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进会,柞水县凤镇区周垣乡金凤村人,生于光绪三年(1877)八月初七,被害于宣统三年(1911)九月,终年34岁。 进会自幼丧父母,11岁即给财主家当长工,受尽剥削,后又学打铁。因生性憨直,喜爱打抱不平,颇受乡里尊敬。光绪三十年(1904),村人朱义华因交不起保里摊派的捐款,被保正严刑拷打。...[详细]
梁景儒(1909—1946) 乳名小寅,洛南县古城镇人。 梁景儒出身于农民家庭。19岁辍学回乡学医。民国21年(1932)参加了刘实通、岳新明领导的“红枪会”。民国23年(1934)2月,红二十五军进入洛南,梁景儒出资援助。抗捐军失败后,梁景儒到龙驹寨(今属丹凤县)一带贩牛,在长期往来中,结...[详细]
李邦正(1902~1936) 梨园岔小河村农民,父双目失明,他是独子,从小挑起家庭重担,终年奔波,不得温饱。民国二十四年(1935)红二十五军某部来到梨园岔,因他勇而好义,胆略过人,被选为区苏维埃土地委员兼赤卫队长。红八连给邦正配发长 各一支。他很快组建起一支二三百人的赤卫队。6月,国民党部...[详细]
李宝进(1959.11.23~) 商南县湘河乡金家岭人,中共党员,我国著名竞走运动员。1978年湘河中学毕业,任民办教师2年。1980年9月考入商洛师范体育班。毕业后分配到商南县二中任体育教师。他身躯瘦长,体质良好,出身于山区农家,自幼养成爬山疾行习惯,走路之风快、步履之轻捷,非同龄人所能及。1...[详细]
李朝良(1906~1969) 武关南坪人,家道贫寒,担挑为生,后又自卖壮丁,借以养亲。解放初任互助组组长,上级号召开荒地,他不仅垦荒种粮,又认准发展木本粮油为致富山乡之大计,在当地首次栽种成片核桃林,1956年建成全县第一个专业林场。由于他刻苦从事林业科学研究,改核桃树历来自然生、自然长、自...[详细]
李福忠(1940~1980) 陕西洛南县人,随父母逃荒来到黄龙,在范家卓子乡狼窝村定居。幼时好学,酷爱园艺。初中毕业后考入陕西省武功农校。1961年因家贫辍学。1962年,本县农科所推荐他赴洛川县学习苹果栽培技术。结业回县时无车,福忠背数百棵良种苹果树苗,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二百余里返乡,其精...[详细]
李厚基(1903~1991) 乳名天才,字少关,道号俊厚。出生于寺底铺,毕业于龙驹寨高等小学。后因连娶数妻皆亡且无子女,又见民不聊生,遂萌出家之念。因见茈洞沟奇峰峻秀,实为闹中静土,即在此出家为道长。在他掌教期间,几次整修龙台观,为保护这一名胜古迹作出重大贡献。 革命战争年代,他曾先后在...[详细]
李兰州(1904~1971) 祖籍湖北省天祥县李家集,儿时随父迁居山阳县城东关。以营农起家,开垦、购置田地三百余亩。民国中期,变卖土地二百多亩,积资筹建面粉加工厂,以时局-,田资耗费几尽,兴办工业未能如愿。全国解放时,家有土地96亩,被划为地主。 兰州勤耕耘,喜读书,家藏古籍数千册。民国...[详细]
刘长忠 原籍商南县梁家湾人。历任竹林关常备队长、长岗乡乡长。长期把持竹林关军政大权,曾集股办合作社、印制纸币(票面为一角、二角、五角、一元)流通市场。所部名为“保境安民”,暗里打家劫舍,杀人越货。民国三十六年(1947),由棣花乡乡长改任商县保警队队长,旋升专署龙驹寨办事处主任、龙驹寨自卫...[详细]
刘麟超(1887~1947) 字趾垣,号柳溪,龙驹寨街人,肄业于西北大学。先后在平浪宫、紫阳宫、朝阳乐育小学任教。刘虽攻中文,然醉心丹青,对“扬州八怪”、“八大山人”、石涛的画谱尤为喜爱。他广采博览,从诗文、书艺中汲取营养,形成自己的画风。他所画竹、兰、菊、梅淡雅清妙、婀娜多姿,所画山水险峻...[详细]
刘丹东(1919~1947),乳名克恭,学名焕彩,又名宝云、少斋、绍斋。人们所熟悉刘丹东的名字,是他入党后的最后一个化名。刘丹东1919年8月9日出生于陕西省商县(今丹凤县)西河乡的刘家河村。因为他排行第七,故在龙驹寨一带,也有人称他为“刘家老七”的。 刘丹东的父亲刘清源,兄长刘筱斋、刘芬燃...[详细]
刘功甫,生于民国3年(1914),原籍河南,23年(1934)迁至柞水西川老庵寺定居。曾任保长、乡长等职。1950年在镇压-中被处决。 刘功甫善攀权贵,阴险狡诈。在羊面前是只狼,在狼面前又是一只羊。25年(1936)初来老庵寺,为地主扛长工,他多方讨好主子,除做庄稼外,对地主家大人小孩殷勤备...[详细]
刘山,原名刘占山。1921年4月13日出生于陕西省丹凤县大峪沟两岔一个山洞里,父母希望儿子将来能在山野里求得一席立足之地,故为其取名刘占山(后改名刘山)。刘山5岁时,父亲病逝,母亲带着他沿门乞讨两年后,也病饿而死。孤苦伶仃的小刘山在贫苦乡邻的关照下,苦度着辛酸的童年。 从11岁开始,刘山就给...[详细]
刘世华(1938—1990) 洛南县桑坪乡人。 刘世华从小热爱体育,1958年10月代表陕西省田径队参加北京马拉松比赛,打破马拉松全国纪录,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1961年7月毕业于陕西师大体育系,被分配到洛南县巡检中学任体育教师。1981年12月,《光明日报》、《文汇报》、《体育报》联合...[详细]
刘锡有(1925~1981) 乳名庆,月日乡马炉村人,历任互助组组长、农业合作社主任、中共马炉大队支书、中共丹凤县委常委、丹凤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贫下中农协会副主任,中共九大、十大、十一大代表。 刘锡有变工队,是丹凤县第一个变工队。起初,变工队没镢头。他带领大家到百多里的赵川背铁砂...[详细]
刘玉明(1905—1954) 又名中喜,洛南县八里桥乡人。 刘玉明出身民间艺人之家。幼年因家贫辍学,跟随父辈学吹唢呐。经长期磨炼,成为一名出众的唢呐奏手。刘还喜爱戏曲文艺,利用祖先遗留下来的木偶、皮影道具,搞了个小戏班。亲手雕刻、粉饰了木偶头象和皮影道具200余件,并请老艺人到家为演员们传授...[详细]
刘筱斋(1893~1969) 乳名焕堂,龙驹寨西刘家河人。父清源清末秀才、崇正书院教习。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民国十一年(1922)毕业于西北大学,素志“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遂在龙驹寨高等小学任教。由于受“五四”运动新文化之影响,力主革新教育,但为当地旧绅非议。为此,他愤然辞职,转入...[详细]
刘宗茂(1897~1966),字竹轩,商南县试马街人。20岁时攻读医学,以自学为主,后又拜能者为师,一生以阅读《医宗金鉴》为主,熟读原文,对各科重点章节能琅琅背诵,灵活运用,在实践中掌握了辨证施治、理、法、方、药的一定规律。40年代曾在河南省西峡县西坪镇泰和堂任坐堂医生。时疫流行,刘宗茂以临床经...[详细]
李蔚亭(1884.11.3~1958.4.8),名焕文,以字行。商南县柳树湾司法沟人。 民国四年(1915),由陕西法政专门学校法律科毕业,先后充任镇安县高等小学校、汉中师范学校教员。民国八年(1919)至民国十二年(1923)被推为陕西省议会议员。其间曾参与《商南县志》编撰工作;民国三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