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惟昌 海超 惟信 北宋咸平二年(999)秋,河西叛羌黄女族首领蒙异保和府州所辖熟户啜讹,引夏人头领李继迁(赵保吉)之众来掠麟州万户峪(今神木县万镇),进至松花岩(今神木县花石崖),知府州折惟昌与从叔同巡检使折海超、弟供奉官折惟信率兵迎击,宋军寡不敌众,惟昌左臂中矢落马,急摄弓而起,得裨将马突围...[详细]
折惟忠 字荩臣,父御卿,母梁氏,惟信胞弟。起初以兄惟信战殁,补西头供奉官。及惟昌卒,惟忠嗣知州事兼麟府路都巡检使。惟忠谙熟军事,天圣(1023~1032)中,契丹和夏国伪称嫁娶,集结于府州北境,阴谋合兵进犯。惟忠探得其实,即率麾下兵驰往戒备,压其撤退,升为云麾将军,简州团练使。景佑(1034~1...[详细]
折彦若 为继闵28个嫡曾孙之一,排行第七,年长于彦文(老八),乃可复、可大、可求诸昆弟的子侄辈。阜昌八年(1137),彦若为吴堡寨主兼将军,集该隅军事民政大权于一身。其时在可求降金后的第八个年头(阜昌是金人扶植的傀儡政权伪齐刘豫的年号)。建炎三年(1129)金人攻陷宋延安、清涧、绥德,吴堡遂入金...[详细]
折彦文 可求子。金将娄室围攻晋宁军,宋守将徐徽言拒战,并约可求出兵夹攻,娄室即执彦文为人质,使其写信招降其父,可求遂降。绍兴九年(1139),金兵毒死可求,夏人乘机攻陷府州。彦文携家眷投奔金左副元帅鲁王昌于大同府,后知代州(山西代县)。十二年(1142)为晋宁军(今佳县)守将,其地北接府州,彦文...[详细]
折彦质 可适子,字仲古,靖康元年(1126)九月,为河北宣抚副使。金将粘没喝自太原长躯侵汴,连陷平阳府及威胜、隆德军、泽州等地,直抵大河北岸,彦质率宋军12万布防河南,与金 军对河为阵,宋大河守御使李回亦以万骑来至河上。粘没喝虚张声势,令金军通宵击鼓,作进攻状。到天明时,彦质所率宋军溃散,李回...[详细]
折御卿 德扆子,御勋弟。开宝九年(976)御勋去职,召为闲厩副使,知府州。太平兴国四年(979)太宗征太原,命御卿同监军供奉官尹宪分兵攻岚州(山西岚县),破北汉千余家。又破岢岚军(山西岢岚),生俘其军使折令图。四月,再克岚州,杀北汉宪州刺史霍翊,擒夔州刺史马延忠等7人。淳化四年(993),银夏州...[详细]
折御勋 德扆子,继乃父权知州事并领本州团练使。开宝二年(969),宋太祖亲征太原,御勋来到行宫朝见,擢为永安军节度使观察留后,厚赐遣还。四年(971)入朝,九年(976)复来朝,中途得病,到京后,改泰宁军节度使,留京师。太平兴国二年(977)死,享年40岁。...[详细]
折增修(?~1651) 宁川堡(今折家坪)人。骁勇善战,颇有胆略。明崇祯年间,由行伍升为裨将。曾随陕西总督洪承畴镇压李自成起义军,率百余人夜袭闯营,达旦而返,义军失利。十五年(1642),同清军战于松山(今辽宁锦县南),兵败后从洪承畴降清。顺治二年(1645),官军进击西安,增修从军,斩获甚众。...[详细]
折中选 字国桢、万青。宁川堡人。少时负气仗义,好为人排难解纷,有膂力,娴技击。20岁入乡学,嗜读能文,名噪一时。同治初,回民起义军进攻清涧,宁川堡地接安定,兵事尤烈,避乱者云集于此。中选素孚众望,被推为寨长,数辞不允,遂约法三章,缮甲修城,劳苦备至。在数次防御战中,身先士卒,战之能胜,义军不敢再...[详细]
钟毓秀(1862~1911) 本境马蹄沟镇姜家沟村人,人称钟老三。钟素性直爽,好事爱斗,拦羊务农为生。因其祖上都是勤俭人家,日子过的还富裕,遇灾荒年,经常接济穷苦人家,很受乡里尊重和爱戴。 清宣统三年(1911)九月间,他和栾茂升(马蹄沟镇栾渠人)被西川数百名哥老会成员推选为首领,于十一...[详细]
周伯勋(1903~1957) 原名养初,本县周家人。其父周文治字赞卿,同周文郁一块办周家小学,并潜心经营22年,训诲严明,1923年受省长传喻嘉奖。伯勋受其父影响,自幼刻苦学习成绩优秀。1922年春入榆林中学,与刘景桂(志丹)同窗关系甚密,一块学习,一块参加进步组织,一块宣传革命。1925年...[详细]
周发源(1904~1976) 本县周家镇李银家沟村人,出身地主家庭。青年时到榆林中学上学,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任支部宣传委员。榆中毕业后,到定边教书。1926年2月汤中甫、周梦熊、周发源、龙惠民等人遵照中共绥德特支的指示,以定边高小为活动中心,建立中共定边支部,周发源任支部委员。...[详细]
周继丰 (1901~1934) 男,汉族。清涧县宽州镇柏树坬村人。清涧地方党组织创始人之一。 自幼就读私塾,聪颖好学,总名列前茅。1924年考入榆林中学。阅读进步书籍,接受新文化新思想,接受马列主义。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爱国学生运动。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秋,于清涧第三高...[详细]
周培升(1893—1947),字旭初,祖籍榆林县镇川堡。幼年家贫,曾揽工度日。18岁从商,以货郎担走村串乡,往来定、靖两县,途经大沟湾,屡受河水阻滞,发愿有一日必筑桥。后发迹,在县城西街开百货店,名“元升西”。 民国25年(1936)县城解放后,商民受旧政权蛊惑宣传而不敢开市。时周培升任县城...[详细]
周清 明末农民军领袖。号满天星,清涧人。崇祯元年(1628)起义于陕西。为结营东山的才勇10头领之一,排行第八。四年五月二十七日(1631.6.26)投降明总督杨鹤,未数月,举旗复起。六月(6~7)王嘉胤死后,周为王自用为首的36营首领之一。八月(8~9),伪降官军。九月(9~10),同一丈青、...[详细]
周世民,又名周济民、周四,靖边清坪堡(今高家沟乡)人。 清康熙十三年(1674),周世民聚集乡间饥民举义反清,四方百姓纷纷响应,义军很快发展到1万多人。其时,定边副将朱龙亦起兵占据了定边城,与周世民遥相呼应。在朱龙的配合下,周世民率义军东取绥德,南攻安定(今陕西子长县),北克米脂,声势大振。...[详细]
周文郁(1867~1916) 本境周家镇张家砭村人,清末秀才。 文郁幼小家贫,然聪颖好学,博闻强记,又工书法。十四岁入科场因卖文泄露落榜。十七岁再考,中秀才,以教书为业。曾自筹资金倡导办学,与本镇周文治等家境丰殷者一起创办了周家镇义学,并亲任教员和校董,乡人为其立“德教碑”一通以示纪念,...[详细]
庄克忠(1901~1974),王家砭镇旧寨村人。中师文化,国民党党员,佳县知名爱国人士。曾任过小学教师,通镇、旧寨完小校长,乡联保主任,县参议员,县人民委员会委员等职。大革命时期,在榆林上学时曾参加谢子长领导的爱国学生会,并多次到农村进行革命救亡宣传活动,是当时被学校开除的18名爱国学生之一。解...[详细]
朱侠夫(1911~1977)原名维昌,又名维业、维敏。陕西榆林(今榆林市榆阳区)人。1924年考入镇川堡高级小学。时值国共第一次合作,经常在镇川街头听绥德省立第四师范和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的同乡学生利用假日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演讲,受到很大启发,于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秋,考入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