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清朝历史人物介绍

清朝历史人物介绍

王家宪 [清][公元1716年-1771年]

  • 王家宪(1716~1771),字式立,号仪亭,灵山县东圩练(今三海镇)杭木坡村人。家宪生于书香门第,自小聪明颖悟,勤奋好学,旧志载: “夜读文向友人窗外窃听,一过辄识之。”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家宪考中举人第50名;乾隆十六年又考中进士第88名。时有关上司曾贺赠以匾额表之,悬挂于家中门...[详细]

王家坊 [清]

  • 王家坊(生卒年未详),字左春,清分水(今属桐庐)人。道光二十九年(1849),由拔贡选任山西知县,先后署理过10县。光绪初,三晋大旱,朝廷发放钱、谷助赈。时家坊代理潞城知县,在辖境内按户赈给,实惠均沾。并大力推行凿井、种薯等救灾措施,上司极为赏识,令各州县仿行,无数灾民因此得救。后任高平知县,当...[详细]

王家璧 [清][公元1814年-1883年]

  • 王家璧(1814-1883),字孝风,号连城。道光进士,授兵部主事。曾创设厘局,以应军需。先后佐理曾国藩、左宗棠营务,曾关中讲学。后历任大理寺少卿、顺天府府丞、光禄寺少卿等职。 著有《王氏家集》4册,《狄云行馆奏稿》8册,自编《武昌志》13册,留有手稿《编年稿》21册,书札11册,诗文1...[详细]

汪辉祖 [清][公元1730年-1807年]

  • 汪辉祖(1730—1807),字焕曾,号龙庄,清萧山昭东大义村人。乾隆四十年(1775)中进士,五十二年为湖南宁远县知县。五十六年署道州牧,一月后再调善化令,后因足疾乞休回乡。 汪家境贫困,父早亡,20岁就开始幕僚生活。他好学不懈,精明干练,博览群书,尤对法家学说钻研甚深。乾隆中期,东南沿海...[详细]

汪鸿业 [清][公元1880年-1910年]

  • 汪鸿业(1880~1910),又名克敏,富阳镇仁义街人。1908年,汪鸿业的父亲在广东任职,他随其父赴任所,后考入广东水师学堂肄业。在校期间,听教习(教师)讲述北洋海军在中日战争中覆灭的历史及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目睹清朝政府丧权辱国,腐败无能,极为痛心,爱国之情,油然而生,便与5名同学密谋刺杀广...[详细]

王汉 [清][公元1884年-1905年,近代民主革命者]

  • 王汉(1884-1905) 近代民主革命者。字竹庵,后名潮,号怒涛。湖北蕲水(今浠水)人。早年受传统封建教育,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倾向革命,研究军事,尤好剑术。1904年7月,与吕大森、刘静庵等创建湖北科学补习所,以“革命排满”为宗旨,借研究科学为名,在学校和新军中进行革命活动。后谋响应黄兴...[详细]

王福海 [清]

  • 王福海,清咸丰、光绪年间人,世居北塬三角乡杂户庄,因脚大手大,人称“王大脚”自幼爱耍拳脚,少年时得一山东武师指教,拳艺大进。后赴山东、河南学艺,得天启棍真传,精熟天启棍十二门(十二折),36折(36招)。折子(棍法)、条子(套路)、排子(两人对打)等无一不精,棍法娴熟,以“棍法势连,密布透雨”著...[详细]

王端淑 [清][公元1644年-1661年]

  • 王端淑(1644—1661),女,字玉映,号映然子,又号青芜子,山阴(今绍兴)人。乡贤王季重(王思任)次女,钱塘(今杭州)贡士丁睿子妻。自幼酷爱读书,学问渊博,能明大义,自经史以至阴符、老庄、内典、稗官野史,无不浏览;对于史学尤为精通;又立志博采众长,诗文诸体,靡不涉笔。其诗端庄娴静,饶有高致。...[详细]

王定垫 [清][公元1796年-1865年]

  • 王定垫(1796~1865),字镇鳌,号方城,宁乡县西冲山双泉坝人,清嘉庆元年(1796)生。幼随父习骑射,在县补武学生员。道光八年(1828)中武举人,翌年成武进士。后分配到甘肃甘州任守备,升北川营都.司、凉州游击,官至参将、总兵、代理甘肃提督。 他曾奉调苏、浙、晋、豫、皖、陕6省,...[详细]

汪殿臣 [清][公元1857年-1892年]

  • 汪殿臣(1857~1892),又名诚青,今临湘市长塘乡人,出身贫苦农家。清末临湘农民起义领袖。光绪年初,应募去福建当兵。后回家开设天宝山华堂,招收会众。光绪十七年(1891)八月,以巴陵、临湘交界的大云山为据点,在巴陵甘田、小湄计议起事,决定打击当地的不仁豪富,救济穷苦大众。甘田巨富彭满,横行乡...[详细]

王德榜 [清][公元1837年-1893年]

  • 王德榜(1837-1893) 清末湘军将领。湖南江华(今永州市)人。字朗青。1852年(文宗咸丰二年)以监生与其兄吉昌共办团练,对抗太平军,后随湘军战于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等地,成为湘军将领。1860年,所部归左宗棠调派。1865年(穆宗同治四年) 为福建布政使。1871年,随左宗棠镇压陕...[详细]

王斅成 [清][公元1859年-1900年]

  • 王斅成(1859~1900),字学羲,号少芝。四十六都罗龙里和平圩(现和平镇和平圩)人。父儒藩,曾为县吏,后去职行医,生二子,斅成排行第二。幼年父病故,母子相依为命:家境清贫,无钱读书,邻居何云程在乡开馆办学,免费收其入学。十八岁中秀才。清光绪十一年(1885)为举人。十六年中二甲第十九名进士...[详细]

王棻 [清][公元1826年-1899年]

  • 王棻(1826—1899),字子庄,号轩,黄岩县(今黄岩区)城东柔桥村人。清同治六年(1867)举人。后不复试,一意执教、著述。光绪二十四年(1898),以学行受赏内阁中书衔。深于经学,于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治之尤力。为文不事雕琢,而持论明通,援证详确。究心于乡邦文献,晚年成《台学统》100卷...[详细]

王鎏 [清][公元1786年-1843年]

  • 王鎏(1786-1843) 清代货币理论家。初名仲鎏,字子兼,一字亮生。江苏吴县人。著有《壑舟园初稿》、《壑舟园次稿》等书,其主要货币思想集中于《钱币刍言》一书。当时由于 0,白银大量外流,在银钱比价上出现严重的银贵钱贱现象,由此加剧了清王朝的财政危机。王鎏在这一历史背景下,著有《钱币刍言》...[详细]

王翊 [清][公元1616年-1651年]

  • 王翊(1616—1651),字完勋(一作定勋),号笃庵,慈溪人,迁居余姚。清顺治二年(1645),从孙嘉绩、熊汝霖在余姚起兵抗清,遂入伍。次年,南明军据钱塘江抗击清兵,御史兼余姚知县王正中荐他为职方主事,参加江防。江防失守,与黄宗羲等率部入四明山,结寨自守,至海滨招兵,图与黄宗羲等长期抗清。次年...[详细]

王銮 [清][公元1817年-1890年]

  • 王銮(1817—1890),一作鸾,字子和,清富阳人。出身书香门第。祖父义祖,能书善画,颇有文名。王銮从小受富春山水熏陶,又经其祖父指授,初解画理。少年时期,随其舅父周凯游金、厦,涉台、澎,饱览江山丘壑之美,画艺大进。归故里后,闭户习画,不问世事,“松花砚边落,闲来枫书眠”,以书画自娱,其亲朋大...[详细]

万福华 [清][公元1863年-?]

  • 万福华(1863-?)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字绍武。安徽合肥人。早年居官,后弃官游历川、楚、湘、粤诸省,暗结志士,倾向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从事反清革命斗争。1904年夏,与人在南京组织暗杀团,谋刺户部侍郎铁良未果。后转赴上海结识黄兴。同年11月在英租界刺杀曾镇压农民起义、出卖中国利权、勾结...[详细]

屠仁守 [清][公元1829年-1900年]

  • 屠仁守(公元1829年—1900年),字梅君,湖北孝感西河镇人。其祖父为嘉庆刑部员外郎,道光直隶总督。他读书刻苦,于同治末年考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道光时转为江南道御史,曾上疏提出改良朝政的六项措施和指出在海防建设上的五种弊端。1889年,因慈禧太后建颐和园,又疏谏被罢官,遂到山西讲学,执教...[详细]

鄂栋·托明阿 [清][?-1867年,满洲正红旗]

  • 托明阿(?-1867) 清朝将领。鄂栋氏。满洲正红旗人。由侍卫升副护军参领,后任游击、参将、副将、总兵等职。1844年,擢四川提督,以病去职。1847年,授新疆乌鲁林齐提督。后调陕西,任绥远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将军。1853年,率兵援安徽滁州(今滁县),堵截太平军北伐。复尾追太平军至河南归...[详细]

屠倬 [清][公元1781年-1828年]

  • 屠倬(1781—1828),字孟昭,号琴邬,晚年号潜园老人,清钱塘(今杭州)人。嘉庆十三年(1808)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授江苏仪征县知县。在任期间,因当地无桑树,从吴兴购得1.2万株,作《种桑诗》,劝民种植;还买棉花籽给民播种,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又定关税,设官渡,审理大案公正清明,政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