。”自是以才女名扬遐迩。 小蕴工文辞,尤擅诗藻,有诗...[详细]
陈享(1805~1875) 陈享,字典英,号达庭,广东新会人。自少爱好武术,7岁随族叔陈远护(少林寺俗家弟子)习技,15岁练得一身武艺,颇有名气。清道光三年(1823)经陈远护介绍,先在李友山处学艺,后拜罗浮山蔡福禅师为师。最后,又学于侠士白玉峰。先后在山苦练10载,尽得南拳北腿绝技...[详细]
陈文海(约1660~1729年),字圻候,永安城关人。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考取贡生,曾出任德化县学官,后被推荐到台湾诸罗县(今台湾嘉义市)县学,深受当时台厦道员的器重。不久,升任江苏如皋县知县。他一接任就对前任知县移交下来的大批悬案,进行清理审判,判得都较公平。其中有几件尤受人称颂:有一...[详细]
陈文黻(?~1892年),湖南长沙人。初为诸生,同治年间从军,以战功被晋升同知,留在陕西。光绪七年(1881)被署为户县知县,在任重视社会教育,吏治清正。九年,授留坝厅(今陕西留坝县)同知。 此厅地处深山,耕地极少,百姓贫穷。他到职后,踏勘全境,熟悉地理环境、土壤耕地、森林、河道及其他物产...[详细]
陈万策,字对初,号谦季。安溪崇信里(今祥华乡珍山村)人。生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父陈迁鹤,官至左庶子,精于经学(另有传)。万策幼颖悟,9岁能文,17岁,学使拔他为全县童生之首。不久,被选入国子监学习,每次考试,都列第一。三十二年,万策参加顺天(京都)乡试,中式第一名,仍留京侍奉老父。当时乡...[详细]
陈珖坦(生卒不详),字碧川,福鼎县店下阮洋人。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中举人,授陕西保安知县。保安地处西陲,汉回杂处,民顽俗悍,向称难治。珖坦到任后,教之以德,导之以礼,风俗为之一变。当时有人诉说,延河有双螯大爬虫上山咬禾,以致连年闹饥荒。珧坦实地勘察,知是延河石碍为害,便集众晓谕:此种爬虫乃...[详细]
陈世荣(约1824~1884年),字寿卿,号石洲,同安县在坊里后炉街人。少年时勤奋读书,足智多谋,有远大志向。20岁时投水师提标,以军功历任游击。清同治初年,沈葆桢为钦差大臣,主持建设马尾造船厂,调陈世荣为监工。陈世荣认真负责,管理得法,并对建厂事宜提出独到的见解。沈葆桢非常满意,题奏升他为闽浙...[详细]
泰山北斗——陈世烈,清代建水县人。乾隆进士。历任广西正考官、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等职。工诗文,擅书法。归里后任昆明五华书院山长,育才无数,施应培、钱沣、周樽、李松龄、杨焯等云南名士出其门下,三迤人士视为“泰山北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