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鼐(?~1714年),字公调,陕西长安县人,梁化凤次子。康熙十三年(1674),以其父战功授川陕督标左营游击。吴三桂在云南起兵叛乱,陕西提督王辅臣响应。梁鼐奉总督令驻兵黑水峪(今甘肃文县西与四川松潘接界处),曾在观音堂打败王辅臣叛军千余人。调为安康城守游击时,甘肃提督王进宝军南下攻汉中,他...[详细]
李塨(1659-1733) 清朝思想家。字刚主,号恕谷。清河北蠡县人。康熙举人。师承颜元之学,弃八股,专治礼、数、射、御、兵法、乐诸学,时称“颜李学派”。年32中举后游学南北,结交万斯同等名士,研讨学术,使颜李之学广为传播。其学以反对宋明理学空谈性命,讲求经世致用,改良封建制度为旨。注重实...[详细]
李绂 fú (1675~1750)字巨来,号穆堂,江西临川荣山镇人,清代著名政治家、理学家和诗文家。 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由编修累官内阁学士,历任广西巡抚、直隶总督,因参劾下狱。乾隆初起授户部侍郎。治理学宗陆王(陆九渊、王守仁),被梁启超誉为“陆王派之最后一人”。著有《穆堂类稿》、...[详细]
李霨(1625-1684) 清朝大臣。字景霭,号坦园,自号据梧居士,直隶高阳(今属河北)人。顺治三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官至保和殿大学士。谥文勤。李霨七岁而孤,自幼苦节读书,言行不苟,致位宰辅时年方三十四岁,参豫机密,削平祸乱,风度峻整,忠诚俭廉。其诗集分体起顺治二年至康熙六年,二集编...[详细]
李麟(生卒年不详),字振公,原籍延安,后迁居咸阳。青年时应募从军,随将军赵良栋部南下云南讨伐吴三桂叛乱,以战功升为都司佥书,后任张家口营游击。康熙三十五年(1696),他随将军孙思克进兵漠北,进讨准噶尔部噶尔丹叛军,以战功迁四川化林营参将。三十九年(1700),爆发昌侧集烈反清事件,他奉命领兵...[详细]
乐善(?-1860)清朝将领。伊勒忒氏。蒙古正白旗人。 历官云麾使、参将等。1854年至1855年曾随胜保于独流、阜城镇压太平天国北伐军,其后在河南、安徽镇压捻军。1859年赴僧格林沁天津军营,协力防御再度北犯的英法侵略军。同年6月25日英舰侵入大沽,督率守军英勇反击,击沉敌舰多艘,毙敌数百...[详细]
乐进会,柞水县凤镇区周垣乡金凤村人,生于光绪三年(1877)八月初七,被害于宣统三年(1911)九月,终年34岁。 进会自幼丧父母,11岁即给财主家当长工,受尽剥削,后又学打铁。因生性憨直,喜爱打抱不平,颇受乡里尊敬。光绪三十年(1904),村人朱义华因交不起保里摊派的捐款,被保正严刑拷打。...[详细]
雷钟德(?~1910) 字仲直,一字禹门,安康县人。同治八年(1869)中举,同治十年中进士,此后六年内任过庶常、编修、收掌等职。光绪三年(1877)以亲老截取同知分发四川,光绪五年题补理番直隶同知,川西为汉藏杂居地区,民俗复杂。雷钟德到任后倡修书院,自任讲席,传播文化,薰陶民风。有金二-闹...[详细]
雷再浩(?-1847) 瑶族农民起义军首领。湖南新宁人。瑶族。贫苦农民出身。曾与汉人李世德等参加反清秘密结社青莲教,组成棒棒会。在湘桂边界开展反对汉族地主、官吏剥削和压迫的斗争,汉、瑶农民纷纷加入。1847年10月,在新宁黄背峒聚众起义,后率义军到广西全州与李世德的起义军会合,占领全州咸永口...[详细]
雷丰 字少逸,浦城人。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生。父雷逸仙,精通医学,擅长治瘟病、时症。雷丰自幼从父行医,继承家学,钻研《内经》、《难经》、《伤寒论》等中医经典著作,借鉴历代名医经验,结合数十年临床实践,于光绪八年(1882年)撰成《时瘟论》8卷,记述时病72种,各种时病治疗方案67条,附...[详细]
雷存德(1822~1874) 字震泰,号春圃。原籍湖北黄陂,其祖雷开万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迁紫,定居于大北铺石壁滩。其父雷明智,曾于乾嘉年间紫阳饥荒时由鄂运粮至紫济荒,被封为“修织郎” 。雷存德于咸丰初入清军营,驻防湖北,由军功保举为千总,授五品街;后归里办团练、乡勇,并建造炮船。同治元年...[详细]
雷鋐,字贯一,号翠庭,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生于宁化城关。17岁补县学生,肄业鳌峰书院,深受教师蔡世远的器重。雍正元年(1723年)中举,雍正十一年中进士。朝考第一。朱轼认为雷鋐“践履笃实,才识明通”,推荐为庶吉士。馆师方苞赞许雷鋐能成为天下第一流人物。乾隆元年(1736年)授翰林院编修。...[详细]
蓝元枚,字卜臣,廷珍孙。父日宠,世袭轻车都尉,官铜山营参将。元枚,世袭轻车都尉,历官广东海门参将,龙门协副将,海澄副将,升台湾总兵,调金门总兵,江南苏松镇总兵。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擢江南提督。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台湾林爽文起义,蓝元枚调任福建陆路提督。不久,改任福建水师提督。又任...[详细]
蓝应元(生卒年未详),字资仲,号春圃,又号古萝。漳浦张坑(今赤岭石椅古萝村)人。自幼聪颖,过目成诵,稍长,刻苦勤奋,尤喜古诗文。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成进士,经朝考,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授翰林院编修。他在翰林院以学行文章著称。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丁父忧,归家葬父,亲自挑土营作。守...[详细]
蓝廷珍(1663~1729年),字荆璞,漳浦张坑(今赤岭)人,后建府第在湖西顶云。康熙二年(1663年)出生于农家,自幼性情朴直,不善言辞,而胸怀大志。其族祖蓝理移镇浙江舟山,他不远千里,渡海投奔,请求入伍。蓝廷珍在军中刻苦练习骑射,挥舞刀 盾牌,矫捷如风,又善于使用-等军火器械,弹无虚发。蓝理...[详细]
蓝理(1649~1720年),字义甫,号义山。漳浦张坑石椅(今赤岭石椅)人,后建府在今赤岭墟。生于顺治六年(1649年)。行伍出身,康熙间,随施琅出征澎台,以首功加左都督,累官福建陆路提督。 蓝理身材魁梧,力大无比,能拖着马尾巴使马倒行,刀盾 石各种武器无不精通。他性格强悍,常大叫说:“我若...[详细]
郎炳勋,原名闻益,字谦甫,原籍直隶怀来。生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光绪二十年(1894)病故,终年74岁。道光十九年(1839)由廪生登光绪乙酉拔萃科,充八旗官学汉教习。后任河南尉氏、孟县知县。光绪三年(1877),全家人孝义厅籍。炳勋爱陕西人民之俭朴,忧百姓之疾苦,任官多善政。受理案件以兼...[详细]
蓝鼎元(1680~1733年),字玉霖,号鹿洲,别号任庵。漳浦张坑(今赤岭山坪村山尾顶)人。生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父早逝,寡母抚育其成人。鼎元自幼熟读经史,尤喜古诗文,通达治体,谈论经济。他胸怀大志,常以文章抒发抱负,时人认为他志大言大,言行不一,不甚赞许他。知县陈汝咸极为赏识他。福建督...[详细]
赖塔(?-1684) 清朝将领。那穆都鲁氏。满州正白旗人。皇太极时因功任前锋侍卫。1644年授巴牙喇甲喇章京。从多铎转战河南、陕西。次年移师江南,克扬州,占江宁(南京),俘明福王于芜湖。1646年从博洛入闽,俘明唐王于汀州,1649年随济尔哈朗进衡州,取全州。1663年以前锋统领,败李来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