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秉三(1901—1973) 又名三季,洛南县古城镇南河村人。 何秉三小时曾在地主家打杂行差。民国21年(1932)出任洛南县中二区(景村)民团团长,不久愤然辞职,回乡买房办起私塾。后又担任古城中心小学名誉校长及资金理事会理事长。其间何积极筹措资金,广聘教师,兴办教育,还为当地青年赴外地求学...[详细]
何史挺(1918—1968) 原名何史青,曾用名相汉、何桢。洛南县古城镇人。 何史挺出身地主家庭,8岁入私塾,民国24年(1935)8月考入河南开封西北中学。在校期间,参加了声援平津学生“一二·九”-。何曾随学校师生在铁路线上卧轨7天,迫使蒋介石派代表谈判,承认学生卧轨的爱国行动。后何阅读了...[详细]
何熊(1913—1935) 洛南县张河乡人。 何熊出身于贫苦农家。民国18年(1929)拜刘实通为师,学习拳术、气功。民国19年(1930)参加刘实通组织的“红枪会”,开展抗粮、抗捐、除霸斗争。民国23年(1934)冬参加抗捐第一军,任侦察员,多次出色地完成了侦察任务。民国24年(1935)...[详细]
贺远柏(1913~1935)、黄香子(~1935) 贺远柏,梨园岔大西沟人。民国二十四年(1935)5月,豫陕游击师转战腰庄、两岔河,20日成立梨园岔区苏维埃和赤卫军,远柏当选为土地委员兼赤卫队长。后豫陕游击师组建第四大队,远柏任第一分队队长。在打土豪、分田地斗争中,远柏带领乡亲清算土豪,插...[详细]
贺则章(1915.7~1980.7),字乙峰,商南县富水镇人,出身医世之家,自幼热爱医学。青年时参加国民革命军,赴上海抗日,后被保送去军医教育班学习西医两年,毕业后任上尉军医。1942年辞退覃职回到富水镇开设“惠康诊所”,为方圆百十里患者治病。 贺则章1954年在县医院担任住院医生,医疗中对...[详细]
贺振伦(1902~1951) 字经武,龙驹寨贺家村人,毕业于陕西中山政治学院,历任西安玫瑰女子中学教员、国民党西安市党部委员、陕西省党部委员、淳化县县长、国民党陕西省第四区党务督导员等职,曾以商县国大代表身份参加南京国民政府第一届总统选举。解放前夕,任中央新编第五军政工处长。1949年11月...[详细]
贺忠才(1905—1935) 乳名长命,绰号“飞毛腿”,洛南县古城镇人。 贺忠才出生于贫苦农家,因家境贫寒,从小辍学在家劳动。15岁时跟拳师习武,练就腿上功夫,行走如飞,当地群众誉其为“飞毛腿”。20岁后,常以担盐为生。民国19年(1930)报名参加了刘实通、岳新明领导的“红枪会”,不久成为...[详细]
黄宪之(1890—1962) 名希度,字宪之。洛南县窑底乡黄塬村人。 黄宪之出身书香门第,曾在洛南县高等学堂、陕西省农林中学堂读书。民国5年(1916)8月从北京国立高等师范单科教员讲习科毕业后,历任陕西省单级师范教员、教务主任、学监,洛南县私立华阳中学、洛南县初级中学、洛南县立中学校长等职...[详细]
黄占魁(1920~1982) 1920年10月24日出生于丹凤县峦庄区桃坪乡会池村。因家贫未上学,1933年随父母逃荒到陕北。1938年辗转到黄龙山区垦荒,在崾崄乡太地塬村落户。 黄龙解放后,黄占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劳动生产有突出表现。1951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6月11日,...[详细]
黄治严(1877—1950) 字威旗,号仁庵。出身中医世家,洛南县石门镇黄西沟人。黄少年时随祖父、父亲学医。由于刻苦攻读,潜心钻研,加之继承祖传秘方,因而医术日益精深,对远近求医者,都能精心治疗,且医效显著。民国17年(1928),孤山乡殷耀华因患头痛,到处求医久治不愈,直至瘫痪,后经黄确诊为脑...[详细]
胡春元(1877~1942) 号一清,人多称胡二先生,炉道麻园沟人,祖、父两代秀才。春元自幼聪颖,乡里呼为“神童”,十二岁考中秀才,后中举。宣统元年授六品承德郎,辛亥革命后孑然返里,隐居山乡三里漫,办义学一所,教授学童。此期曾写讽刺-污吏联语一幅:“大老爷作生,银也要,钱也要,票子也要,黑红...[详细]
胡金声(1914~1991),曾用名雷震。商南县五里铺乡桦栗树人。读过一年书,当过佣人、农民。民国二十五年(1936)在当地保甲任班长、队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不满国民党消极抗日、压榨人民的行径,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2月26日,他联络沐河、张家岗、三角池、索峪河、清油河等地青年学生、农民80...[详细]
胡子平(1905~1950),字保安,祖籍河南省卢氏县龙泉坪,与商南仅一山之隔。 胡子平少年时代,依仗其父胡声鸿团防队长势力,打家劫舍,参与土匪之间的火并。至民国二十年(1931)羽翼渐丰,其势力扩充到商南县曹营、松树沟一带。民国二十六年(1937)胡子平与李斌合谋,抢劫了河南西坪镇首富“保...[详细]
姜光吕 武生,甘沟人。富有臂力,熟谙用兵之道。同治三年(1864),宁陕农民曹烁章起义反清,声势汹涌,清军屡战屡败,光吕带民团协助镇压,以功升把总,赏戴蓝翎。同治五年,陕甘回民反清大起义,光吕在甘肃武都县打败蔡荣昌军,攻克县城,以功升千总,赏五品顶戴。同治八年,又在宁陕进剿捻回起义军获胜,经...[详细]
姜廉生(1914—1948) 又名姜铮,洛南县古城镇姜村人。 姜廉生出身于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13岁入私塾,17岁入高小就读。在校期间因受进步校长张毅生的影响,把家里给的生活费用和笔墨纸张节俭下来,尽力资助贫苦同学。假期回家,看到当保长的哥哥打骂长工,便气愤地说:“他是人,不是牲畜,你咋能任...[详细]
姜云山(1911—1935) 乳名红鱼,又名全林,洛南县古城镇姜村人。 姜云山兄妹4人,因家境败落,小时只在私塾读书4年,便挑起扁担谋生。民国17年(1928)1月,许旅进驻三要司、寺坡、古城一带,扩军练兵,组织农民协会,打土豪、分财物。姜云山耳闻目睹,受到革命影响,决心参军。但因“许旅”出...[详细]
冀元璋 商南县白玉区太子坪人。幼年丧母,出身贫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入学读书。此时他年已10岁。1964年,从西安外语学院毕业,分配至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从事苏联文学翻译与研究工作,20多年间,冀元璋撰写与翻译出版的文章、书籍有100多万字,其代表作为《希望之城》、《震惊世界的核警...[详细]
孔祥玺,又名印周,柞水县杏坪乡杏坪行政村第五自然村人。生于1946年8月,1963年参加工作,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71年在“-”大搞吐故纳新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周垣、黄金两乡卫生所医士。1972年5月被选送西安医学院学习。1974年9月,因投毒杀妻被判处死刑,执行 决。 ...[详细]
郎炳勋,原名闻益,字谦甫,原籍直隶怀来。生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光绪二十年(1894)病故,终年74岁。道光十九年(1839)由廪生登光绪乙酉拔萃科,充八旗官学汉教习。后任河南尉氏、孟县知县。光绪三年(1877),全家人孝义厅籍。炳勋爱陕西人民之俭朴,忧百姓之疾苦,任官多善政。受理案件以兼...[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