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清朝历史人物介绍

清朝历史人物介绍

丁拱辰 [清][公元1800年-1875年,清代机械工程专家]

  • 丁拱辰(1800~1875年) 丁拱辰,又名君轸,字淑原,号星南。晋江二十七都岸兜(今属陈埭镇)人。回族。清嘉庆五年(1800年)生于商人家庭。幼入村塾读书。11岁因家境贫困,只好停学从事耕牧,仍坚持自学。家道稍有好转,父亲便为他捐买一个“监生”虚衔。 拱辰17岁,随父亲到浙江经商。20...[详细]

丁芳 [清]

  • 丁芳(生卒年不详),字兰村,河南祥符人,进士出身。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任福鼎县知县。丁为人敦厚,办事精明干练。断案必穷根究底,明察秋毫。任职期间,兴文教、修城垣、广育婴、禁-、捕盗贼、防火患、建六房,政声颇佳。在任期间,为民豁捐3次,士民甚是感念。 水北溪石桥,系闽浙交通要道。咸丰年间...[详细]

丁炜 [清][公元1627年-1697年]

  • 丁炜(1627~1697年) 丁炜,字瞻汝,又作澹汝,号雁水。晋江陈埭人,回族,生于明天启七年(1627年)。青少年时居家力学。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定远大将军济度取漳州,朝廷诏许自行选拔府县官吏。丁炜应试,授漳平县教谕,嗣改鲁山县丞,后升直隶献县知县。献县地僻事简,政事之暇,致力于诗...[详细]

邓文修 [清][公元1645年-1721年]

  • 邓文修(1645~1721年),字观城,沙县(今三元区)人,自幼聪颖,读书过目成诵,工古文词。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中举人,康熙十二年中韩菼榜进士。 邓文修性格恬淡,不乐仕进,授吏部主事未任。以亲老乞终养20多年,亲殁遂不仕。康熙四十年(1701年)他被沙县请去修县志,去取不苟。又同沙县...[详细]

邓其文 [清]

  • 邓其文 字次庐,江西崇仁人。监生,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授瓯宁县(今建瓯市)知县。是年初夏,建瓯发生洪灾。邓其文在赴任途中闻讯,日夜兼程,见田园成沙泽,沿溪6个城门尽倒塌,官署民房大半倾圮,满目疮痍,立即上 书请求发动捐资抢救,并和建安县同僚及地方人士协力修复,赈济灾民,百姓赖以安居。 ...[详细]

邓乐天 [清][公元1774年-1842年]

  • 邓乐天(1774~1842),又名邓旒,邵武书坊(今胡书)人。自幼好学,精心研究医疗技术,集毕生精力,广泛收集民间有效单方验方。经过长期验证,积累丰富资料后,在其友黄梅园、弟邓□、子邓熀共同参加下,整理成《保赤指南车》10卷。该书经过他祖孙四代实践和验证,于光绪五年(1879)由其曾孙邓镠定稿付...[详细]

邓德潜 [清][公元1887年-193年]

  • 邓德潜 (1887~1932年) 字醒素。沙县夏茂镇人。清光绪壬寅二十八年(1902年)14岁时考取举人。20岁时参加县知事考试,取为桂平县县丞,清光绪三十四年署广西容县知县,后改岑溪县知县。民国初一度代理沙县知县。民国2年(1913年)当选为福建省议会议员。民国3年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详细]

邓承修 [清][公元1841年-1892年,铁笔御史]

  • 邓承修(1841~1892) 邓承修,字伯讷、德安,号梅生、铁香,广东惠阳人。清咸丰十一年(1861)中举人。同治二年(1863)捐郎中,签分刑部。同治八年补刑部四川司郎中。同治十二年授浙江道监察御史。时广东当局借罚款为名,抽收“闱姓”(以猜买科举考试中者姓氏来定输赢的-方式)财款以充军饷,...[详细]

邓安邦 [清]

  • 邓安邦,字保臣,男,东莞人,祖籍东莞桥头湴湖人。清代咸丰、同治、光绪年间武将,历任广协左营都司、抚保中军参将,广州副将,与当时提督方耀、郑绍忠齐名,有“粤东三将”之称。 邓安邦自小家贫,年轻时随父居住广州,服劳役,供奉养。他体力很强,好练技击,遇事喜欢仗义扶助,有古代侠士风范。咸丰皇帝即位初...[详细]

达瓦齐 [清]

  • 达瓦齐 清朝蒙古首领。准噶尔部人。策妄阿拉布坦谋臣大策凌敦多卜之孙。葛尔丹策零死后,他得阿睦尔撒纳的拥护和支持,自立为首领,后与阿睦尔撒纳不和,互相攻伐,阿睦尔撒纳乃降清。乾隆二十年(1775年),清遣大军讨伐,他兵败被擒。后遇赦,封亲王,使居京师。 ...[详细]

道霈禅师 [清]

  • 道霈禅师 字为霖,清代建安(今建瓯)人,丁少轩之子,福州鼓山涌泉寺第六十五代主持。7岁学《论语》,能理解大意。14岁时得一场大病,其母往庙中许愿,若能将病治好,就送他出家终身侍奉佛祖。病好后,即到东门白云寺出家,拜僧深公为师。他学习各种经学功课,能背诵如流。初参瓶窑闻谷禅,有所省悟。接着又到...[详细]

戴粟珍 [清]

  • 戴粟珍: 字禾庄,别名吴兰雪,清朝贵州清镇县人。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举人。他与黔西举人史荻洲同为黔西知州、著名诗人吴嵩梁之学生,因而结下终身情谊,不仅诗赋文章出类拔萃,而且情同手足,二人同赴京城任职。道光中期,二人到吉林大安从政,当地称诗者,赞誉戴、史二人"才名不相下,交情亦深"。后...[详细]

戴墨 [清]

  • 戴墨,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中国内地影视男演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2004级导演系导表混合班。 2009年,出演何念执导的话剧《疯狂的疯狂》,从而正式进入演艺圈;同年,在话剧《午夜浓清吧》中饰演男主角安浩 。2010年,出演个人首部网络剧 《广告男女》;同年,出演个人首部电视剧《橄榄树》。2...[详细]

戴潮春 [清][?-1863年]

  • 戴潮春(?~1863),字万生,祖籍龙溪县,出生于台湾彰化县。祖父戴神保由福建移居台湾。戴家素富裕,历任北路协署稿职。万生之兄万桂与阿罩雾人因争夺水田失败,遂组织八卦会以自卫。 咸丰十一年(1861年)彰化知县高廷镜下乡巡察,潮春擒捉一个横行乡里的土棍献给他,期望县衙予以惩办。但北路协副将夏...[详细]

崔述 [清][公元1740年-1816年]

  • 崔述(1740-1816) 清朝考据学家。字武承。直隶大名(今属河北)人。乾隆中期举人,官福建罗源知县。后归家著述。其治学,考据详明如汉儒,辨析精微如宋儒,不墨守旧说,不空谈虚理。著述皆以经为准,传注及诸子百家,合经者用,否则削。著有《考信录》三十六卷,《考古异录》十二卷,《易卦图说》、《...[详细]

崔纪 [清][?-1751年]

  • 崔纪(?~1751年),原名珺,字南有,山西永济人。康熙五十七年(1718)中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任国子监祭酒、仓场侍郎、甘肃巡抚。乾隆二年(1737)调署陕西巡抚。他在给皇帝的奏疏中说,陕西关中平原沃野八百余里,但农耕仅依靠天雨,遇到干旱则束手无策。只有凿井灌田,方能补充雨量之不足,...[详细]

出科联 [清][公元1709年-175年]

  • 出科联 (1709~1753年) 出科联,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生,字乾甫,号淑渠,樟市铺洪厝坑(今涂岭乡洪厝坑村)人,蒙古族。 科联自少聪明好学,以制义、诗文闻于时,受到督学程元常的赏识。年19应县试,名列第五,取入邑泮,旋为优行廪生。时,学政钟祥与会元杨炳督学闽省,检阅试卷...[详细]

鹿传霖 [清][公元1836年-1910年]

  • 鹿传霖(1836~1910)字滋轩,号迂叟。定兴人。父丕宗,官至贵州都匀知府,鹿传霖是其第五子。咸丰六年(1856)七月,苗民攻都匀城时,鹿传霖曾率健卒外出迎饷,听说城危,急驰回城助战,坚持10个月之后,援绝城陷,鹿丕宗0身亡。鹿传霖投贵州总督府,哭诉其父亲死状,并随军收复都匀。后鹿传霖扶丧乞讨...[详细]

陈宗达 [清]

  • 陈宗达,安溪县永安里同美乡(今城厢乡同美村)人。其父陈修仕,因赴邻乡宴会,被讥为村汉,愤而离席归家。即相地筑书房,礼聘唐桂生为师课督诸子。宗达质不甚敏,但发奋攻读,文思大进,府试省试皆捷。清乾隆十九年(1754)成进士,历任延平、建宁两府教授。勤慎廉介,著有贤声。年老告归,一担书箧,两袖清风。 ...[详细]

陈周全 [清][?-1795年]

  • 陈周全(?-1795) 清代台湾天地会起义首领。又名陈周。福建同安人。生于台湾。乾隆末回福建参加复兴天地会活动,后回台湾凤山。1795年参加台湾南路陈光爱起义,攻石井汛不克,陈光爱被俘,他奔北路彰化西螺,又至湖仔内庄,与陈光辉等再谋起义,假称得朱一贵后人朱九桃之助,以张声势。率众攻鹿港。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