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安达礼(?-1669) 清初大臣。蒙古西鲁特氏,隶蒙古正白旗。世居科尔沁。其父博博图归附努尔哈赤,1636年攻锦州时战死。遂袭父职。皇太极时率部屡犯京畿及山东等地,以功擢礼部参政兼蒙古正白旗梅勒章京。1644年入关后,破李自成农民军,从阿济格平定陕北。1646年调兵部侍郎。1648年擢蒙...[详细]
铭安(1827~1911)吉林将军。字新甫、鼎臣,姓叶赫那拉氏,隶满洲镶黄旗。成丰六年(1856)进士。历任盛京刑部侍郎、出使朝鲜正使、吉林将军等职。在任吉林将军职有年,启用汉族官员,破除积习,禁-,设民官,查稽荒务,发展经济。光绪四年(1878),设立吉林垦务局,推动官荒放垦。遣官兵分赴边境要...[详细]
孟超然 (1731~1797年) 字朝举,号瓶庵,闽县人,家住城内军门前。16岁中秀才,入鳌峰书院。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乡试解元。翌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改兵部武选司主事,调吏部文选司考功郎中,京察一等。乾隆三十年(1765年),出主广西乡试。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分校京闱...[详细]
梅光达(1850~1903) 梅光达,广东台山人。清咸丰九年(1859),随叔父赴澳大利亚南威尔士州金矿区谋生。先在杂货店打杂,工余自学地质学等知识,学会用目测和手指测度金矿样品的价值。后被苏格兰移民爱丽丝·辛普森女士收为养子。爱丽丝的丈夫是金矿场主,梅协助养父管理矿场。1864年,他因发现...[详细]
马宗汉原名纯昌,字子畦,别号宗汉子,光绪十年(1884年)三月三十日生,今宗汉街道宗汉村人。自幼就读于余姚达善学堂,与具民族气节者相交往,以推翻清朝封建统治为己任。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马宗汉考入浙江高等学堂,开始接触革命思潮,结识了不少热血青年。次年三月因参加学生-而退学回家。光绪...[详细]
马玉昆(?-1908年),字荆山,亦作景山,民间称为马三元,安徽亳州市蒙城马集人。初以武童从毅军宋庆参加对捻军作战,积功至都司,后擢总兵。1874年与左宗棠部共同抗击阿古柏和沙俄侵略。1894年补授山西太原镇总兵,协助宋庆防卫旅顺口。7月朝鲜事急,奉令率军至平壤。在平壤保卫战中,他指挥所部奋勇抗...[详细]
马玉,晚清时期霞浦县人,生卒年月不详。 他以制作锡器为业,心思灵巧,手艺绝伦,白锡经过他焊、铸、鑢、锤等工序而成的器皿,精巧雅观,胜过绘画雕塑。所制茶壶,壶口都有螺旋盖,螺旋吻合,滴水不漏,盖旋紧后可作汤婆子使用。他虽未读过书,但聪敏过人,能运用气压原理,制造精细巧妙的滤酒器,外型是头水牛,...[详细]
马信(?~1662年),字子玉,南明爱国将领,陕西长安县人。明末为浙江台州(治今浙江临海县)总兵。顺治十二年(1655)率部归附于明将郑成功,被任命为右提督,随郑成功克镇江,围南京,骁勇善战。 1661年初,郑成功准备进军台湾岛,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我国领士。马信坚决支持郑成功的爱国义举,充...[详细]
马襄 (1694~1781) 马襄,字事畴,号犁云,别号大痴道人。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出生于连城(原长汀)四堡马屋一个仕宦之家。为明右都御史马驯之七世孙。父马宁,为宁化守备。襄少时随父寓居宁化,与黄慎友善,志趣相投,二人皆善画,每游山揽胜,各自挥毫写意,互相砥砺,终成一代画苑名家巨...[详细]
马绍愉(?—?),字太和,遂宁(今四川省遂宁市)人。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举于乡,历宝应、武康、旌德知县,迁行人,受兵部尚书陈新甲的推荐跟随洪承畴筹划兵事。后分别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与崇祯十七年(公元1544年)两次分别奉兵部尚书陈新甲与弘光帝朱由崧之命以主使和副使的身份出使清...[详细]
马如龙(?~1701年),字见五,陕西绥德州(今绥德县)人。少年时性格豪爽,喜习兵书战策。及年长,胸怀大志,腹藏谋略。康熙十一年(1672)中举人。十四年,陕西提督王辅臣叛附吴三桂反清,派副将朱龙攻占了神木、绥德一带。马如龙招集乡勇丁壮建立山寨,掩护百姓避入山中,清廷命将军毕力克图率山西兵西援榆...[详细]
毛正坦(1804~?),号循斋。铁门岗区于天岗毛家洼人。由监生考授两淮盐大使,驻节扬州,管理吕四、安丰、草堰等盐场,后任江苏名容、宝山等县知县。毛在宝山任知县时,发现宝山妇女多不习女工,毛亲至民间,组织百姓种植桑棉。令其妻和仆妇带头纺织,定期召集农妇到县衙观看。宝山妇女,深受影响,自此,男耕女织...[详细]
马履丰 (1740~1818) 马履丰,字亨夫,号伟山,连城(原长汀)四堡马屋人,出生于书香门第、世代以刻板印书为业之家。曾祖、祖父皆乐善好施,重视培育后代,时聘名儒童我梅、邱锦芳在喻园、奎文阁等读书胜地主讲经史。履丰尚在幼年也随履成、履谦、源秉等俊秀之士,受业于童邱二先生。履丰以学业出...[详细]
马琳(清乾隆嘉庆年间人),字兰桂,号玉堂,别号仰斋,仙师乡西洋坪人。少时先习儒业,成绩优异,后鉴于其父虽富才学却屡试不第,毅然弃文就武,苦练骑射。乾隆九年(1744年)中武举人,十三年(1748年)成武进士,以“营守备”分发到广东香山水师任守备。嗣后累功历升游击、协镇、总兵。64岁殉职于南澳总兵...[详细]
马进忠(生卒年不详),字葵宇,南明时期抗清将领,陕西延安人。明崇祯初年,陕北饥荒严重,民不聊生,马进忠率众起义于陕北,号“混十万”。崇祯十年(1637),在明将左良玉的追剿和引诱下投降明军,隶左良玉部。后来多有战功,历官副总兵、都督同知。 弘光二年(1646),左良玉病死,其子左梦庚降清。马...[详细]
麦廷章(?-1841) 清朝军官。广东鹤山(今广东省鹤山县,位佛山市西南)人。行伍出身,历任把总、千总、守备、都司等职。1839年(宣宗道光十九年)署提标左营游击。林则徐在广州查禁鸦片时,乃奉令率水师驻九龙山巡防。英领事义律强求递书辩论,他曲为开导,英军竟启衅,遂迎头回击,与敌以重创。18...[详细]
吕希韶 吕希韶生卒不详。安边人,清道光年间秀才。青年时应举不第,未入仕途,赖祖遗家资度日。寄兴书画,尤工于书法,安边堡民每逢庆典,多请其用笔,有求必应,不取报酬。故希韶墨品甚多,惜所存无几。仅原安边堡眼光庙正殿悬挂“元武圣神”、“普济群生”二木匾现存定边县文化馆。其笔力遒劲,独具风格。...[详细]
吕世宜(1784~1858年),字西村,又字可合,号种花道人,同安县嘉禾里人。自幼嗜学,好金石,善诗文,壮年潜心钻研经学。先后在漳州芝山书院、金门浯江书院、厦门紫阳书院讲学。道光二年(1822年)中举后,视功名如粪土,应兴泉水道尹周凯之聘,掌教玉屏书院,更沉醉于金石之中,凡商周秦汉石刻、魏碑拓本...[详细]
吕谦恒(1652~1728),字天益,号涧樵,新安仓头横山人,清雍正年间曾任光禄寺正卿。 吕谦恒自幼勤奋好学,数十年苦读不辍,在他居室临窗的书案下足迹凹陷寸许,辅的地砖几乎磨穿。他虽学富五车,才华横溢,但每次应考却屡试不中。据说,康熙四十五年,吕谦恒和儿子耀曾都参加了应试。一天中午,全家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