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儒显字珍候,明崇祯六年(1633年)生,顺昌县人。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应乡试,中举人。康熙六年(1667年),被授任内阁中书舍人,后奉命随军平定吴三桂叛乱。他参与研究军务,“发言悉中机宜”,为清将军贝勒所器重。康熙十三年(1674年)十月,儒显又随军平定叛乱,乘战船遇大风浪,士兵落水甚...[详细]
何如璋(1838~1891) 何如璋,字子峨,号璞汕,广东大埔人。出身农家,清道光三十年(1850)因家贫辍学牧牛,遂在家自修。姑父陈芙初嘉许他的志向,遂助其复学。咸丰六年(1856)补廪生,咸丰十一年中举人。同治四年(1865)为福建署汀州知府朱以鉴的幕僚,参与镇压汪海洋所率太平军余部,-...[详细]
何秋涛(1824-1862) 字巨源,号愿船,光泽人。生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自小聪颖,过目成诵。披阅天下舆图,能历举府、厅、州、县名,默数四境。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乡试录取为举人,次年礼部会试录取为贡士,不久中进士,任刑部主事,举为律例馆提调、秋审处坐办。刑部所撰《律例根源》...[详细]
恒福(?-1862) 清代大臣。蒙古镶黄旗人。额勒德特氏。 1858年(文宗咸丰八年)在河南巡抚内镇压捻军。次年春升直隶(今河北省)总督。六月奉命至北塘(位塘沽之北)迎接并劝说英法公使登陆进京换约,被拒绝。后在北塘代表清政府与美国互换《天津条约》批准书。1860至1861年间英法联军占北塘。...[详细]
何洛会(?—1651)失其氏,满洲镶白旗人,清初官吏。父阿吉赖,事太祖,从征战,官牛录额真。卒,何洛会嗣,兼巴牙喇甲喇章京。 天聪 天聪八年,从伐明,略锦州。九年,诏免诸功臣徭役,何洛会与焉。 崇德 崇德五年,授正黄旗蒙古固山额真。从睿亲王多尔衮伐明,围锦州。调满洲固山额真。七年...[详细]
何六(?~1856) 何六,原名金殿,又名何禄,字贤相,广东顺德人。早年以舂米打杂为业。后参加三合会。清咸丰元年(1851)在广西跟随土匪“大鲤鱼”归附太平军。后“大鲤鱼”畏太平军纪律严明,变节投降清军,何六回到广东。咸丰三年十月,潜到东莞虎门、石龙各村秘密结社。咸丰四年五月十五日(1854...[详细]
和琳(1753-1796) 清朝将领。姓钮祜禄。权臣和珅之弟。初自笔帖式累升为湖广道御史,历官至工部尚书、镶白旗汉军都统、四川总督。乾隆中,督理平廓尔喀军事粮饷并筹善后事宜。后率兵镇压贵州、湖南苗民起义,先后任参赞大臣,继福康安为统帅。曾进封一等宣勇伯。嘉庆元年卒于军,谥忠壮。 ...[详细]
何翀(生卒年月不详),字丹山,号烟桥老人,别署七十二峰山人。他原籍广东南海西樵,长居广州河南蒙圣里,是晚清广州著名画家。 何丹山将所居画室取名为清石寿之斋。他的画效法华岩,静逸怡人,工于人物、鸟兽、花卉、山水,尤其喜作柳燕、竹林、豆棚瓜架小景。他所作的花鸟画,多为巨幅。他曾画一逾丈的《百鸟图...[详细]
何炯若(约1804~1861)字镛,号朱峰。原公何家庙村人。约生于嘉庆九年(1804.年),卒于咸丰十一年(1861),终年57岁。儒学生员。何炯若自幼苦读,辄通霄达旦,天资聪颖,嗜书成瘾。家庭虽不甚富裕,而书架上却摆满各种图书。成年后,很讲义气,常以钱物接济周围邻居。当时常有战乱,徭役田赋沉重...[详细]
何建义 清·道光时人,排行二,足微跛,人称“何二拐子”。桃川里人,富家出身。 何建义与当地富户合伙经商多年,道光末年,桃川里厘金局横征暴敛,对过往客商尤甚,地方税额日渐增多,商、农均感生计难支,公推“何二拐子”为首上 书陈情,以求宽免。何先后陈诉于岐山县衙、凤翔府衙,未准。后又上 书于陕西行...[详细]
何家骏,生卒年不详。字日千,崇武镇人。 父汇海,字怀远,擅歌曲,工洞箫,以琴名世,又善弈,时或寄兴翰墨。郡绅黄志美、提督侯张云翼、方伯黄元骥都很器重他。 家骏天赋聪敏,在父亲影响下,琴棋诗画,无不涉猎,也无不精通。 他善操古琴,深得乃父遗响。 他尤精于棋艺,时人称为“泉中国手”,...[详细]
何桂清(1816年-1862年)清朝大臣。字丛山,号根云。云南昆明人。道光进士。历任编修、内阁学士、兵部侍郎、江苏学政、礼部与吏部侍郎、两江总督等职。 人物简介 1854年任浙江巡抚。 1855年,调兵在浙西、皖南抗击太平军,并攻下皖南徽州(今歙县)、休宁、石城(今广阳)。次年,又攻...[详细]
贺贵发(1835~1911),号云钦、君民,今湘波镇檀山村人。青少年时,身高力大,性强悍,打短工维生。清咸丰九年(1859),与房婶母通奸,族人议死以正风化。贺自刎不死,乘机得脱,投入湘军。次年一月,在太湖战役中,爬城负伤,请假回乡医治。六月,返湘军,随部攻占江西周坊、德兴、婺源、景德镇,十一年...[详细]
何觐光,字浣斋,建宁北乡珠溪坊人。年青时即立志从医,曾对人说:“吾不能为官以活人,当以医活人也。”凡病家求医,有求必应。即使半夜出诊,也未曾厌倦。曾说:“余自五十后,医术疑有神助,故活人辄效。”节俭而不吝啬,亲戚朋友借贷,即使明知其无偿还能力,也决不拒绝。乾隆三十年(1765)米价暴涨,渠村墟场...[详细]
何德胜:(1814-1867),字安国,本姓刘,呼为刘二、何二,清朝贵州黄平木老坪人。农民起义军黄号军首领。生性倔强,好打抱不平,对清政府滥征捐税,强行"折征"的政策极为不满。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在瓮安天文组织起义,用黄布扎头,史称黄号军。建立有上大坪、轿顶山等根据地。九年(公元1859...[详细]
何大鹏,字起南,建宁珠坊人。生于明末-时期,幼未能入学。稍长,勤奋读书,凡经传子史,皆手不释卷,奇门、勾股、堪舆,亦杂学旁收。 康熙三年(1664),武弁杨某驻防建宁周坪,其部下到防区外骚扰。乡民忍无可忍,群起把他们驱逐出境。士兵回到驻地,极力编造谎言。杨为部下所激,怒不可遏,声言要血洗珠坊...[详细]
何祐(1643~1718年),云霄马舖枧河村人,父亲肇亨,何祐为季子。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投于郑成功帐下,后任左武卫将军,参加驱逐荷夷收复台湾。郑成功病逝后,何祐继佐郑经,于康熙四年二月,率师驻守大线头一带。 何祐英勇善战。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月,随郑经率部从台湾渡海抵厦...[详细]
何长聚字焕奎,号鑫园。生卒年不详,清光泽人。授例候选知府。时县内溺女婴风比其他县更盛。长聚作《戒溺歌》以劝,收养遗婴达10年,共收养婴150余人。又创建育婴堂,竭力经理,三年建成,成活婴儿无数,使溺女风得以平息。岁荒,劝殷富户平粜,并四出购米以济,自己先倾藏谷为倡,节家人食以救饿者,全活甚众。捐...[详细]
何斌(1604~?),云霄马舖人,从小读书勤奋。天启四年(1624年)徙居台岛,先继学于台地,后从郑芝龙住进赤嵌开发。荷兰殖民者占据台湾后,利用中国早已开辟的经巴达维亚到马来西亚巴城的航海线,不断扩张经济掠夺势力。移民虽反抗荷夷,却不成气候,为了生存,不得不接受聘雇。其时何斌(又名廷斌)已有妻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