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诚仁皇后(1654年02月03日-1674年06月06日),赫舍里氏,康熙帝原配妻子,满洲正黄旗人,辅政大臣索尼孙女,领侍卫内大臣噶布喇之女,索额图之侄女,妹平妃。 康熙四年(1665年)九月大婚,时年11岁。康熙八年生嫡子承祜,康熙十一年二月承祜夭折,四岁未序齿。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诞育胤...[详细]
祥厚(?-1853) 清朝将领。爱新觉罗氏。满洲镶红旗人。由四品宗室袭骑都尉世职授銮仪卫整仪尉。曾任镶红旗蒙古副都统及山海关、熊岳、金州副都统。1840年英国侵略军来犯奉天复州(今辽平复县)洋面时,和盛京将军耆英带兵驻防海口,有所戒备。1848年升为江宁将军。1853年太平天国军队自武昌沿东...[详细]
陶艺大师——向逢春,建水碗窑村人。制陶匠人。后专攻紫陶,爱书画,创残帖断简装饰工艺,具有浓郁的人文特点,为我国陶艺一绝。一生佳作不计其数,被人争相收藏。建水陶能跻身全国四大名陶,向氏作品功不可没。其造型、书画、磨光被誉为“向氏三绝”。是我国陶艺发展史上的名家。...[详细]
吴之番,男,明末抗清将领。 清顺治二年(1645年)六月,清军再下剃发令,令十天之内,全国百姓一律剃头,“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严重伤害汉族百姓的民族感情,纷纷起而抗清。其中嘉定人民的抗清反剃发斗争尤为顽强激烈。分别于同年六月十三日、六月十四日、八月二十六日三次遭屠城。史称“嘉定三屠”。...[详细]
吴肇周 吴肇周,字基西,浦城城关人。清同治八年(1869)生。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月,在南浦书院创办城东两等小学。经费由绅董捐助,肇周自任校长兼任主课,讲得精详,深入浅出。宣统元年(1909),因经费告乏,学校停办,肇周迁居福州。福建光复时,都督孙道仁任他为秘书官,旋任永春知州。后赴广...[详细]
吴兆泰(1851—1910),麻城人。清光绪二年(1876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补河南道监察御史。吴兆泰文才卓越。光绪乙亥年,吴兆泰参加乡试,湖广总督张之洞系宗师,当看到吴兆泰卷中“半江之孤月空悬,鹜音已杳;一世之雄风安在,铜雀全飞”时,连声赞叹:“英雄气概,江楚奇才!”任职期间,吴兆泰目睹了...[详细]
吴荫祥 字吉庵,董家沟人。务农兼行医。待人醇厚,好善乐施。凡远近老弱贫困之户,多施以周济;对其中年青体壮者则贷以金钱,指以谋生之道,若无力偿还,即当众毁其借券,示意舍免。亲友中孤老之人,接入家中供养送终。乡里相约,严禁盗贼,议定偷盗者罚钱,捕盗者奖赏。一日晚,荫详门前竹子被人偷伐,盗者乃本族...[详细]
吴英(1637~1712年),字为高,号愧能,祖居南安。自幼随父母迁居厦门,其父吴佩辉曾随郑成功驻守厦门。清康熙二年(1663年),他从厦门潜回泉州降清,改以王姓从军,授守备衔。是年,从提督王进功攻打延平王郑经,占领铜山城(今东山县),加都司佥事衔。不久,实授浙江提标都司。康熙十三年,以剿灭海寇...[详细]
巫宜福(清乾隆嘉庆年间人),字鞠坡,大溪乡人。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二甲进士,后入选为翰林院编修,在院内国史馆任纂修。本县明清两代殿试二甲得授翰林院编修的仅3人,宜福就是其中之一。供职年余,坚拒吏部侍郎桂某、郎中狐某的0,愤而作《感事》诗一首,中云:“梅瘦自怜冰玉洁,道高何惧鬼(谐“桂”)狐...[详细]
吴亦飞,名敏振,晋江县三十一都下浯(今晋江市青阳镇霞浯村)人。 吴亦飞稍为长大,进县学为诸生,转而学医术。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移居泉州城内通天宫口,开设承志药店。他平时注意查阅各种药物书籍,探究药理,经常按方调剂,研究试验。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吴亦飞认为当时泉州出售的神...[详细]
吴锡璋(?~1778年),靖城尚寨人,自幼习武,长大后身材魁梧,臂力过人,武艺高强。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考中武举人,乾隆四十年(1775年)考中武科第一甲第一名,是漳州历史上此科唯一的高中者。被乾隆皇帝钦点为御前侍卫,晋封五品武德骑尉。乾隆皇帝还钦赐“御前侍卫府”和“七叶金绍”匾额悬挂在...[详细]
吴文彩(1798—1845),侗戏祖师。 清贵州黎平府人。从小入私塾读书,因家境清贫,十三岁跟父干农活。秉性开朗,聪明好学,对侗族叙事歌、礼俗歌、情歌、酒歌有浓厚的兴趣,不仅爱唱、弹、 跳、舞,而且爱编歌。他编写的《开天辟地》、《财主贪财》及情歌,有的已成为古今绝唱。中年时,出游过王寨、茅坪、洪...[详细]
吴腾汉(1780~1851年) 吴腾汉,号星河,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出生于大田县三十都漈里(今梅山乡梅山村)一个贫困农民家庭,生性聪颖,博览群书,兼精通医学,常为乡人治病,深受民众爱戴。 嘉庆癸酉年(1813年)赴省试,选中拔贡。翌年入京考取第二名,为知县试用,因无厚礼疏通关系,...[详细]
吴泰 (1884-1911),山东省章丘县人。少年丧母,跟随父亲以开设铁匠炉打铁为生。1899年,中东铁路工程局派人到山东招工,他应招来到绥芬河做工。不久,被派到俄国修筑乌苏里铁路,后人海参崴铁路工厂做工。1905年10月。因同俄国工人一起参加大-被开除,随即来到哈尔滨,入三十六棚总工厂机...[详细]
吴世奇(1840~1909年),一名寿徵,字悦卿,北关人。生于商人家庭,先辈早年便赴新加坡谋生。咸丰八年(1858年),清廷取消“禁海令”,允许中国公民自由出国,于是,吴世奇告别家乡,前往新加坡。他起初在英国人开设的锡矿当采矿工,后被提升为监工。他关心工人,与工人打成一片,管好矿场,使矿场增产增...[详细]
吴士功(?~1762年),字惟亮,河南光州(今河南潢川县)人,雍正十一年(1733)中进士,授吏部主事,历任郎中、御史、道员、湖北按察使。乾隆二十二年(1757),迁陕西布政使,护巡抚。他向朝廷上疏说:宜君、榆林、府谷、神木、靖边、葭州(今佳县)、怀远(今陕西横山县)诸州县先旱后涝,百姓缺粮...[详细]
吴沙(1731~1798年),漳浦县人(据台湾吴旺桔修的《吴氏家谱》载为西门外小山城大园头人)。生于雍正九年(1731年)。性好行侠仗义,年轻时不得志,到了壮年才想外出谋生。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当他42岁时,带着比他少20岁的妻子庄梳娘和3岁的儿子光裔,渡海到台湾。吴沙到台湾后,先...[详细]
吴庆扬(1841~1911),原名利桂。商南县龙窝油房岭面店人。为吴庚扬之胞弟,清同治庚午科(1870)举人、甲戌科(1874)进士,时年33岁,钦点刑部主事,签分四川司。后改任江西知县,钦加同知衔、赏戴花翎。历充己卯(1879)、辛卯(1891)、甲午(1894)等科江西乡试同考官。历署新淦、...[详细]
吴其濬,清代植物学家(1789-1847年)。字瀹斋,又字季深、吉兰。河南固始县人。清嘉庆二十二年状元。先后任翰林院修纂,江西、湖北学政,兵部侍郎,并官至湖南、湖北、云南、贵州、福建、山西等省总督或巡抚。宦游各地,酷爱植物,每至一处,必搜集标本,绘制图形,并于庭院中培植野生植物,历时七年,将其实...[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