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兴(?—1858年)号志杰,又名卢炼。安定司接学城头板中人。为该地卢氏族长。 潘氏土官为选风水宝地,强占板中岭卢氏墓地后,竟强令该地司民于每年清明节捐贡猪羊供官族祭祖扫墓,卢兴不甘忍受官族盘剥敲榨,遂与张孝、王绣球、马昌基结盟,加入武装起义队伍,与张等一道率队攻打司城,饶勇善战,反官义举失...[详细]
卢象升(1600-1638) 明末抗清大臣。字建斗,号九台。江苏宜兴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授户部主事、历员外郎,迁大名知府、大名道。崇祯二年(1629)募兵保卫京师(今北京),镇压农民起义。七年以军功进佥都御史,抚治郧阳。任职期间备兵设屯,扼要设防,屡向朝廷奏请进剿农民起义军,很受器...[详细]
卢贤拔 太平天国官员。广西渌州(今桂平)人。一作象州人。原名贤达,因避石达开(翼王)讳,改名。初在桂平紫荆山区参加“拜上帝会”。粗通文墨,会众称其为“卢先生”。曾与洪秀全、冯云山密撰《天条书》、《三字经》等。1851年(文宗咸丰元年)9月攻克永安(今蒙山,位柳州市东)。后封左掌朝仪,职同将军...[详细]
陆台枢(?—?)原名陆光祥,永康州城内北街(今中东镇)人,壮族。据族谱载,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 参加壬午科乡试, 以第一名发解(时称解元) 。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改名陆台枢,再应丁卯秋闱,仍独占鳌头,中式第一名举人。《同正县志》谓,“以一身两朝,不足为异;以一人而发两解,实为罕...[详细]
陆顺得(?—1865),一作顺德,广西藤县人(又作广东人)。早年参加太平军,为李秀成部将。清咸丰八年(1858),参与摧毁江北大营之役,战功卓著。十年,授南破忾军主将。十一年九月二十九日,率部进抵绍兴西郭门,城内内应突起,共克绍兴。清浙东民团总练王履谦遁逃,知府廖宗元 。在破诸暨包村战斗中,大破...[详细]
陆士逵(生卒年未详),字鸿淅。原籍河南,清初随父避战乱至江南,初居慈溪,旋迁鄞县。少耍戏伤臂,求医拳师王瑞伯得愈,遂拜王为师。积数年功,得王之武艺及医术。(一说少入武林学武,兼习伤科。)以石碗铁筷进餐,使铁烟管吸烟,均取其重而练臂力。据传其轻功能立于纸灯笼上,硬功可指捏竹碎。艺成后一度任绍兴南明...[详细]
陆葇(1630—1699),原名世枋,字次友、义山,号雅坪,平湖人。少有奇才,14岁时,清兵人平湖,其父陆未庵被捉,陆葇抱哭求代。某清军将领指着扇上的题诗“收兵四解降王缚,教子三登上将台”,令其读解。陆葇应声解答:此为宋人赠名将曹彬诗,将军如不杀我父,就是当今的武惠了。清将爱其才,带至北京,收为...[详细]
陆钦尧, 甘田镇人。1945年2月生,壮族,中共党员。主任。1966年毕业于百色医专中专部, 后留校任教。1971年1月至1972年1月到广西中医学院进修中医,1972年4月创办广西当时第一个综合性医学杂志《右江医学》。兼任广西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专业报研究会秘书长, 广西科普作协副理事长兼秘...[详细]
罗泽南(1808-1856) 清代湘军将领。字仲岳,号罗山。湘乡(今属湖南)人。贡生出身。早年在家乡讲学。咸丰二年(1852年)在乡办团练,抵抗太平军。次年,任训导、知县;后奉曾国藩之命,领兵援江西。1854年7月,偕塔齐布进攻岳州,升为知府。不久进攻湖北崇阳、咸宁。旋率队趋花园,破鲇鱼套,...[详细]
罗惇衍(1814~1874年),字星斋,又字兆蕃,号椒生。大良人。出身仕宦世家。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进士,点庶吉士,授编修。由学官累升至吏部右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户部尚书、工部尚书兼武英殿总裁。 惇衍为官颇称清正,针对时弊多建善言,如奏请崇俭禁奢以省物力、令户部蠲免京城贫户铺捐、令户...[详细]
罗天尺(1686~1766年),字履先,号石湖,大良人。自幼聪明颖悟,博学多识。在省学就读时,深受惠士奇赏识,亲笔抄录他的诗文遍示诸生。时人把天尺和何梦瑶、苏珥、劳孝舆合称“惠门四俊”。天尺不喜八股制艺,乾隆元年(1736年)中举后,更加肆力词章,造诣日深,颇受学界注目,北方著名学者彭端淑、陈璋...[详细]
罗荣光(1834-1900) 清末将领。湖南乾城(今湖南省吉首市乾州镇)人。他原为曾国藩部属,初任把总,后入淮军,曾赴上海(今上海市)在洋 队任职,升总兵。1867年(穆宗同治六年),因镇压捻军有功升记名提督,后补大沽口协副将。1887年(德宗光绪十三年),以创设 营、并教练有方,又升天津(...[详细]
罗廖氏(生卒年月不详),壮族,妙皇乡盘古村人,祖辈务农,家境贫寒,以砍柴为生。 当时朝廷腐败. 地方官吏豪绅敲榨0,民不聊生。清咸丰元年,太平军北上从武宣东乡路过盘古村, 罗廖氏动员丈夫罗际隆参加太平军说: “此驱异族,非叛变也。”并作歌谣:“天遣神兵杀不平,不平人杀不平人,不平人杀不平者,...[详细]
罗俊彦(约1720年前后在世),字光美,南丰人,清代名医。康熙三十四年(1695)春,建昌知府请其为母诊病,待俊彦到时人已瞑目,经观察后认为可救,即将病人颅顶头发剪去一束,用陈艾熏烤,须臾复苏,再用药调治至病愈。有人问俊彦:“先生何以知其未死?”俊彦回答:“因观其神色未变,诊断为风痰贯顶,故用艾...[详细]
罗际隆(? ~1854),壮族,妙皇乡盘古村人,稍知文义。清咸丰元年(1851年),全家参加太平军。在肖朝贵部任监军,因妹嫁肖朝贵为西王妃,遂被封为西国舅,后升总制。罗作战勇敢,每逢战斗必身先士卒。咸丰二年(1852年)八月,肖朝贵牺牲后,隶属杨秀清部。咸丰三年(1853年)建都金陵,封恩赏检点...[详细]
陆陇其(1630—1692),初名世穮,一作龙其,字稼书,平湖新埭泖口人。出身清寒贫苦,然少有大志,勤奋好学,读书躬行实践,以圣贤为榜样。父陆标锡教导陇其说:“居官不入党,秀才不入社,便有一半身份。”又说:“贪与酷皆居官大戒,”为官则要“笃实务本”。陇其秉承庭训,入仕后以正直清廉自励。清顺治十七...[详细]
卢六(? —1848年),紫荆山高坑冲人,以种山烧炭为生。清道光末叶,冯云山在紫荆山首创拜上帝会,卢六率先入会,并成为骨干。 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秋,洪秀全、冯云山从大冲移居高坑冲,在卢六家落脚,并以此为革命活动据点。10月26日,洪、冯率会众前往象州大樟,捣毁了声名显赫的甘王庙。卢六...[详细]
陆奎勋(1663—1738),字聚缑,号坡星,平湖人。早年喜读医、卜、术算、兵书,工文字,能诗。年长后,随叔父陆葇居京师,学识广博,为公卿所推重。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江西巡抚白潢聘其修通志,以生员资格与翰林院编修查慎行同列主纂。翌年乡试中举;次年中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检讨,充《...[详细]
陆金佩(?—?)永康州城外圣街(今中东镇)人,壮族。家贫,母以贩米维持生活。 曾就读子康山书院,十四岁应文童试。后由附生补廪生拔贡。清嘉庆五年(1800年),中广西乡试第七名副榜。嘉庆十二年(1807年),中式第十八名举人。历任西林、永福等县教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