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清朝历史人物介绍

清朝历史人物介绍

鲁琪光 [清][公元1828年-1898年]

  • 鲁琪光(约1828~1898),字芝友,江西南丰人,清代著名书法家。同治戊辰(1868)举进士,散馆授编修,旋补陕西道御使,授山东登州知府,并署登莱青道,调补济南知府。文章道德,冠绝一时,尤其擅长书法。在翰林院供职时,索书者摩肩接踵,络绎不绝,竟然连朝鲜、日本人士都以得其零缣片楮而争相宝贵。晚年...[详细]

陆高鸿 [清][?-1856年]

  • 陆高鸿( ~1856),壮族,东乡(今思阳乡)枯厚屯人。农民起义首领。 清咸丰三年(1853年)冬,陆高鸿同西乡那乐村(今叫安乡板细村那乐屯)罗国祥于平偕圩(今高福村那民屯西南)倡议“拜台”,组织领导农民起义,第二年春夏间,参加起义的农民很多。《上思州志》载:“西南一带几乎无地无之。”州府...[详细]

陆宠廷 [清][公元1864年-1911年]

  • 陆宠廷(1864—1911),原名陆劭荣。石寨乡龙胆村人。1904年,陆宠廷在梧州结识胡汉民,接受革命主张,集资先后创办了梧州国民学校、塾师讲习所、容县明伦女子小学等。在陆宠廷的倡导和帮助下, 清末民初容县兴办公私学校300多所,先后输送赴日本留学生70多人,成为全国之冠。1907年,清政府逼迫...[详细]

陆媛 [清][公元1806年-1834年]

  • 陆媛 (1806—1834) ,宾州城内人。惯称小姑,清代女诗人。陆小姑自幼受儒学父亲的薰陶,尤喜爱诗词。16岁出嫁,因体弱不胜耕作,常遭辱骂,后遭夫弃,遣送回母家。小姑回家后,以写诗词-,并在家设私塾教学童,以所得酬金赡养母亲,当时宾州学署训导滕问海以“紫蝴蝶花”为题考录生员,陆小姑寄呈绝句一...[详细]

龙廷槐 [清][公元1749年-1827年]

  • 龙廷槐(1749~1827年),字沃堂,号春岩,大良人。出身仕宦世家。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成进士,授翰林编修,历赞善、监察御史,入值上 书房。时值奸臣和礵弄权,朝政黑暗,廷槐无意久恋官场,回乡为父守孝后,便不再出仕。一度担任广州越华书院主讲,不久即辞归,在大良南门外前明状元黄士俊故宅兴修...[详细]

龙鸣剑 [清][公元1878年-1911年]

  • 龙鸣剑(1878-1911)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者。字雪嵋,一字骨珊,四川荣县人。1906年入成都师范学堂,后赴日本留学,加入同盟会。1908年到云南宣传革命。不久回川当选咨议局议员,创办四圣祠法政专科学堂,成为同盟会密秘机关。联络川西哥老会领袖秦载赓。张达三等加入同盟会。1911年以参加“保...[详细]

龙克家 [清][?-1858年]

  • 龙克家(?~1858),字子构,贺街城南龙家村人,幼警敏,好学自励,13岁入泮为庠生。 道光五年(1825)乙酉科拔贡,朝考一等(一说二等),出知湖南新宁县,摄篆龙阳县政事。有政绩,改官任浔州训导之时,士民作留别诗六章,龙阳人称其龙青天。后迁柳城教谕,擢教授。父忧解职归里,掌教临江书院,讲学...[详细]

隆观易 [清][公元1839年-1878年]

  • 隆观易(1839~1878)字无誉,别号卧侯,宁乡人。幼奇慧好学,年10余岁,父系狱死,流落异乡,专事吟咏。20余年间,得诗数千首,多散佚。与同乡廖树衡友善,得识江西陈宝箴。清同治年间(1862~1874)中,县人喻光蓉官甘肃狄道州,应邀前往,留两年归。光绪三年(1877),复就喻光蓉于甘肃宁...[详细]

龙登连 [清][?-1797年]

  • 龙登连(? ~1797年),彝族,今德峨乡阿稿寨人。清嘉庆二年(1797年)初,在贵州省安龙县布依族常朝元、王囊仙领导反清起义的影响下,率领隆林各族人民举行了反清起义。 《西隆县志》记载:由于土官作恶, “霸村乡据为己土”, “世代充科承科累闾阎民不堪”, “扰害省民”。甚至夺其民女,...[详细]

李宗眉 [清][公元1827年-1891年]

  • 李宗眉(1827-1891年),又名金榜,黟县南屏村人。出身贫苦农家,早年由亲友带到铜陵大通镇经商,年届而立,仍然默默无闻。后来,太平天国进军江南,战争频繁。原来淮盐运营利润优厚,由于战争的影响,竟至一落千丈。李宗眉仅“纳货三百”,就从清政府官僚的手中获得了淮盐南运的经营权。战争结束后,淮盐在江...[详细]

李宗沆 [清][公元1795年-1874年]

  • 李宗沆(1795~1874) 李娓娓(生卒待考) 李宗沆,字霭山,今延川县马家河乡李家原村人。清嘉庆十八年(1813)举人,次年联捷进士。幼年读书勤奋,文思敏捷,历任湖南益阳县、善化县知县,武冈、剑州知州,湖南长沙府和四川成都府、重庆府知府,继迁广东道,先后任督粮道、兵备道、盐运使。为人耿直...[详细]

黎兆棠 [清][公元1827年-1894年]

  • 黎兆棠(1827~1894年),字召民。昌教乡人。出身贫家,少年苦学。清咸丰三年(1853年)成进士。历任礼部主事,总理衙门章京,仪制司主事,江西南安知府,江西粮台,台湾道台,天津海关道台,直隶按察使、布政使,福建船政大臣,光禄寺卿。性格廉悍,治事干练。在总理衙门时,处理各国往来书牍敏捷得体,见...[详细]

黎玉台 [清][公元1871年-1906年]

  • 黎玉台(1871~1906年),男,壮族,隆林新州镇人。自幼年聪慧勤学,得塾师赏识,应府院试得生员出身,后被选拔入京为太学生。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底,黎玉台从国子监学习届满,由祭酒考核保荐到广东辖区候补知县,抵广东省城后,正待出缺莅任,在省城中病故于客寓,卒年36岁。 ...[详细]

李玉 [清][公元1691年-1671年,清初戏剧家]

  • 李玉(约1691-约1671) 清初戏剧家。字玄玉,号苏门啸侣,一笠庵主人。清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崇祯末中乡试副榜,明亡后专事剧本创作。作剧60多种,今存20种,其中《万里缘》、《千钟禄》反映了清兵入关后的战乱生活;与朱素臣等合作的《清忠谱》,以明末苏州反魏忠贤的市-动为内容,歌颂了颜佩...[详细]

李佑厚 [清][公元1834年-1868年]

  • 李佑厚(1834~1868),字奉轩,平江县人。咸丰五年(1855)投湘军,充李元度部平江军中营后哨哨目。从战贵溪、玉山、太湖、广信等地,升副将。同治元年(1862)援沂,加总兵衔。三年击败汪海洋部,加提督衔。后随张岳龄镇压陕甘回民,在汧阳之冯坊河战死。 同年(公元1834年)出生的名人...[详细]

黎映棠 [清][公元1842年-1885年]

  • 黎映棠(1842~1885年) ,男,壮族,隆林新州镇人。4岁启蒙入私塾,遍读儒学经史,10多岁应童生试,名列榜首,深得学官奖誉,继赴府院试,获生员归。咸丰年间弃文修武,被西隆州招为幕僚。咸丰十一年(1861年),奉命入滇采购军需器材,在昆明与云南巡抚岑毓英晤面,深受赏识。光绪十年(1884年)...[详细]

李因 [清][公元1610年-1685年,明、清间女诗人、画家]

  • 李因(1610—1685),女,字今生,号是庵,又号龛山逸史,会稽(今绍兴)人,一作钱塘(今杭州)人。明、清间女诗人、画家。 幼资性警敏,不喜修饰打扮,暇则读书写字、作诗绘画。家贫,“积苔为纸,扫柿为书,帷萤为灯”,勤学苦练,至死不渝,终成名家。 海宁进士葛征奇见因一首咏梅诗,有“一枝留...[详细]

李也亭 [清][公元1807年-1867年]

  • 李也亭(1807—1867),名容,镇海小港(今属北仑区)人。清道光元年(1821),在上海南市曹德大糟坊学商,后在沙船(运输船)当船工,由带运贩销私货,日渐积资,数年后独自开设久大沙船号,置沙船10余艘,往来南北洋。继购黄浦江码头一座,亦名久大。后以替清廷运粮有功任盐运司运同,委同乡赵朴斋等组...[详细]

李循雍 [清][?-1845年]

  • (?-1845),行九,人称李九,青口镇河南村人。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其六兄循礼与邻争地讼于县,知县吴蕊元受贿,令典史费长春押李六于狱。数月间,罄其资产不足应吏、役0,备受邢杖,悬梁 。李九痛其兄枉死,讼于州,不问。控于道、院,上下瞻徇,以为九本小商可以利诱,许以重金,九拒不受,控告愈急...[详细]

李熙垣 [清][公元1780年-1869年]

  • 李熙垣(1780—1869) ,字星门,号东屏,桐古里(今属罗锦乡) 崇山头人。道光十六年(1836)恩贡。其岳父周位庚,是临桂县人,著名的山水画家。他受岳父影响,一生致力于山水画。壮年时曾游历蓟门、居庸关、太行山、潼关、黄河等地,以画笔描绘了华北和中原一带的大好风光。道光十七年(1837),...[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