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企(?~537年),字思道,西魏朝大臣。上洛郡(今陕西商州市)丰阳县(今陕西山阳县)人。世代为地主官僚之家,曾祖父、父亲在北魏朝担任过郡守和本县县令,封爵为侯。 泉企12岁时,袭父丹水伯爵。乡里三百余人,联名到郡所请求要泉企任本县县令。上洛郡转报朝廷,吏部尚书认为他年纪太小,无力主持县政,...[详细]
泉元礼,泉企长子,好弓马。北魏时,初任商州别驾,后任散骑常侍。西魏大统三年(538),东魏高敖曹率兵围攻洛州城,元礼与其父拒守旬余,矢尽援绝,父子重伤,城陷被执,解赴东魏。途中元礼跳车逃归,潜与豪强大族结为信宿,乘夜率众袭击州衙,杀州守杜窟,夺回洛州城。并派人将杜窟首级传送长安,朝廷嘉之,以功拜...[详细]
泉仲遵(514~559年),北周大臣。上洛丰阳县(今陕西山阳县)人。他的家庭是本地富豪,祖辈世代为官。他13岁就被辟为本州主簿,14岁又承袭本县县令。当时,北魏朝廷政局动荡,朝廷派来关中镇压莫折念生、万俟丑奴起义的大将萧宝寅在长安拥兵反魏,曾派部将攻商洛。泉仲遵的父亲泉企时为上洛郡守,率乡兵守卫...[详细]
任志英(1922—1989) 又名江有、良英,化名陈智明,原籍商县,后迁居洛南县峰陵乡。中共党员。曾任游击队中队长、区干队队长等职。 任志英出身贫苦农家,18岁时曾在国民党三十八军运输连等部当过兵,后回家务农。民国35年(1946),在商县北宽坪参加了游击队,后任商洛县大队第一中队长,曾带队...[详细]
阮开典(1909~1966) 莲花池贺家原人,十岁绐地主放牛,忍饥受冻,挨打挨骂,练出一身力气,养成顽强性格。解放后,他分得土地,盖起新房,时常念叨“新社会好!”土地入社,耕牛入社,他都情愿,只是担心牛多难喂,就报名当饲养员。他爱牛胜过爱自己,总是想方设法让牛吃饱喝足,从不鞭笞。他经管牛十分...[详细]
阮英臣(1906~1935) 袁家沟口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从小给地主做长工。身材矮小精悍,性格开朗厚朴,嫉恶如仇,仗义勇为。民国十九年(1930)春出走谋生,投奔国民党县自卫团当兵,以勤勇升小队长。不久自卫团改组,他被排挤回家。在家乡,目睹衙役要粮要款,00,忍无可忍。同年七月十三日联络袁...[详细]
沈庆云 男,笔名有沈恨舟、江父、秦振发、廉杰等,现为陕西日报政治理论部主任、主任,陕西省法学会理事。沈庆云是新中国培育出来的知识分子。1938年4月生于商南县青山乡龙门村纸坊沟,弟兄6人,排行第一。1954年至1964年先后在青山小学、城关中学、商县师范中文科学习,毕业后分至商洛报社工作,不久即...[详细]
石姑娘(1911~1991) 松树尖道姑,佚其名,原籍商南县,幼时因家贫到松树尖出家。出家后,垦山伐薪,自食其力,并以济贫救苦为己任,攀崖岩,采草药,制单方,行医于深山陡岭,山民赖其治愈者甚众。民国三十五年(1946),曾与道友李厚基掩护过原新四军教导员黄敏,对革命作过贡献。“文革”中,与道...[详细]
石宗亮 俗名石建连,不知何许人。光绪初寓居二峪河,娶妻耕田为生。数年后,夫妇崇拜禅理,笃信佛学,同时削发为僧尼,决意出家修道。妻去柞水县十三寺为尼,夫去耀县香山南五台兴庆寺当和尚。亮诚心佛法,勤于云游,化募施银二十余万两,苦心经营十五年,创建十方丛林寺,至光绪二十六年(1900)竣工,共修盖...[详细]
孙启忠(1905~1981) 贫农,过风楼北沟人。五岁丧父,随母乞讨。十二岁与邻牧牛,成人后常被抓丁拉伕。解放后,1954年实行农业合作化时,被选为北沟农业社副主任。他带领社员在搞好农业生产的同时,积极植树造林,在光秃秃山上挖坑淤泥,栽活华山松150亩,经精心管护,十二年成茂林。1965年被...[详细]
孙通(1910—1969) 字文达,景村镇人。 孙通自幼聪明好学,受到乡邻称赞。民国20年(1931)毕业于洛南县立中学校,同年考入北京铁路大学。在校学习两年,因病返家治疗。病稍愈后,应聘担任洛南县立初级中学外语教师。民国23年(1934),考入南京中央宪兵学校。民国25年(1936)又考入...[详细]
苏育民(1918~1966)乳名三意,号勇三。原籍陕西商州,寄居西安南柳巷。出身秦腔世家。其父苏长泰创办长庆社,他与长兄-、仲兄新民均继其父之艺业,并以三兄弟的乳名大意、二意、三意改长庆社为三意社。三意社以辅、佐、盛、兴为班序,培养了如严辅中、周辅国、杨辅敏、王辅生、田佐民、杨佐熙、徐盛华、康...[详细]
谭道鹏(1917~1978) 石佛寺人。父亲谭家和,猎户。民国十四年(1924)照川大恶霸王炳初私加粮款。鱼肉百姓。谭家和联合贫苦农民起而反抗,遭王炳初杀害。为避灭门之祸,道鹏随母外逃乞讨。民国二十七年(1938)8月,他到保甲队当勤务兵,伺机杀死王炳初之弟王和廷,以报杀父之仇。民国三十二年...[详细]
田发祥(1917~1987),商南县青山乡白庙霸王沟人。长相精瘦,行动利索,人戏称“孙猴子”。幼年父母双亡,生活贫苦,靠野菜、讨饭度日。 民国三十七年(1948),陈赓兵团四纵队十二旅,由河南转战至陕西赵川,田发祥为解放军工作队送信、带路、送粮。1949年10月,河南淅川罪大恶极的匪首杨家会...[详细]
田申兰 字次青,田子瑞次子,清末秀才,堂号“兴隆甡”。民国时为武关田氏大家之首,长子田锡祖,字兆丰,龙驹寨高等小学毕业生,后带民团,复任武寺铁桃联保主任。次子田锡侯,陕西省立一中毕业,任武关小学校长,解放后任丹凤县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副主席。三子田锡稔,省立商中毕业任教师。后长子承祧于“兴隆福”...[详细]
田锡侯(1913~1969) 乳名述祖,又名富民,武关街人,卒业于陕西省立一中。旋入其父好友宋天才(江西人)师长所办之军官学校,毕业后任中尉连长。民国二十七年(1938),返乡任武寺乡训练国民兵教练,结识共产党员周宝航、杜景、王士哲,并聘此3人亦为该乡国民兵教练,受训者500多人,大多初步接...[详细]
田紫荣(1899~1951),字荆瑞,商南县试马镇大坪村人。小学毕业后,即考入陕西省甲种农业学校学习。修业未满,又考取北京国际大学。民国十六年(1927)秋又由北京高等警官学校毕业,自此回到家乡,20余年来跻身于学界、政界,成为商南县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上层人物。 田紫荣在教育界先后任商南县职业...[详细]
田子瑞 武关城内人。田氏家族始有南北院之分,南院又有东西老院之别,以田子瑞为最著,系清末贡生,地方绅首。全家九口,住房百间,花园数亩,奇花异卉,亭榭乐楼,并建有7间豪华的迎官接照厅,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家中塾师、医生、计室、仆妇、书童、牧童数十人。骡、马、水牛数十(匹)头。总字号兴隆真,商南...[详细]
王柏栋(1910~1938) 商洛镇显神庙村人,乳名容娃。全家六口,仅有1亩2分地,生计艰窘,自幼即萌翻转乾坤之念。 民国十六年(1927)初,冯玉祥统领的国民革命军孙连仲部经龙驹寨,寄养在百顷湾舅家上小学的柏栋毅然投笔从戎,开赴河南打军阀吴佩孚。不久,冯、蒋、汪相勾结,镇压工农革命,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