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予巽(1783~?)字东川。陕西汉阴人。清道光年间进士,官至布政使,代理陕甘总督。 温自幼随父在祖父温颖任知县的山东德平(今分属山东德州市和平原、乐陵县)居住。祖父押饷进京途中被劫,缉盗未果遂为挂吏。不久其父病逝,葬后贫困潦倒。为了生活,温开馆讲学,供养0。因收入微薄,仍难以糊口,但他心存...[详细]
翁守瑜 (1864~1894年) 字玉如,闽县人,家住城内北门三官堂(今华林直巷)。清光绪三年(1877年),考进福建船政后学堂。光绪七年(1881年)毕业后派到“扬威”号练船实习。翌年,调北洋海军“超勇”快船实习。光绪十一年(1885年),任“镇远”舰三副,后晋升为二副。光绪十三年(1...[详细]
文德升 (?~约1908),字旭初,湖南湘乡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任留坝厅同知。性仁慈,以德化民,除罪恶极大者不施刑罚。重视教育,置书数十种供县学生员读书,对家境贫寒,不能就读的学生,设法资助。本厅党积龄年幼时,好学,家贫,中途失学,靠打柴谋生。文德升出巨资,使就读于西安师范学堂。党品学...[详细]
魏荫(1702~1774年),又名承荫,字乃树,号科镒。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九月初十日生于安溪县崇信里尧阳乡松林头(今西坪乡松岩村)。自幼务农兼种茶。笃信佛教,家中供奉观音,早晚烧水瀹茗,先敬观音后品味。 据传,魏荫在岩石缝隙中,见一株茶树,异于他株,茶叶边缘成锯齿状,气味清香。遂在茶...[详细]
魏秀仁(1819~1874年) 魏秀仁,字子安,又字子敦,侯官县东门外(今福州郊区洪山镇东门村塔头)人,清嘉庆十四年(1819年)生。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举人。 秀仁屡赴礼部试,皆不第,遂绝意进取,游山西、陕西、四川等地,作官府幕僚。后主讲于渭南(今陕西渭南县)、成都(今四川成都市...[详细]
魏象枢(1617-1687) 清初大臣。字环溪、环极,号庸斋。清初山西蔚州(今山西蔚县)人。崇祯举人,顺治进士。历任刑、工、吏诸科给事中,顺天府尹,左都御史,刑部尚书等。多次疏请崇尚理学,慎用藩司,清核钱粮,考核官吏,深受康熙帝信任。后以病辞官,帝赐 “寒松堂”匾额,遂号寒松老人。康熙二十...[详细]
魏敬中(1778~1860年),又名建中,字治原,号和斋、和宇,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生于樟源村。祖昌佐、父德化,读书未仕,为人纯谨。敬中幼年聪敏好学,五岁入塾启蒙,有人问他:“独不恋母乎?”他回答:“恋学即恋母也。”读《易·乾象》,叹息道:“欲为君子宜法天。”要祖父替他书“天”字贴在书房墙...[详细]
魏长清,生卒不详,清葭州峪口村人。其父魏嗣龙,靠闹船致富,30岁后才娶妻成家,故将长兄之子长顺过继为子。长顺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中武举,曾任兵部差务。魏嗣龙40岁又生子长清。长清英武,膂力过人,以勇闻于乡里。长清母病逝,长顺感于婶母抚育之恩,告假离京,回家守孝。期间,训导弟长清习武练功,不...[详细]
魏本唐 (1791~1857年) 字又瓶、富春,又字燮馨。侯官人,家住省城东门。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省试第一。道光六年(1826年)大挑一等,以知县录用,发往直隶候补。次年,往广东教读。道光十四年(1834年),复往直隶候差,后调任永安县学训导、台湾县学。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详细]
万正色(1637~1691年),字惟高,一字中庵,泉州东门外渡头铺浔尾乡(今城东镇浔美村)人,明崇祯十年(1637年)生。清初他改黄姓从军,驻守山东。 清康熙三年(1664年),万正色招降海盗陈灿有功,被提升为陕西兴安府(治所在今安康市)游击。康熙十二年十一月,平西王吴三桂在云南发动叛乱。翌...[详细]
万斯同(1638或1643-1702) 清朝史学家。字季野,号石园。浙江鄞县(今宁波)人。康熙十七年举博学鸿儒力辞不就。卒后门人私谥曰。贞文。万斯同与其兄斯大共为黄宗羲弟子,同辈中年最幼而聪慧过人,为黄门高弟子。其长尤在史学。徐元文首为《明史》总裁,欲荐万斯同以布衣参史局,不就,乃延主其家...[详细]
万斯大(1633-1683) 清朝经学家。字充宗,别字褐夫,因患足疾而自号跛翁,浙江鄞县(今宁波)人。万泰之第六子。生逢丧乱,不事科举业,授徒自给,读书之外无他事。尝携幼子万经,馆于武林,慨然以穷经自任。万斯大自康熙六年偕同学十余人就学于黄宗羲,曾在宁波创建讲经会,一时胜友如云,质疑问难,...[详细]
万全忠(生卒年不详),即万五,其籍贯无考。清陕西岐山三才峡木工武装起义首领。清嘉庆年间,关中州县失去土地的农民纷纷-到渭河以南山区茂密的原始森林里开荒度日。商人们看见这些劳动力大可利用,就来到山区开办木厂、纸厂,开采铁矿,铸造农具、铁锅等。 木材商们仅以很少的玉米,雇用农民为他们砍伐树木...[详细]
万培因(约1835~约1896),字莲初,崇安县四隅里(今市区)人。清咸丰九年(1859)中进士,初任礼部主事,后调祠祭司郎中。咸丰二十四年任长芦盐运使。到任时,盐商按例送上赃银30万两,万培因严词拒绝,朝野称颂。 光绪七年(1881)升山西监察御史,后任福建学政。当时崐冈主持福建考试事宜,...[详细]
万礼(1612~1659年),生于平和县琯溪,幼时家贫,为诏安二都九甲社富商张子可收为养子,乳名张耍,又名张礼。生性倔强,少年喜练拳习武,广交朋友。明崇祯年间,社会阶级矛盾激烈,官绅肆虐,乡民苦之。张耍与堂弟僧道宗(又称达宗)及乡友郭义、蔡禄等18人结拜聚义,谋结同心,以万为姓。张耍改名万礼(字...[详细]
王祝三,字显才,安溪县常乐里由义乡(今剑斗镇月星村)人,生于清同治五年(1866)八月十五日。清末秀才。民国2年(1913)毕业于福州法政学校。曾任安溪县典狱官,建安道署财政科员、谘议,安溪县立第二高小学校校长。13至15年任南安县长。平素热爱公益事业,曾赴南洋各地募捐,创办崇德中学和建设剑斗东...[详细]
王周氏,名不详,靖边县小桥畔人。王周氏身健体壮,容貌不佳,为人刚直泼辣,人称“-娘娘”(一说,其子名黑马,人称“黑马娘的”,后讹传为“-娘娘”)。 王周氏家世代住在红柳河畔,不知从哪辈起,用自己的木料在河上架了1座小桥,一来便利了交通,二来又可收些小费维持生活。“小桥畔”这个村名也就由此而得...[详细]
王忠孝(1593~1667年),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生,字长儒,号愧两,南埔乡沙格村人。 崇祯元年(1628年),举进士,授户部主事,在中央财政部门管籍帐和田赋之事。南明弘光帝时授绍兴知府,辞不受。隆武帝时擢光禄寺少卿。郑成功起兵后,即投奔郑氏,对军政大事多所赞划,备受推重,在抗清复...[详细]
汪志周(生卒年不详),号瘦石山人,清道光至光绪年间诏安派著名画家。擅山水,精花鸟。其花鸟画在诏安派传统笔法的基础上,吸收新罗山人幽穆清丽的韵致,形成别开生面的画风。代表作有《古树苍鹰》和《松鹤图》等,均八尺宣中堂画,其山水画得刘国玺意境,颇饶诗意。间也作兰竹,林纾称其“兰竹近徐文长”。 汪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