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继新(1810~1866年),字芹塘,龙岩乡久乐村雅龙屯人,是环江清代不可多得的才子,名见经传的人物。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考中举人。八年后到北京,在京逗留三年,参加会试未考中。从京城回到家乡,先是办理团务,搞地方武装,后掌教书院,从事讲学教书。在执教期间,接到挑选为浙江省钱塘县知县的委...[详细]
魏耕(1614—1662),原名璧,字楚白,归安(今湖州)人。诸生,有诗名。清王朝建立后,弃功名,迁居湖州别鲜山,改名耕,字白衣,别号雪窦居士,筑“息贤堂”。顺治二年(1645),明朝遗室潞王逃至杭州,弃家投军,驻湖州,策划军机。同年六月,清兵攻占杭州,潞王投降,湖州推官冯汝缙献城降。魏耕邀集湖...[详细]
韦丰华(1821—1905),字剑城,别号大明山散人。为韦天宝“遗腹子”。幼年入私塾及被县令招入县署教读,后到桂林秀峰书院就读。书院中的教员多为其父同仁,对他比较看重,学习进步很快。回乡准备参加科举考试,正值太平天国起义,县内民众“拜台习洪教”,组织堂会持械攻打府、县。韦丰华则在家乡组织团练“捍...[详细]
魏朝荣(1606~1675) 字名卿,明末清初长沙人。明崇祯末年以豪侠驰名于乡里。时吉王强占民田万顷,激起民变,杀王府校尉。长沙司理蔡道宪、通判周二南、县尹堵胤锡等请其出面调停,他要求吉王退田,事乃得息。张献忠破长沙,湖广总督何腾蛟屯兵武昌,延魏入幕。他以左良玉必变,请何预防。后左果举兵反。何...[详细]
万言(1637—1705),字贞一,号管村,鄞县县城人。万斯年子。少与叔斯大、斯同从黄宗羲学,以古文著称。清康熙十四年(1675)中举人,为教习,期满授知县。明史馆开局,总裁徐元文荐7人纂修,他即其中之一,授文林郎,独成崇祯长编,兼修《盛京通志》、《大清一统志》。性耿直,不徇私情,明故臣杨嗣昌子...[详细]
万泰 (1598~1657) 字履安,晚号悔庵,明清际鄞县县城人。1636年(崇祯九年)举人。从学于刘宗周,后加入复社,并与余姚黄宗羲、无锡顾杲、吴县杨廷枢等聚讲于南京,以激扬名节自任。时权臣阮大铖复出擅权,他参与署名《留都防乱揭》以逐阮大铖,士林称快。后任户部主事。明亡避至榆林,衣道士服,榆...[详细]
万斯选(1629—1694),字公择,学者称白云先生,鄞县人。万泰第五子。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亡,隐居不试。黄宗羲应万泰邀,来宁波讲学,他与兄弟斯大、斯同等同听讲,为18个高足之一,以“躬行君子”著称,同辈视为模范,黄宗羲亦以诤友相待。尝说:“学者须验之躬行,方为实学。”取朱熹“半日-...[详细]
万斯年(1617—1693),字绳祖,号谵庵,浙江鄞县人。清初学者,万泰长子。 明末避乱-,必载书满车。白昼务农,夜间集子弟讲习,设教桃源书院,培养了一批人才。兄弟八人(其中万斯同尤以史学节操名世)均已学显,时称“万氏八龙”。...[详细]
万年淳(1761~1835),原名康,派名国翰,号弹峰,清华容县塔市驿人。乾隆五十七年(1792)中举;嘉庆八至九年(1803~1804),以万康之名编修嘉庆《巴陵县志》;道光元年(1821)始,历任安徽霍山、英山、巢县知县,两署六安知州;约于道光六年辞官回乡。出仕期间,知无不为,殚精竭力,每至...[详细]
王作新(1810—1870),紫荆山石人村人。祖籍广东嘉应州,其曾祖达瑞于清嘉庆年间由粤来桂,落籍桂平紫荆山。其父东诚,为紫荆山首富,年收租谷数万斤。 作新是个秀才。冯云山1846年进入紫荆山后,执教于大冲书房,王作新曾与之交往。翌年,冯云山在书房门旁大书一联:“暂借荆山栖彩凤,聊将紫水活蛟...[详细]
汪宗沂(1837—1906),字仲伊,一字咏村,号韬庐,歙县西溪人。幼时母授以《尔雅》、《毛诗》,后受业于临川李联琇。从江苏仪征刘文淇研究汉学,从桐城方宗诚治宋学,又自钻 研经学,博览群书。清光绪二年(1876)拜翁同和为师。光绪六年进士。授山西知县,后被曾国藩聘为忠义局编纂。 光绪二十一...[详细]
王钟声(1874—1911),名熙普,上虞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赴德留学,回国后曾任广西法政学堂监督及洋务局总办。二十九年,参与组织中国新剧剧团春阳社,编演进步话剧。有《仇情记》、《秋瑾》、《爱海波》、《张文祥刺马》等剧。辛亥革命爆发,参加光复上海。年底,北上天津编演《官场现形记》、《宦...[详细]
王斐章(? ~1911年)壮族,新州镇人。出生书香门第,从小爱读诗书,勤奋好学,20出头考上秀才。憎恨清廷腐败无能,结交穷苦百姓。 宣统元年(1909年),王斐章在贵州册亨县板坝屯,与同盟会工作人员卢焘相遇,接受同盟会的革命思想,与卢商定回西隆暗中组织力量,同去贵州起事。 王斐章从板坝回...[详细]
汪曰桢(1813—1881),字仲雍,一字刚木,号谢城,又号薪甫,乌程(今湖州)人。咸丰四年(1854)举人,官会稽教谕。少时受母赵氏之教,矢志于学,博览群书。平生酷爱书籍,著述自娱。精以史学,兼通数学、天文、历法。搜罗群书,致力30年,编纂成《二十四史日月考》50卷,并附《古今推步诸术考》2卷...[详细]
王又曾(1706—1762),一作右曾,字受铭,号谷原,秀水(今嘉兴)人。清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南巡召试一等,赐举人,授内阁中书。十九年成进士,改礼部主事、刑部主事。未久,即以疾归。工诗,与钱载齐名,自成大家,为秀水诗派主干,在清诗中占有较高地位。其诗力求创新,不袭前人,天真烂漫,自见性...[详细]
王有龄(?-1862) 清朝大臣。福建侯官(今闽侯县)人。字雪轩。曾以捐纳为浙江盐大使,后升知县,在慈溪 (今浙江省慈溪县)、鄞(今宁波市)、定海(位舟山群岛)、仁和(今杭州市)等县任职,继擢同知。1855年(文宗咸丰五年)授杭州知府,次年署盐运使,并署按察使等职。1857年,为江苏按察使,...[详细]
王永章 (1830~1885) 王永章,字绶卿,宁乡县洪仑山人,生于清道光十年(1830)o咸丰初年投湘军罗泽南部,参与镇压太平军,转战崇阳、通城、蒲圻、湖口、武昌等地。罗泽南死后,他转入李续宾部,擢升参将。咸丰八年(1858),李续宾守安徽三河镇,命他为前阵队长。太平军陈玉成等力攻三河...[详细]
王以衔(1761—1823),字署冰,号勿庵,归安(今湖州)人。清乾隆六十年(1795)与弟以铻同为进士,以铻第一,以衔第二。时左都御史窦光鼐为正考官,而权相和珅与窦有隙,攻讦窦有私。及殿试,以衔挥毫伸纸,洋洋数千言,一挥而就,被定为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忌者始平息。嘉庆十四年(1809),迁国子...[详细]
王应遴(?—1645),字堇父,号云来,别署云来居士,山阴(今绍兴)人。明末戏曲家。万历戊午年(1618)以副榜恩贡,阁臣叶向高荐授中书,-两朝实录、玉牒,晋大理寺评事。熹宗接位,奉旨开馆纂辑《真西山大学衍义》,首列“祖防近习”一款以献,适魏忠贤当政,上怒,廷杖一百。叶向高、韩爌力救乃免死,削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