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衍梅(1776—1830),字律芳,号笠舫,清会稽(今绍兴)人。自幼聪颖好学,背诵十三经不遗一字,17岁考得童子试第一。清嘉庆乙丑年(1805)进士。喜文嗜酒爱画,常以醉酒跌宕自喜;衣着随己心意,不修边幅;待人自傲,不求权贵,颇有徐青藤之风。以幕友佐官,遍游粤东西各地。著有《兰雪轩》、《小楞严...[详细]
王绣球(?—1869年) 安定司上段城头(今九顿)人,生于道光年间,有兄弟4人,屠商世家,而王弃商从文习武,颇识诗文,擅长拳术,乐为世人打抱不平。 土官潘凤岗为将其利用,与绣球结为“金兰”,并委以“当守”之职。然而,王绣球目睹时政腐败,土官横征暴敛,民不聊生,早有为民伸张之愿。一次,绣球外出...[详细]
王锡桐(1868—?),又名守真,字凤栖,宁海大里村(今属深甽镇)人。性耿直,广交游,好打抱不平,曾自编《缑北正气集》,以乡贤气节自励。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考取秀才,有感于外国势力入侵中国,欺凌国人,常自叹:“夷人猖獗若是,吾辈读经何用?”二十六年春,大里天主教首王品松依仗教会势力,霸祀产...[详细]
王锡斌(?~1906)浏阳人。早年参加哥老会,善技击,喜结纳,徒党遍江南各省。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自立军举事,他率会众参加。事败,乃逃亡湘赣等地。三十二年( 1906)义参加萍浏醴起义,被捕,遇害于长沙。 ...[详细]
王文韶(1830—1908),字夔石,一字赓虞,清仁和(今杭州)人。咸丰二年(1852)进士。同治三年(1864)任湖北安襄荆郧道盐运司,后由左宗棠、李鸿章举荐为按察使,十年升为湖南巡抚。光绪四年(1878)补礼部左侍郎,后调户部左侍郎、户部尚书。十三年任兵部侍郎。十五年擢云贵总督。二十一年调直...[详细]
王同祥 (1877-1911),字吉人,墟沟人,他醉心于清末维新运动,天天忙着举办地方公益。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和地方士绅于东街第藏庵(即现在的墟沟小学)内,办了一所经正小学,不久即告停顿。紧接着又于是年冬在墟沟南城头自家的宅院里自费办起了崇正小学,天天督促工匠打课桌,修教室,废寝忘食...[详细]
王书瑞(1806—1877),字云史,原名步曾,号又沂,长兴人。清道光十四年(1834)进士,授工部硝磺库主事,累迁营缮司郎中。咸丰十年(1860),英军侵及京畿,朝官纷纷引退,曹部几空,书瑞毅然任事,总办军需,叙功随带加二级。同治二年(1863),家有不测,星夜奔还,浙江大吏檄办本籍善后,兼主...[详细]
王士雄(1808—1868),字孟英,小字笺龙,号梦隐、梦影、潜斋、半痴山人、海昌野云氏、睡乡散人,海宁盐官人。祖辈世代行医,士雄自幼体弱多病,14岁时,父亲去世,临终前嘱咐其一定要做个有用于世的人。立志继承家业,苦读医籍、史书,夜以继日。后专业行医,审病辨症,处方用药往往有创造性。友人周光远得...[详细]
汪师韩(1707—?),字抒怀,号韩门,清钱塘(今杭州)人。年少时就工诗善文,名闻四方。名士李绂读其《龙书赋》50韵,大为欣赏,携存《八旗志》馆。雍正十一年(1733)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奏直起居注。尚书张照任武英殿总裁时,上疏荐举师韩校勘经史。后又受大学士傅恒推荐,入直上 书房,又...[详细]
王世芳(1669—1808),字徽德,一字芝圃,临海县(今临海市)桐峙岭根人。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40岁时中秀才;乾隆十三年(1748)80岁为贡生;二十九年96岁官遂昌训导。任满,乾隆接见特赏六品衔。 乾隆二十六年,为皇太后70寿,设“九老会”,召世芳赴会。二十七年,赐“序耆颐”匾...[详细]
王绍兰(1760—1835),字畹馨,号南陔,自号思维居士,清萧山城厢镇人。王家境清寒而笃志好学,曾以教书所得奉养母亲。乾隆五十四年(1789)举拔贡。五十八年中进士。历任福建南屏知县、闽县知县、泉州知府、福建按察使、福建布政使、福建巡抚等职。后署闽浙总督。嘉庆二十二年(1817)因审案有谬,罢...[详细]
王瑞伯(1617—1669),原名征南,又名来咸,字瑞伯,以字行,鄞县人。祖居县城灵桥门外,8岁随家迁居宝幢同岙村(今属五乡镇),与武当派拳师单思南邻居,后拜单为师。数年后,得其传。又游武夷山,投原少林寺方丈碧眼禅师门下学技五载,功更精。一度任镖局镖头,在江浙海面保解饷银。中年在宁波设帐授徒,兼...[详细]
王瑞栴 明末官吏。字圣木,永嘉(治今浙江温州)人。天启五年(1625)进士。授苏州推官,兼理兑运,调剂得宜,上官为勒石著令。崇祯中,任湖广兵备佥事,驻襄阳。主讨张献忠。献忠复起,具列上官姓名及取贿月日,而题末曰:“不纳我金者,王兵备一人耳。”由是名大著。福王时,用为太仆少卿。清兵尽占闽地,避...[详细]
王普(1727—1799),字德辉,小集人。自幼习拳练武,粗读兵书。清乾隆六年(1741)任永定河外委,不久补把总。因河决堤而落职。投江南营;代理天妃闸闸官事务。历任江南副总河、山东总河左营把总、中营把总、济宁卫南汛河常印千总、黄运河营守备、济宁城守营都司、河标右营游击、山东抚标参将、文登营副将...[详细]
王梦弼(1688—1755),字代言,又字惕庵,河南商丘人。清乾隆十一年(1746)任镇海知县。县城后海塘始筑于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遇大风巨浪屡坍,遂详考今昔塘工利病,主持重修,垒石排桩加固塘堤,计800余丈,历4年竣工。今存。继修钩金、石江、汇头、善庆、龙山、利济等塘。乾隆十二年(17...[详细]
王翃(1603—1653),字介人,嘉兴人。世居王店镇,出身于手工业家庭。富有民族气节,操行高洁。明亡后为遗民,拒绝与官府来往。有任职清朝官府的故人前来造访,他拒不会见。 王翃少年失学,本业染工。20岁时偶然读《琵琶记》,欣然会意,遂学词曲,进而学诗,卓然成家。身遭世乱,心怀-之痛,作品多含...[详细]
汪康年(1860—1911),字穰卿,晚年号恢伯,清钱塘(今杭州)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应聘任湖广总督张之洞幕僚、两湖书院史学斋分教习。中日甲午战争后,愤朝廷丧师割地,力赞变法图强,提出:“非将教育、政治,一切经国家、治人民之大经0,改弦易辙,不足以变法。”不久,至上海与诸名流集议,探...[详细]
王俊(?-1651) 明末抗清首领。山东梁丘(在今费县西南)人,又名钜,字小吾。明末率众起义。清兵南下时,与其他农民军分据苍山、花盘山、抱犊冈抗清。被推为九山王。屡次进攻费县、峰县(今枣庄)等地,与清军斗争八九年之久。曾与榆园农民军联合抗清。顺治八年(1651)失败,被杀害。...[详细]
王金宝(1881—1904),青田温溪人。13岁随父学拳术。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接替父在松阳县黄炎家做保镖,曾受终南会委派建立万云会。二十九年,受黄炎委托,创建双龙会。会员号称二万,处州各县均设分会。三十年,革命党人陶成章、魏兰联络各地会党共同反清,金宝积极响应,双龙会宗旨由仇洋改为反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