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纳海(?-1666) 清朝大臣。他嗒喇氏,满洲正白旗人。由王府护卫擢弘文院学士,累迁工部尚书。康熙初,拜国史院大学士,兼管户部。时鳌拜擅权,他不阿附,受到鳌拜忌恨。寻鳌拜欲以蓟、遵化等地正白旗诸屯庄改拔镶黄旗,而别圈民地益正白旗。他持不可。旋以镶黄旗地不堪耕种,遣他等人办理此事,他言屯地...[详细]
孙珩 (1772~?) 孙珩,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生,卒年不详。字汝芾,号兰陔,张坂镇大坪村人。 孙珩自幼天资聪敏,性格刚毅,刻苦读书,日诵千言。年17入府学,“冠群庠”。嘉庆三年(1798年)乡试,中式举人;嘉庆十四年(1809年)赴京试,中式恩科第23名进士,授河南郏县知...[详细]
苏观生(1602~1646) 苏观生,字宇霖,广东东莞人(生卒年一说1599~1647)。明崇祯五年(1630)考中秀才,后经荐举,出任河北无极县知事,晋永平同知,升户部员外郎。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北京被清兵攻陷,苏逃抵南京。五月,福王朱由崧称监国,擢苏任户部郎中,往苏州催饷。...[详细]
苏飞 (1905- ),原名张怡曾。辽宁省辽阳县人。1930年冬于辽阳初中毕业。翌年考入哈尔滨医科专门学校,1933年经哈尔滨法政大学学生李鸿彬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担任医专支部书记。1935年担任中共哈尔滨区委宣传部长,后兼哈市反日会工作。1935年底因反满抗日嫌疑被捕,后经校...[详细]
宋滋兰字佩元,又字秋馨,晚年自号后庵居士。政和县东平里人。生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幼聪颖,少侍父官连江、归化,年十六以郡试第一入庠,光绪二年(1876年),二十二岁举乡荐,文名噪一时,尤工诗。时闽诗多习黄莘田香草斋一派,兰厌其陈陈相因,独起而矫之,别张一帜。时任直隶督学孙诒经(钱塘人)雅重...[详细]
宋滋蓍生年不详,字彖之,一字梦爻,自号庵,政和人。幼有神童之誉。17岁选拔贡生,为督学孙毓汶所赏识,自是肆力诗、古文词,尤邃经学。时闽省致用书院以经史古学课士,滋蓍在此读高等,其经释时,有前人所未发。说经解字很是精博。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领乡荐,次年与兄滋兰同登进士,授刑部主事,未赴引归,...[详细]
宋应星(1587年—约1666年),字长庚,汉族,江西奉新人,中国明末清初著名的科学家。 宋应星一生致力于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学考察和研究,收集了丰富的科学资料;同时思想上的超前意识使他成为对封建主义和中世纪学术传统持批判态度的思想家。 宋应星的著作和研究领域涉及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的...[详细]
宋士信(1835--1896)奉天凤凰城人,后迁居阿勒楚喀(今阿城)。清同治五年,因避荒灾,全家迁来蚂蜒河境地。此时,蚂蜒河地域无官治理,民间遇有争端,都由宋士信调解。 光绪六年(1880年),准放蚂蜒河荒地时,宾州厅奏请吉林将军,委任宋士信为练会会长兼放荒务。光绪九年(1883年),毕广福...[详细]
宋捷登(生卒无考)字用吉,号云峰,清代东平里人。为人勤奋好学,乐善好施。分家后没几年,诸兄弟产尽破落,他把诸兄弟重新聚合为一家,和睦相处。他常对人说:“昔范文正公作秀才时,便以天下为己任,吾岂不能以一家一户为己任耶?”政和山多田少,遇到歉收年份,米价昂贵,他设立义仓,储谷三千石,夏放冬敛,谷价以...[详细]
松筠(1754-1835) 清朝大臣、学者。字湘浦。姓玛拉特,蒙古正蓝旗人。翻译生员出身。历官军机大臣、御前大臣、吏部、兵部、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乾隆末期,充使库伦,办理与俄罗斯贸易,护送英吉利贡使回广东。后曾出任驻藏大臣、伊犁将军、陕甘总督、盛京将军、察哈尔都统、绥远城将军、热河都统...[详细]
舒连喜(?-1900年),满族。祖籍依兰县,原姓舒木鲁氏,列舒氏家族十一世,袭世管佐领兼三姓练军马步营总。于光绪二十六年(1909年)庚子之役,抗俄报国,壮烈殉职。死后清廷恤赠云骑尉之职世袭。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攻陷北京,沙俄企图独占东北,乘机向吉黑两省大举进攻。...[详细]
舒赫德(1710-1777) 清朝大臣。字伯容。姓舒穆鲁。满洲正白旗人,礼部侍郎徐元梦之孙。 雍正六年(1728),由笔帖式授内阁中书。十三年,迁监察御史,在军机处行走。乾隆二年(1737)八月,上疏请将闲散八旗安置东北屯垦;赎还典于民人之旗地,诏允。三年,迁内阁侍读学士。四年,擢副都...[详细]
舒光富:(1814-1855),乳名舒大,民间称他舒裁缝,清朝贵州遵义人。幼读私塾,成年随父业盐商。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二月参加独山杨元保农民起义,拉开了贵州咸丰同治年间农民大起义的序幕。起义失败后回家。是年八月,与桐梓九坝场杨龙喜率千余人起义,攻占桐梓县城,以"除暴安民"为宗旨,建立了...[详细]
双福,满族人,清同治初年任双城总管。同治七年(1868年)双福倡仪商民捐款修筑城墙。城墙顶宽5尺,底宽7尺,高8尺,女儿墙宽4尺,高3尺,共高1.2丈,周长20华里,墙内修马道,墙外掘城壕,并在城墙4角修筑炮台4座。同时增设4门,东为"承旭"、西为"承恩"、南为"永和"、北为"永治"。东门造艺最...[详细]
寿山 (1860-1900),袁氏,字眉峰。明袁崇焕六世孙。父富明阿历任副都统、都统、署漕运总督、吉林将军等职。他自幼好学。1892年,富明阿病故,他袭骑都尉世职,以三品衔补用郎中候补员外郎,居官北京,"折节读书,欲以功业自奋"。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他主动请缨,单骑驰赴奉天。遵照黑...[详细]
石宗亮 俗名石建连,不知何许人。光绪初寓居二峪河,娶妻耕田为生。数年后,夫妇崇拜禅理,笃信佛学,同时削发为僧尼,决意出家修道。妻去柞水县十三寺为尼,夫去耀县香山南五台兴庆寺当和尚。亮诚心佛法,勤于云游,化募施银二十余万两,苦心经营十五年,创建十方丛林寺,至光绪二十六年(1900)竣工,共修盖...[详细]
史贻直(1682~1763年),字儆弦,江苏溧阳人。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中进士,授检讨。历任侍读学士、吏部侍郎、两江总督、左都御史等职。雍正九年(1731),清军西进新疆准噶尔作战,他奉命督粮饷至陕西。十年署陕西巡抚。当时朝廷大臣议定禁止民间酿酒,颁布各省实行。他认为此令不妥,即上疏说,酿...[详细]
石在阊(生卒年不详),陕西富平县人。明末拔贡,授中书舍人。清朝建立后,他随从某亲王参谋军事,征战有功,升为福建督粮道员。因受别人案件牵连而被削职,后查明平反,授昌平兵备道。当时,满人贵族在河北一带进行圈地,强占汉族人民的庄田,使整村整庄的汉民百姓逃亡流浪,无处栖身,饥寒交迫。他向这些汉族百姓捐...[详细]
释元飞(约1672~1742年),俗姓童,法号石龙,晋江人。14岁从福清资福寺不动和尚出家,后就福清万福寺浑古和尚受具足戒,并师事泉州崇福寺哲老和尚,得师授为传法弟子。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应聘重兴厦门虎溪岩,为厦门虎溪岩开山祖师。经30年擘划经营,次第建成大雄宝殿、垂云楼、大悲殿、一啸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