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聪(1840~1911) 号作谋,四川省新都县人,监生,好书法。清光绪七年(1881),三十一年(1905),宣统二年(1910),三任砖坪厅通判,生性刚直,为官清廉,多与地方势力不和,故有李牦牛浑号。据乡老口碑,第三次任通判是专为与地方势力作对而至。光绪七年李聪备荒,劝捐义谷6000余石...[详细]
李成栋(?—1649年4月12日),字廷桢,号虎子,陕西(一说山西)人。明末清初军阀。 早年参加农民起义,后随高杰降明,累官至总兵,守徐州。弘光元年(1645年)率部降清,从清军攻江南、福建、广东。以清廷仅授以提督,且受总督佟养甲节制,大为失望。适逢金声桓,王得仁在南昌反清,乃起兵响应...[详细]
李长庚(?~1807年),字西岩,同安翔风里十二都后莲保后边村人。少时警敏有远志,致力于读书骑射。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辛卯恩科武进士。初授蓝翎侍卫,乾隆四十一年补浙江衢州都司,累迁至乐清副将,调任福建海坛镇总兵。后因邻海民船被盗,误指海坛盗所为,被参革职。 长庚被革职以后,出家财募乡勇...[详细]
李秉铨,字监平,祖籍寿宁县修竹村,清道光九年(1829年)三月初五生。道光二十四年,随父到霞浦城关打工,后到三沙一家布店当学徒、伙计。常替老板到宁波、上海等地办货,因办事勤快,账目清楚,受老板器重。至老板年迈,布店由他经营,改为李恒昌布店。他利用三沙海运便利的条件,发展批发业务,很快成为福宁五邑...[详细]
李柏(1624~1694 年),字雪木,陕西郿县(今眉县)人。清康熙年间关中著名学者,与李颙、李因笃以文交友,世称他们为“关中三李”。 他9岁时丧父,与母清贫度日,喜欢读《小学》,一心学古人,终日手不释卷。他后来移居洋县,在秦岭太白山中筑茅屋居住,专心读书数十年,一日两餐粥饭,挖野菜,食野...[详细]
李拔,字清翘,号峨峰,四川犍为县人,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出生。乾隆十六年(1751年)登进士。乾隆二十四年二月,升任福宁府知府。 李拔提出“兴教化莫先于足衣食,足衣食莫大于重农桑,重农桑莫要于兴水利。”亲自下乡察看山川形势,调查风土民情,劝修水利、种棉种桑,督促府辖各县修整塘堰99处...[详细]
廖元发 字含章,东平(治今山东东平)人。清顺治九年(1652)进士,十二年(1655)授清涧知县。其顾全大局,体贴民情,补葺废宫,增筑城垣,重修文庙等古建,对驿站建设尤为重视;百姓支持县事,不遗余力。十八年(1661)重修《清涧县志》,问世后受到好评。康熙二年(1663)升工部(亦说户部)主事,...[详细]
廖腾奎(1641~1716年),字占五,号莲山,将乐县人。清康熙八年(1669年)中举。历任知县、府尹、监察御史、太常寺少卿、光禄寺正卿、左右通政史司、通政使丁、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户部侍郎等职。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廖出任徽州休宁知县,针对当地时弊,集中力量打击扰乱治安的“斗杀”者...[详细]
廖鸿章(清雍正、乾隆年间人),字羽明,号南崖,坎市镇青坑村人。父冀亨,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举人,曾任江苏吴县知县,善决狱,有政声,尤其是督教子孙甚严。鸿章从小聪敏,勤奋好学,在父亲的督教下,课业日进,乾隆元年(1736年)参加乡试,考中举人。第二年与侄廖瑛一起到北京参加廷试,两人同时得中...[详细]
廖鸿荃 (1778~1864年) 初名金城,字应礼,号钰夫。祖籍将乐,后迁侯官(今鼓楼区),家居城内北大街。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进士第二。授编修,累升至工部尚书、经筵讲官,赐紫禁城骑马。道光元年(1821年)八月,典试陕甘;生平总裁会试一次,典乡试、分校京兆试各三次,参与朝考阅卷...[详细]
梁璧斋(1783~1850),字应奎,号安民,今三甲乡人。12岁应童子试,名居榜首,25岁补弟子员,嘉庆十八年(1813)中举人。从此至65岁在家设馆讲学。其间,欠其债者十数家,梁将债据一一示其儿辈说:“如某等,必不能偿,某虽渐起家,如责其清欠,势必不振,吾不忍也。”言毕,一并烧掉。乡人有争执,...[详细]
梁运昌(1771~1827) 梁运昌,初名雷,字慎中,一字曼云,又字曼叔,晚号田父,江田人,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生。运昌幼时聪明异常,10岁时就要参加童试,家人虑他年幼体弱,不肯他去。不久,补弟子员。嘉庆四年(1799)中进士,入翰林院。同年秋,翰林院开实录馆,择儒臣28人纂修,运昌被...[详细]
梁悦兴(?~1905) 又名梁和尚,湖北郧阳人,幼年随父迁居安康。以操船为业,常行船于汉口安康之间,是安康哥老会首领。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曾在汉口密谋反清,未及起事,被官署察觉,即领着第三个儿子经河南到西安,住在城隍庙老道李明山处。李是西安哥老会头目之一,与悦兴一面鼓动清军中的哥老会官...[详细]
梁世勋(生卒年不详),字廷庸,号鹤汀,陕西三原县人。其父梁加琦为蜀军统领,他由一品荫生授任奉天(今辽宁省)治中县令。后擢为刑部员外郎,升郎中,出任永平知府。在任10年,升任两淮盐运使,再迁山东按察使、布政使。因政绩卓著,被升为广西巡抚。 在广西,他修缮书院,装饰文庙,发展文化事业。调任安...[详细]
梁上国(1750~1818) 梁上国,字斯仪,一字九山,江田人。生于乾隆十五年(1750),乾隆三十三年中举,乾隆四十年中进士,选庶吉士。后因守父母孝回乡。乾隆五十五年授编修,迁御史给事中。历官奉天府丞兼提督学政。嘉庆十二年(1807)迁詹事府少詹事,后升任太常寺卿。 上国关切福建及邻近...[详细]
梁上雏 号天峰,洵阳县柳村铺人。清嘉庆十八年(1813)拔贡,自幼嗜学,手抄经史,后主讲洵阳敷文书院,教学有方,人才济济。平利知县司徒修闻其学名,聘他做二子司徒照、司徒煦家庭教师。因教学有方,司徒修二子后来皆中进士。司徒照升任陕西布政使后,还特意将梁上雏请到署衙居住,议政时常常向梁请教。梁上...[详细]
梁鸣谦 (1826~1877年) 字礼堂,闽县人,家住城内闽山巷。清咸丰九年(1859年)进士,任吏部考功司主事,派军机处稽勋司行走。同治五年(1866年),入福建抚署任文案。翌年,被沈葆桢聘入船政幕府,以船政功,加三品衔。同治十三年(1874年)五月,随沈葆桢巡视台湾,兼办各国通商事务...[详细]
梁化凤(?~1671年),字翀天,又字岐山,陕西长安县人。清顺治三年(1646)考中武科进士,次年任山西高山卫守备。 顺治五年,大同镇总兵姜瓖叛乱,清英亲王阿济格率军征讨,梁化凤奉命参战。他首战攻克阳和城,俘获守将,以功被升为大同掌印都司。六年,他攻大同,克浑源,破贾庄,俘获守将五人。在进攻...[详细]
梁国治(1723-1786) 清朝大臣。字阶平,一字丰山,号瑶峰,又号梅塘,浙江会稽(今绍兴)人。乾隆进士,授修撰,擢署左副都御史、吏部侍郎、湖北巡抚。乾隆三十四年(1769),署湖广总督,兼荆州将军。赈济灾民。三十六年,移湖南巡抚。三十八年召还,命在军机处行走。次年授户部侍郎,迁尚书。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