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球(1601—1654年后不久),字非我,号蝶庵,乐清(今慎江镇楼下村)人。9岁通晓经籍,14岁入邑庠,以博学为知府何廷相、督学周耀光所赞赏。明崇祯八年(1635),上 书浙江巡按御史赵继鼎,痛陈时事二十条,赵看后叹为“东瓯杰士”,转奏朝廷,罢免一批-污吏,人心大快。被罢官吏心怀怨恨,诬指一...[详细]
陈应台(1813~1885),号月卿,荔城镇人。家境贫困,但刻苦攻读,十四岁中平乐府案元,入郡学。道光二十四年(1844)中举人,二十五年中进士,先后任湖南省溆浦县、益阳县知县。道光二十八年(1848)益阳县遭水灾,应台先行开仓赈济灾民,并悬赏捞救,又在县内分设粥厂施赈,救灾不遗余力。但被上级官...[详细]
陈亚贵(1826—1850)陈亚贵,又名陈阿贵,壮族,东乡乡下平岭村人。14岁到江西省吉安县少林寺学拳术,21岁回乡。逢年过节他率队舞狮,膂力过人。清道光末年,加入天地会,为重要首领之一。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6月,陈亚贵与桂平旧峡村李观保等联络,在浔江一带劫富济贫。 1849年8...[详细]
陈雄(约1884-1911)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者。湖北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字楚材。早年入湖北两湖师范学堂学习,后任新军第八镇统司书,因在报上攻击清朝 统治而被革职。后又投新军第六镇任书记官,加入北方革命组织共和会。武昌起义后,曾潜往北京前门车站行刺南下镇压武昌起义师之荫昌,未成。当年11...[详细]
陈熙晋(1791—1851),原名津,字析木,号西桥,义乌城区湖清门人。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应贡生试,浙江督学、侍郎汪由敦奇其文,视为国士,举为优贡。次年考充镶黄旗教习。道光五年(1825),以教习出任贵州省龙里县知县,不久调任普定县知县。十二年,迁仁怀同知。为官清正,执法严谨。任开泰知县...[详细]
陈惟芝,字德祯,号光宇,明末河南孟津人。万历庚辰科(1580年)进士,他为人正直,敢于为民请命。 明神宗时为选取御史,负责选拔官员。他曾上疏请起用直言敢谏之人。后被提升为大理丞、大理少卿。 当时,明王朝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曾下令各地开采矿藏。不想这竟成为有些地方官员大发横财的机会。南京守...[详细]
陈书(生卒年未详),秀水(今嘉兴)人。钱纶光妻。幼读书,通大义,为人贤惠端敬,孝亲睦邻,善待宾客,有称于乡里。嫁纶光后,一次侍公公钱端征下乡上坟,大雪天,见一少年殴打佃农,佃农血染雪地。询问别人,才知少年是其堂侄。陈书就责打堂侄,把佃农抬到房中,予以医治,并送钱米。此事受到公公及众人称赞。钱纶光...[详细]
陈世倌(1680—1758),字秉之,号莲宇,海宁盐官人。陈诜之子。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升侍读。历任山东、广东、顺天乡试主考官,后擢内阁学士。雍正二年(1724)出任山东巡抚。境内蝗灾严重,世倌先去各地察访灾情、吏治,然后到任,奖善惩劣,体民情、崇节俭、通漕运、筑堤...[详细]
陈士铎(生卒年未详),字敬之,号远公,山阴(今绍兴)人。先攻课艺,屡试不第,改学医学,遂成医家。治病多奇方,治愈患者甚多。救死扶伤,不受人谢,受民爱戴,名播四方。平生好著书立说,著有《内经素问新编》、《五丞辨证录》、《济世新方》、《历史医史》、《本草新编》等23种,多已散佚,仅存《辨证录》。...[详细]
陈荣安(1828—1910)名卓干。大乡古万村人。曾任团总。宣统元年(1909年),县成立咨议局,知县尹正举勾结众乡绅,藉办新政之名加捐加税,横征暴敛,民不堪其苦,公推陈荣安为首出面组织崇正团,提出“抗捐税、解民悬”反清抗税的口号。连城、永业、归义和苍梧广平,广东泗沦、加益、罗镜等地群众闻风响应...[详细]
陈明遇(?-1645) 南明抗清义军首领。遇一作选。浙江人。弘光元年(公元1645),任江阴(今属江苏)典史,被当地人民推为抗清义军首领。他认为前典史阎应元智勇过人,因推应元为义军首领。二人共率众守城八十一日。城破后,他持刀巷战,壮烈牺牲,全家也投水死。同年(公元1645年)去世的名人: 阎...[详细]
陈铭玖(1895—1831.8)又名陈鼎,中共党员。东兰县武篆平江乡人,1923年中学毕业后投入韦拔群领导的东兰农民革命,系当时农-动的主要骨干之一。当年秋,为开辟新区,陈铭玖受命以农运特派员身份到都安进行革命活动。10月陈铭玖在镇江乡中和村弄乃屯主持召开古河、 丹桂、镇江、都阳、江洲等6乡农运...[详细]
陈梦熊(1882—1910),一名粹,字鼐新(或简为乃新),一字耐辛,乐清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十二月,平湖人敖嘉熊游历温州,“闻乐清陈梦熊名,因往谒焉”。嘉熊于同年正月入上海爱国学社,旋入中国教育会,归嘉兴,倡建演说、教育二会,暗藏革命宗旨,嘉熊所著《新山歌》,为宣传革命通俗小册子。自...[详细]
陈岱霖(生卒年不详) 字云石,善化人,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进士。历官工部主事、兵部郎中、监察御史等职。道光二十年 (1840)主持湖北乡试。在监察御史任内,首倡疆臣遇灾请赈之议,为朝廷所采纳,成为宪制。性淡泊,不阿权贵。留心时务,疏论安置苗疆事宜,剔除漕运弊端,禁止胥吏扰民等,皆切中时弊...[详细]
陈洁芳,字连溪,清永安州新圩(今新圩乡)人。少时好读兵书,善医术。咸丰六年(1856年),张高友部军纪极差,邻县皆-。陈洁芳认为新圩无险隘可守,遂约合乡亲在本里六宁山筑垒居住, 命名为中和堡,随从避乱者达400余家。次年,奉平乐府署委办本里团防,设团局于堡内。夏,张高友从荔浦莲塘率部来犯。陈洁芳...[详细]
陈杰(生卒年未详),号静庵,乌程(今湖州)人。初为诸生,考取天文生,任钦天监博士,供职天文科,主管测量事务,累官国子监算学助教。清道光十九年(1839),因病辞职还乡。生平对算学有独到研究,尤擅长代数解方程,曾著有《辑古算经细草》1卷。经过10多年探索,又为该书指画图像,成《图解》3卷。在论述比...[详细]
陈嘉(1839~1885) ,字庆余,原籍福建诏安县。父名陈河,业农。嘉6岁,随父母逃荒到广西,先在修仁县建陵街居住,靠父母打工度日,因家贫无力入学,12岁便参加劳动,14岁丧父,母寡弟幼,他力负生活重担,同年举家迁居荔浦县马岭五更地高头厂。 陈嘉17岁时投军,同治元年(1862年),任楚勇...[详细]
陈鸿寿(1768—1822),字子恭,号曼生,别号种榆道人,清钱塘(今杭州)人。嘉庆时拔贡。官任江南海防同知。篆刻取法秦汉,擅于切刀,刀法纵肆爽利,对后来取法浙派者影响较大,为浙派“西泠八大家”之一。他博学工诗,与陈文述、陈甫并称“武林三陈”。善书法、能绘画,常画山水、花卉、兰竹,意境逸雅,又工...[详细]
陈光颖(1830—1904),字伯蕴,原名光仁,字元蕴,萧山城厢镇人。喜爱书法,工草书。家富庶,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在知县朱晓南推动下,集资20余万银元,于萧山东门外转坝创建合义和丝厂,时为萧山最早使用电力机器的工厂。二十五年,又集资50余万银元,在合义和丝厂附近创办通惠公纱厂,为本地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