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庆藩(1844~1896),字孟纯,号子静,湘阴县城西正街人。青少年时虽刻苦好学,但屡试不第,以优廪生擢任通判,补浙江知府,曾两度管理专卖征税,革故鼎新,颇有成效。清光绪七年(1881)任驻日使馆参赞,因病未能成行。以道员调江苏,主持扬州运河修浚,精心勘测规划,使灌溉和水运均收效显著。他向北...[详细]
郭楷(1760-1840年),字仲仪,号雪庄,凉州府武威县(今甘肃武威市)人。清乾隆六十年(一七九五年)乙卯科进士。清代教育家、诗人。 郭楷五岁时由他父亲启蒙,教诵诗歌。不久父亲亡故,家道中落,母亲知书达理,含辛茹苦抚育郭楷兄弟四个遗孤。母亲鼓励楷“惟学是务”,还不时谆谆告诫他:积金如山,不...[详细]
郭大昌(1742-1818年)字禹修。高良涧人。水利专家。中国水利科学会编《中国古代著名水利人物表》所列14人之一。他对黄河水性及趋势了如指掌,对治黄方案有精到见解,尤精于堵塞决口。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河决老坝,一夕百丈余,全黄入运”。情势十分危急。河道总督吴嗣爵 凌晨登门求见,拟拨公...[详细]
郭焌(?~1755)字昆甫,善化人。清乾隆九年(1744)中举人第一名,授国子监学录,升助教。擅长八股制艺,有选集刊行于世。诗、古文之外,尤关心经世致用之学,曾与国子司业胡宗绪等评论古今人物、天文、地理、河渠、边塞、经世大略等。性严谨,重气节,有人以千金求其向都御史关说一死囚,他拍案大骂,与之绝...[详细]
郭崑焘(1823~1882),字仲毅,号意诚,晚年自号樗叟,湘阴县人,郭嵩焘大弟。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中举人。 咸丰二年(1852)太平军围攻长沙,湖南巡抚张亮基聘任左宗棠入幕主军政,聘郭崑焘掌机宜文字兼筹兵食。他到幕不久,便与江忠源一道镇压浏阳忠义堂起事。是年底,张亮基升署理湖广总督...[详细]
覃贵福(约1839—1905)覃贵福,号寿堂,河马乡那沙村人,壮族,太平天国武状元。小时帮人看过牛。年壮时,力大过人,他用拇指和食指挟东毫十元,任人用手勾其间不能拔,人们称他为覃铁牛。 覃贵福12岁应募入太平军,17岁在南京开试应武科,当时洪秀全命,能举应天门外石狮者为第一。应试者达数万人,...[详细]
仝轨(1648-1707),字车同,号平山,清代河南汝州直隶州郏县人(今河南郏县)。康熙乙酉举人,清前期著名学者、诗人。出身于书香世家。曾祖仝梧,明朝万历47年进士,官至云南按察司副使。祖父廷举,顺治5年河南乡试解元。父于门,增生。仝轨自幼聪颖惠敏,读书过目成诵。17岁即见知于河南督学张九征,张...[详细]
顾福昌(1796—1868),字成之,号春池,因排行第六,在丝业上颇有声望,人称顾六公公。湖州“南浔四象”之一。少时家贫,弃学经商,初在航船埠头设摊,买卖农产品,后开设一小布店,兼营蚕丝。进而在上海开设丰励丝经行,经营蚕丝,并在十六铺建堆栈,做辑里湖丝出0易。在经营蚕丝致富后,还在上海黄浦滩广买...[详细]
官文(1798-1891) 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王佳氏,字秀峰。历任蓝翎侍卫、头等侍卫、副都统职。 1854年任荆州将军,参加镇压太平军。1855年任钦差大臣兼湖广总督,督办湖北军务。1861年,拜文渊阁大学士,勾结英国侵略军阻挡太平军进攻武汉。同年,因破安徽安庆,加太子太保衔。1862...[详细]
覃观成(?-1856年),宾州城内人。清咸丰三年(1853年)六月与韦四、屈四组织农民起义军。十一月,聚众2000余人在城外富罗庙结盟,号称洪家。四年(1854年)正月,覃观成率农民起义军攻占宾州城外东街,四出筹集粮款。覃观成联合宋扶捍、廖金相等假冒清军,进入上林、迁江,攻破三里营,占领40余日...[详细]
龚自闳(1819—1879),字应皋,又字节兰,号叔雨,清仁和(今杭州)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出任四川考官。咸丰四年(1854)任江南御史,兼巡北城时,丈量义地,掩埋枯骨几千具,察查年老残疾者,予以救济,并整顿吏治。七年兼巡东城,又调查平粜,发现一官吏派家人冒...[详细]
龚裕, 字淳夫。嘉庆丁丑进土。历任安徽绩溪、桐城、怀宁诸县知事,暑广德州、知毫州、六安州。所到之处,折狱、治民、赈灾、办学,当时称为“徇良第一”。升任直隶天津府、保定府、通永道,调清河道,再升臬司、藩司,“清俭率下,官名化之”。又“特简山西巡抚”,移湖北巡抚,因“昕夕焦劳”,得“怔仲之疾”,请辞...[详细]
龚得树(?-1861) 捻军白旗将领。又名龚得。安徽亳州(今亳县)人。1853年与张乐行在雉河集起义后,领白旗军,与陈玉成、李秀成等联合作战,于皖、鄂边境屡破清军。1861年春,与陈玉成联军十余万人,自桐城经霍山,进入湖北境内。攻击湖广总督官文、湖北巡抚胡林翼部之后。3月14日,联军五万多人...[详细]
葛心泉 (1842-1908年),字润田,原籍江苏省沭阳县。12岁时随父母逃荒海州5城内定居。葛心泉自幼勤奋好学,14岁时即能写会算,街坊邻里都欢喜他。15岁时入义昌杂货站学徒,克勤克俭,善于服务,颇得同仁、顾客称赞。18岁时,应对有度,精于珠算,被新浦某大粮行丁老板请去帮帐,因其经营有方,...[详细]
耿世昌(1871-1911)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者。山东烟台人。字吉斋。早年入教会学堂学习。后漫游全国,目睹清朝统治的腐败,乃主张革命。1910年加入北方革命组织共和会。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积极响应,11月29日,与陈雄等发动北京起义,旋失败。12 月28日又发动直隶(今河北)任丘起义,...[详细]
高熊徵(1636-1706),字渭南。归义镇谢村人。顺治庚子副贡。康熙十三年(1674年)吴三桂叛清,熊徵拟《讨吴三桂檄文》、《平滇三策》,并组织乡兵与官军讨伐入岑之叛军,斩敌军总兵陈士龙。康熙十八年六月被委为浔州府教授;同年九月巡抚傅宏烈召他至桂林,欲他随征滇黔。他表白:“余一介儒生,志在观场...[详细]
高连升 (1834~1869) 高连升,字果臣,宁乡县早禾滩(今属坝塘镇)人,清道光十四年(1834)生。咸丰四年(1854)投湘军罗泽南部,后随-战江西、湖北攻打太平军。曾参与攻克江西义宁州和湖北通城、蒲圻、崇阳等城,升千总,加守备衔。六年,参加武昌之战,晋守备。不久,他奉命率部参与镇...[详细]
高斗魁(1623—1670),字旦中,号鼓峰,鄞县人。明诸生,精研医道,善作诗文,工于书法。明亡,不事举业,读书于祖墓侧鼓峰山。好义任侠,重气节,受学于黄宗羲。宗羲弟宗炎因抗清下狱,他以行医所入,倾囊相济,继用计救出。又屡输款营救蒙难的明末遗臣,或为之主理丧事。素研医理,病家求治无不应。游杭州时...[详细]
甘兴典(?~1911),字荣棠,今湘阴县安静乡人。曾于广东任都司、游击。光绪三十一年(1905)回湘,入黄忠浩部,任忠字旗防营管带。旋随黄赴广西镇压陆亚发起义,升尽先补用参将。黄忠浩任四川提督,他随同赴川,任参将兼防营管带。 宣统三年(1911)六月,湘抚余诚格奏调黄忠浩回湘,主持全省军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