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伟(1653~1718),神木县城关人。幼年父母双亡,生活寒苦;流浪度日,20岁左右离开家乡,到山西五寨当兵,被编入火头军。一次,郝伟所在武营被敌合围,他顾不得吃饭,盛了一铜罐热粥挂在马后,手提大刀,随军突围。不料马一跑开,热粥溅出,全部浇在马背上。战马着热受惊,狂奔不止,一直冲入敌阵。郝伟只...[详细]
韩宪宗(?~1897)清末吉林桦甸一带地方头领。又名韩现宗、韩效忠,绰号“韩边外”。奉天复州(今辽宁复县)人,原籍山东登州府。咸丰初年,因, 负债逃入吉林夹皮沟一带,聚众盗挖金矿。不久,声势渐大,流民趋之。成丰四年(1854),被众淘金工人推举为自卫团团长。同治五年(1866),应吉林将军富明阿...[详细]
韩龙 又作韩陇,生卒不详,砖坪滔河人。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由孙赐俸介绍参加萧贵领导的砖坪白莲教组织,曾发展范文琮、张百万、李宗武、王德潮为徒。五十九年(1794)七月,砖坪白莲教事泄,韩龙等受清王朝通缉。他南走四川,先后在太平县、湖北来凤等地继续传教,组织起义,被尊为老教首。后在四...[详细]
函可(1615~1659) 函可,本姓韩,名宗马来,字祖心,广东博罗人。少时随父礼部尚书韩日缵居南京。明天启六年(1626)补诸生。崇祯九年(1636)其父病逝,宗马来扶柩归里,遂郁郁寡欢,刺出臂血书写佛经。后在曹溪受空隐禅师剃度受戒,法名函可。师徒应博罗县令邀请,往罗浮山,在锦屏峰下重建华...[详细]
韩登瀛 生卒不详,府谷木瓜人。清顺治八年(1651)以恩贡被任命为河南开封府新郑县知县。上任后,劳心于公务,从政清廉,办事公平。新郑县地处交通要道,过往使者、兵士络绎不绝,给当地百姓带来很大负担。特别是繁重的差役使老百姓叫苦不迭,登瀛深为民苦所急,极力拯救,以至捐献俸禄和变卖家产以济民困,一时美...[详细]
谷应泰(1620-1690) 清初官员、史学家。字赓虞,号霖苍,直隶丰润(今属河北)人。顺治四年进士,改户部主事,迁员外郎,授浙江提学佥事。少工制举文,及长,肆力经史,尤熟明季史实。用袁枢《通鉴纪事本末》例,为《明史纪事本末》八十卷,《四库全书总目》评曰:“排比纂次,详略得中,首尾秩然。于...[详细]
郭炎昌 (1834--1901),字丁垣,洵阳县熊耳沟人。其祖原籍河南密县,系武职,明季单人匹马,由豫入陕,居洵阳县北熊耳沟,至郭炎昌已传七世。郭氏从迁洵第五世起,始重斯文,书香不绝。炎昌父郭士豪,字杰庵,道光三十年(1850)贡生,肄业关中书院,文名显著,因乡试累荐不遇,归家授徒,成材甚...[详细]
郭锡镏(1706~1765年),又名天赐,生于龙山庙兜。幼年随父去台,初居半线(今彰化县属),后迁大加蚋(今台北市)。在兴雅庄一带垦荒种植,凿洞修渠,引水灌溉,为台湾农田、水利建设奋斗一生,是闽南人开发台湾的突出人物之一。 郭锡镏约在康熙五十年(1711年)之后随父去台,经过父子10余年惨淡...[详细]
郭人漳 清末将领。湖南湘潭(今湖南省湘潭市)人,字葆生,为清末将领,清末大臣郭松林之子。以世荫得道员,历任山西道台、江西和两广巡防营统领,因其在山西任道台时-去职,在其穷极无聊时乃与革命党人黄兴、赵声往来。1904年(德宗光绪三十年)万福华谋刺王之春时,他适亦在上海余庆里机关部,故同时被捕,...[详细]
佟国纲(?-1690) 清朝大臣。姓佟佳。满洲镶黄旗人,佟图赖之子。初隶汉军,康熙中改入满洲。袭一等公爵。历官内大臣、镶黄旗汉军都统、安北将军。康熙二十八年(1689),同内大臣索额图至尼布楚,与俄罗斯立约定界。次年,从征噶尔丹,参赞大将军福全军务,八月战死于乌兰布通。谥忠勇。 ...[详细]
郭超凡: (?-1858),字小袁,贵州清镇人。幼时聪明好学,十七岁时就很有文名,学者徐光文给他起名"超凡"。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中进士。先在贵州兴义府任教授六年,兴修试院,擢拔人才,张之洞皆出其门下。鸦片战争后,于道光廿四年(公元1844年)调广东作官,历任饶平、东莞、香山知县和...[详细]
郭柏荫 (1807~1884年) 字远堂,侯官县人,家住黄巷。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擢编修。道光十七年(1837年),任浙江道监察御史。翌年,转山西道。道光十九年(1839年),巡视西城,转京畿道,升刑部给事中。曾上奏有关台湾事宜,请勤抚慰、严番界、查仓库、禁0...[详细]
郭柏苍 (1815~1890年) 又名弥苞,字蒹秋、青郎。侯官县人,家住城内黄巷。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举。曾任县学训导,捐资为内阁中书。长期里居,承揽盐税。咸丰七年(1857年),因办福州团练得力,授主事,赏员外郎衔。柏苍家资富有,热心地方公益事业,曾在福州乌石山修建学校;在福州...[详细]
郭璜,字长松,陕西人,生年不详。清顺治五年(1648年)中举,顺治十五年调任宁化知县。 郭璜事母至孝,每与人谈起远在家乡的0,常声泪俱下。他生活非常艰苦,达到常人难以忍受的地步,饮食只有米粥和蔬菜,床上没有蚊帐,夏天靠熏蒿草驱赶蚊子。 郭璜到宁化上任不久,遇上八月十八日的天后宫庙会。民间...[详细]
桂文灿(1823~1884) 桂文灿,字子白、昊庭,广东南海人。早年师从陈澧,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中举人。同治元年(1862),进呈所著《经学丛书》,上谕谓:“桂文灿所呈诸书,考证笺注,均尚详明。《群经补正》一编,于近儒惠栋、戴震、段玉裁、王念孙诸经说,多所纠正,荟萃众家,确有依倨,具...[详细]
澹归(1614~1680),法名今释,字澹归,本姓金,名堡,字道隐,浙江仁和人。明崇祯九年(1636)中举,崇祯十三年(1640)考取进士,授临清知州,适逢该地大旱又遭瘟疫,饿殍遍地,邑人多-,金堡尽力安抚,而于赋税催科,宽缓从事。因亏缺特甚,上司考绩,以失职处分,被罢官归家。 崇祯十七年(...[详细]
顾广圻(1770-1839) 清校勘学家、目录学家。字千里,号涧苹,别号思适居士。元和(今属江苏苏州)人。嘉庆诸生。博览四部图书,通经学、小学,尤精校仇学,与孙星衍、黄丕烈等人称清一代校勘学巨匠。他提出校勘古书要做到“唯无自欺,亦无书欺;存其真面,以传来兹”。经他亲自校过的图书,都具有较高...[详细]
辜朝荐(1598~1668) 辜朝荐,字端敬,号在公,广东海阳(今潮州)人。明天启四年(1624)中举人。崇祯元年(1628)登进士,授桐城(今安徽桐城)知县。崇祯六年分校南京乡试,先后升任山东道御史、户科给事中。崇祯十二年负责督催三楚(湖北、湖南)练兵军饷120万两,未足4个月便完成。因督...[详细]
官献瑶(1703~1782年),字瑜卿,号石溪,安溪还二里福春乡(今长坑乡福春村)人。生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7岁入里塾,其父亲自课督,学习成绩良好。16岁进入县学,得到学使的赏识,以私俸奖给他购书籍。27岁,被选入国子监学习,得到漳浦学者蔡世远的赏识,被收为门生,又经蔡世远的介绍,受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