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同翔(1902~1966) 安康县城关镇人,回族。幼年家贫,无资求学,以沿街叫卖为生。少时拜师习武于来金生门下,时时不忘练功,叫卖至无人处便弯腰拔筋,高喊一声“油果!”便是一个起脚单响。由于老师指点,进步很快,学会十八罗汉功、心意拳、四把拳、-掌、练九捶、燕青刀、虎头双钩、锁子石等数十种拳...[详细]
翁同英(1945~1983) 女,回族,安康县城关镇人。1976年加入中国哭产党,任城关镇东城党支部书记、南正街居委会主任。1983年7月31日,安康城区遭受特大洪水灾害,翁同英奔走于东正街、西正街、丁字街,动员组织群众撤离,喊哑嗓子,忘记饥饿与疲劳。下午5时,南正街进水,她和街道文书马吉尧...[详细]
文考亭(1909.8~1936.5.1) 原名端校,田禾乡人。 民国15~19年(1926~1930),先后就读于安康联中和山西运城高等中学。在山西上学期间,曾写信回家流露对横征暴敛的国民党政府不满,提出变卖家中田产救济贫民。22年(1933),考入赵寿山部举办的陕南民团干部考察所,毕业后回...[详细]
温予巽(1783~?)字东川。陕西汉阴人。清道光年间进士,官至布政使,代理陕甘总督。 温自幼随父在祖父温颖任知县的山东德平(今分属山东德州市和平原、乐陵县)居住。祖父押饷进京途中被劫,缉盗未果遂为挂吏。不久其父病逝,葬后贫困潦倒。为了生活,温开馆讲学,供养0。因收入微薄,仍难以糊口,但他心存...[详细]
文子仪(?~1936) 本名德元,六道河人,未曾入学读书,以农务、割漆和背脚(尺力运输)为生。食量特大,酒量尤甚,人称“文八壶”。六道河毗连八道河,境内大山耸峙,峡谷幽深,森林密布,路径曲折,历来为大小股土匪出没之地。一次,王三春部在六道河劫掠,文子仪独身杀死匪徒2人,遂以勇猛而闻名。当时,不...[详细]
武超(1920~1951),别名啸虹,化名陈震,平利县城人,从小读书,毕业于安康中学。民国28年(1939)在战干团第四期青干班受训,回县后任战干团平利通讯联络站站长。对雇工极其苛刻,任意打骂,并打断女佣人邱氏的手臂。任书院巷小学校长时,残酷体罚学生,贫苦农民谢老八的大女儿被他一脚踢中丧命。民国...[详细]
吴成周(1920~1949),陕西米脂县人,逃荒至山西静乐落户,在苦难中渡过童年。1940年7月参加革命,在晋冀鲁野战军第4纵队12旅34团当兵。民国36年(1947)7月,随军强渡黄河,进击豫西,转战陕南。民国37 (1948)2月,任陕南军区组建的郧白独立团2营6连连长,相继参加旬白战役、襄...[详细]
吴厚民(1903~1985),名风淳,平利县女娲山乡忠义村人。少年饱学,熟读《四书》、《五经》,成年后,立志习医,刻苦钻研《内经》、《伤寒》等中医经典,自学成才。解放前,以务农为业,常应乡亲之请,义务治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安排他先后在老县、魏汝、女娲山卫生院从医。行医50余年,救...[详细]
吴明洋(1919.3~1944) 堰坪乡茨沟人,出生于日本东京。 民国9年(1920)随父吴绍先(汉阴县早期留日学生)回国。22年(1933)考入陕西省立一中。25年(1936),在学校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学校党组织校刊《学生》,明洋积极投稿,以锐利的笔调抨击国民党反动派推行的封建剥削制度...[详细]
吴香山(1903~1951) 字阶兰,一名吴文馨,白河县小白石河人。10岁丧父,由祖母阮氏抚养成人。读私塾6年,辍学后曾执塾馆,兼学中医。 白河地处秦头楚尾,山大林深,交通闭塞民国初年,豫陕川鄂驻军中常有哗变出来的队伍,到竹山与白河交界山区抢掠、“绑票”,民众深受其苦。民国十四年(192...[详细]
吴毅丞(1882~1951) 字乃武,瓦房店镇人。清末秀才,民国二年(1913)任县自卫局局卿,四年(1915)任西区保卫团长,八年(1919)任北京政府众议院候补委员,九年(1920)任京东河道处工程委员,十一年(1922)任广东政府大本营咨议。十五年(1926),北伐开始后,吴毅丞离广东回紫...[详细]
吴重山(1906~1955.4.29) 原名学贵,堰坪乡茨沟人。 吴重山出身豪门,幼时聪颖,曾在西安一中上学。成年后,家道日趋衰败。民国17年(1928),投奔西北自治军西路军第2师第2营任中尉书记,在军阀部队里练就一套百发百中的射击本领。19年(1930)脱离部队,潜逃回家。不久,纠集歹徒...[详细]
项鸿材 (1879--1961),字钟五,洵阳县蜀河镇人。幼读私塾,继入县高等小学堂读书,毕业后考入陕西省成德中学。学满考入燕京大学法政系读书。1928年至1937年间,先后任陕西省岐山、凤翔、山阳、沔县等县长。1937年脱离政界回乡,后在洵阳中学教书。1944年,为解决蜀河及其附近地区学生...[详细]
项鸿国 (1913—1947),又名项强,洵阳县蜀河镇人,出生于小商人家庭。幼年在蜀河初级小学读书,1928年考入陕西省立第一中学,毕业后于1932年考入北平宏达学院,1934年毕业回蜀河,在蜀河小学任音乐、英语教师,经常教学生唱“打倒列强、除军阀”和“-三部”等进步歌曲。1937年土匪刘...[详细]
萧胜友(1943~1972) 出生于正沟寡妇沟长工家庭。196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并加入共青团,服役3年,5次受到连队嘉奖,3次评为学习毛泽东著作积极分子。1969年,退伍回家第二天参加队上劳动。不久,担任武装基干民兵班长。1970年春,他同其他民兵一道参加襄渝铁路建设,任岚皋民兵二团...[详细]
肖赞康(1893—1938) 字福田,首善乡(今钟宝乡)肖家湾人。喜结纳交游,待人宽厚,长习武艺,家境殷富,有田产数百亩和纸厂、油坊、水磨坊等。20余岁承父业,每逢收租,总叮嘱家人,让租二三成,若逢灾荒,酌情减免,或施舍粮饭;家仆、长工多系收留逃荒讨饭之人。夏老汉从四川逃荒至肖家,已60余岁...[详细]
夏析藩(1900~1932) 绕溪河岩峰包人。民国十八年(1929)毕业于陕西省立第三中学。其家乡居民,以庞、靳、刘、夏4姓为大族,族间常有武力争斗。夏析藩回乡后,组织各姓联合抗匪,缓和了矛盾。后又受乡绅推举组建民团。二十年(1931),夏析藩担任高滩大刀会指挥,参与了驱韩斗争。事平后,受新驻防...[详细]
谢馨(1870~1952) 原名俊崇,字崇山,入滇后又字伯南,自号白石山樵、海月楼主人、复园老人。祖籍岚皋,随父定居白河县南康家坪。光绪癸己(1893)恩科举人、乙未(1895)科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十九(1903)签分云南省通海县任知县,后任定远、蒙自知县。谢对当时官场上的人浮于...[详细]
谢楚青(1899~1969) 名英翘、字楚青、循通、更生,白河县康家坪人。民国十二年(1923)毕业于省立第三中学,十四年(1925)4月加入国民党,同年7月在西安又加入中共地下党。民国十五年(1926)由魏野畴介绍在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驻陕总政治部当组织科员,次年元月奉冯玉祥之命往汉中第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