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茂(?-1645) 明末清初抗清首领。江南溧阳(今属江苏)人与钱国华、杨麻子等组织“削鼻”、“珐瑯”诸党,以长荡湖为根据地,发动起义。清军入关南下,他率起义军展开抗清斗争,活动范围广达十六个区,曾四次进攻县城。顺治二年(1645)被俘遇害。同年(公元1645年)去世的名人: 刘泽清 (?~...[详细]
庞云鏳(1833—1889),字芸皋,吴兴(今湖州)南浔人。初在南浔陈裕昌丝经行学徒,满师后以小本贩运牟利,稍有积蓄,即与人合股开设杂货店,兼营蚕丝。开设怡泰丝行,奔走于南浔、上海之间,因善于经营,同外国商人周旋,不数年致富,挟资归里,买田宅,辟宗祠,置祀产,建义庄,成为望族。丝经行停业后,改营...[详细]
庞屿 (1696—1751年) , 又名石洲, 温泉乡泗里村人。清康熙秀才,雍正元年癸卯(1723年)科拔贡,雍正四年丙午科举人。历任广东镇平、归善、番禺等县知县,广州理瑶同知,代韶州知府,廉州、广州知府、惠、潮、嘉兵备道按察使司副使,雷琼兵备道两广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广东按察使、布政使。从二品...[详细]
潘凤岗(1828—1887),名潘梧,安定司第十六任土巡检,道光十五年(1835年)继伯兄承袭官职,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潘风岗随思恩府官镇压各司之农民起义(如张嘉祥、大牛肠、苏尚基等) 有“功”,“蒙赏载六品蓝翎,赏摄下旺、定罗、白山司”和“督办思恩府九土司团练”,以及“摄土田州事”。道光...[详细]
潘鼎新(?-1888) 清末淮军将领。字琴轩。安徽庐江人。道光举人。1857年投效安徽军营,与太平军作战,升为同和。1861年奉曾国藩之命招募乡勇成立淮军鼎字营。1862年率军随李鸿章去上海,镇压太平军。之后,又赴山东镇压捻军,任山东布政使。此间所部逐渐配置新式炮械,成为淮军主力之一。186...[详细]
潘成年(1721—1784),字怪亭,清新城(今富阳)人。父襄,字抡英,乾隆初年恩贡生,博学工文,屡试第一。 成年生而英敏颖异,幼即嗜学。稍长,作诗撰文,援笔立就。乾隆十六年(1751)高宗南巡,成年以秀才应帝面试,列入二等,受文绮荷包之赐。适遭父丧,例不授职。 成年耿直敢言,又重名节,...[详细]
欧阳中鹄 (1849~1911) 欧阳中鹄,字节吾,号瓣姜,浏阳县普迹青龙头人,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生。同治十二年(1873)中举,次年考授内阁中书,并在北京谭继洵家坐馆教授谭嗣襄、谭嗣同兄弟。欧阳中鹄推崇王船山的学术和气节,对谭嗣同的早期思想有一定影响。光绪三年(1877),回浏...[详细]
欧阳利见(1824-1895) 清末湘军将领。湖南祁阳人。字庚堂,号健飞。1854年入曾国藩湘军水师。 1863年赴苏南进攻太平军,累升至副将。1864年为淮扬镇总兵。翌年到山东、江苏等地、堵截捻军。1880年调任福山镇总兵。1881年升浙江提督。 1884年中法战争时,率军守镇海金鸡山。1...[详细]
欧寿枟(生卒年不详)原名少修,字健吾,长沙人,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举人。挑授临湘教谕。咸丰十年(1860)成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假归,道出淮南时,值两江总督曾国藩重整盐纲,淮北亦改用票法。曾以寿橙熟悉时务,奏令综理扬州盐栈。立法伊始,他剔除弊端,税课较前增数倍,商民安之。有馈重金者...[详细]
欧德芳,字伯香。南江镇新联村人。 清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获录为二甲第四十八名进士,授予翰林院编修,任詹事府左赞善、翰林院侍讲、日讲起居注官。光绪十八年(1892年)五月,洪门会桂东南起义的农民领袖李立廷率部围攻鬰林州城。适时欧德芳从京都回家治丧住在城内。他为州官黄桂丹出谋划策,勾结...[详细]
倪仁吉(1607—1685),女,字心蕙,自号凝香子,浦江通化龙池上金生村(今兰溪倪大村)人。从小聪慧贞静,博通经史诗文,兼工书画刺绣。17岁嫁义乌吴之艺为妻,20岁守寡。此后,一直在奉养婆婆、养育侄儿以及吟诗作画中消磨岁月。诗多五言、七言绝句,风神意境,并自不凡。早年亦为艳体诗,有《〈四时宫意...[详细]
穆彰阿(1752-1856) 清朝大臣。字子朴,号鹤舫。郭佳氏,满洲镶兰旗人。父广泰。官至内阁学士、右翼总兵。1805年中进士,选庶吉士,累迁礼部侍郎,历任兵、刑、工、户部侍郎,由内务府大臣擢左都御使、理藩院尚书、两署漕运总督,继授工、兵、刑、户部尚书,兼太子少保晋太子太保,充上 书房总师傅...[详细]
磨现琼( ~1861),壮族,廪生,南乡(今叫安乡)那等村人,土豪。 清咸丰三年(1853年)冬,罗国祥、陆高鸿等在平偕圩倡“拜台”,领导农民起义,当局称为“匪贼”作乱而束手无策,磨现琼等豪绅密约设立“清平团”,两次捐银往广东和宣化招募雇请“练勇”来攻打平偕圩,但未能取胜,后来自练“土勇”...[详细]
莫仕暌,壮族,平南县鹏化里界冲坪村人,生于道光初年。母亲姓张。有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二。仕暌幼年便丧了父母,他的舅父(殷实的木材商人)把他抚养成人,并送入私塾读书,因而粗通文字。莫仕暌自小精灵能干,青年时代经常在花王水一带,为乡人买卖田地和耕牛作中人,从而过着小康生活。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九...[详细]
莫梦弼(1852~1884年7月) ,思恩五峒(今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明伦乡)龙水村才院屯人。 莫梦弼小时候,就读于村私塾。长大后,另拜名师。莫梦弼勤学好问,记忆力强,博览群书,喜欢议论时事,好打抱不平。成年时,知识丰富,文章更是超群。 莫梦弼虽有文才,但不得志,只得投思恩肯龙屯葛之泰和宜北...[详细]
墨光明(1815~1889),字月塘,南赵各庄人。幼读诗书,18岁入霸州州学,专心攻读明、清各名家文章,精选评识,抄录成册,文学造诣颇深。他性格刚直,心地善良,处事严谨,然屡试不胄。23岁后遂放弃仕途,以教书为业。1840年京南诸县霍乱肆行,至使数万人丧命,他很受震动,乃利用教书闲暇潜心钻研医术...[详细]
莫烦,字耀简,东区圩背村人(今百合镇圩背村)。清贡生,为人老实,家资富厚,乐做好事。他家乡原有沐余陂,在杨胜村前,相距有二里多,水利灌溉百合垌周围十余里,相传此水利创建于明代中期。到了明末,陂就废弃。乾隆三十一、三十四两年,天旱为患,因歉收饥死及失散到各地的有几千人。五十一年,天又大旱,整个百合...[详细]
莫炽(1795~1861),字以南,大莫村人,家境清贫。十五岁应童子试,以县试第一名入学。后因生活日益困难,诗、文皆自学。清道光十五年(1835),莫炽赴乡试,中经元。道光二十四年(1844),赴会试,中第二十八名进士。先任山东省乐陵、昌乐、博兴等县知县,后任兖州府滋阳县知县,到任即以拒受礼物、...[详细]
米应先(1780~1832) 又名喜子,字石泉。崇阳人。清朝汉剧演员。 初演汉调老生,唱做俱佳,人称为“湖广名优”,其家乡人呼之为“米戏倌”。约于嘉庆十七年(1812年)至京师,搭四大徽班之一的春台班演出。演关羽戏,轰动北京。西皮、二黄由此在戏曲中大为风行。作春台班台柱二十年,积劳成疾,呕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