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智(1917~1971),神木城关人。其祖张星南,父张玉堂,均为本县一代名医。他自幼好学,过目成诵。16岁高小毕业后因家贫辍学,乃随父学医。18岁开始行医,初不为人所知。因其所治病症,每获良效,名医郭星桥,白秀山奇之,试与论《内经》、《难经》、《伤寒》、《本草纲目》等典籍,他口若悬河,所议甚...[详细]
张鹏图(1903~1984),木头峪村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冬,为中共葭县特区党委负责人。1934~1935年任中共葭县县委组织部长和宣传部长;1937年10月任葭县抗敌后援会副主任;1937年1月至1938年12月任中共葭县县委书记、-股长。1939年起历任中共吴堡县县委书记...[详细]
张浦,(? ~1014)银州(今横山党岔)人,党项首领李继迁、李德明谋士和大将。 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定难军节度使李继捧投宋内附,张浦献策于继迁:“走避漠北,建立新业,联络豪酋,卷土重来”。逃出银州,到地斤泽活动。此后张多次领兵,对宋作战。 李继迁夏州等地战败气馁,张浦劝道:“宋在...[详细]
张如岗,(1909~1991),木头峪乡王宁山村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历任中共葭县沿河区区委书记、红六支队政委、神府特区保卫局侦察部长兼党总支书记。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葭县县委执行委员、除奸部长,八路军-股长(县委书记),绥德县委执行委员兼周区委书记,八路军代表,绥德特委社会...[详细]
张世烈,字葵廷,明代县属清平堡延安卫人。 世烈为人耿直,聪敏好学,明隆庆元年(1567)赴西安乡试考取举人。 隆庆二年(1568),世烈参加殿试,以进士及第授任开州知州,政简刑清,廉洁奉公,以治理政绩著称,由上司转呈户部。他革除以加重赋税、贩卖商品、克扣俸禄聚敛财物的时弊,对-污吏一律查...[详细]
张书春(1905~1945),乳名棋书,乌镇人。中共地下工作者。1922年考入榆林中学,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榆中毕业后回村教学,与妻子李少峰秘密发展党团员,壮大党组织;收集情报、刻印传单、书写标语、宣传和发动群众开展对敌斗争。1932年到汉口军校学习,结业后奉命到国民军新一军邓宝珊部搞 工...[详细]
张书信(1908~1935),代号老孔,乌镇村人。1926年在榆林中学当炊事员,接受了革命思想,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任中共乌镇党支部书记,不久,被中共陕北特委任命为米东区区委书记。1932年8月在陕北特委第七次会议上当选为特委书记。1933年2月,特委机关由店镇南坬村迁到乌镇,他家的“晋太...[详细]
张松年 字鹤龄,寺则河人。资性聪颖,幼就读于私塾;每有请问,出人意表,师长惊异不已。后苦意研究,提笔为文,愈加勤奋。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中举,雍正十一年(1733)成进士。十三年(1735)提任四川同考官,所取多名士。后为虞乡(治今山西永济)知县,因性不喜仕进,遂辞职归里,授徒求晏。著有...[详细]
张天恩(1910~1969) 张家墕村人。他能歌善舞,是陕北著名的民间艺人。青少年时期,他赶牲灵走三边、下柳林,为边区驮盐、送炭,沿路的山山水水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编唱了许多民歌。如《赶牲灵》、《跑旱船》、《白面馍馍虱点点》、《十劝劝的人儿》等。特别是《赶牲灵》誉为中国民歌之首。 张天恩也...[详细]
张天禄(1599~1659年),字桂吾,陕西榆林人。明末他和弟张天福同时应征入伍。初在陕西巡抚部下任旗牌官,后在临洮总兵曹变蛟部为参将。崇祯十一年(1638)升为副总兵,驻屯瓜洲(今江苏扬州市)。十七年升任总兵,后任提督史可法的前锋总兵官。 清顺治二年(1645),清豫亲王多铎率军到达扬州以...[详细]
张廷杰(1904.9~1935.8),又名世选,半坡村人。于1925年考入榆林中学,受进步思想熏陶,积极参加革命活动。1928年毕业时加入中国共产党。 回乡后在张家川村小学任教。他一边教书、一边在学生和农民中传播革命道理,组织积极分子散传单,贴标语,号召穷人闹翻身。1930年,他的革命活动引...[详细]
张祥,生卒不详。今方塌镇折家畔村人,清道光咸丰年间(1821~1861)木匠,技艺超群,遐迩闻名。咸丰初年,朱官寨金山寺佛爷正殿五檩四椽移动寸余,殿宇濒临危急。僧人化缘募资,兴动民工100余人,将顶脊砖拆开,堆上沙袋,欲移动梁架,但效果不佳。张祥趁民工午睡,巧用机械拉动力牵引,五檩四椽全部合龙,...[详细]
张兴元,生卒不详。字鼎三,葭州城人,清朝将领。清同治二年(1863)由武童投入军营,打仗奋勇当先。时陕甘宁回民起义,占据陕西高陵县及光泰庙、马家堡、白起营等十三村。兴元于是年七至九月间随队攻占之。复与回军战于西安梁家桥一带,回军失利。三年(1864)攻占甘肃张家川、盐关及高楼堡等回民军根据地。四...[详细]
张友清(1904~1942),原名学静,字新农、守仁,神木城关人,出身于商人家庭。1921年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学就读,接受进步思想,参加驱逐反动校长魏日清的-。1925年8月考入北平中国大学专门部,不久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年底转为中共党员。 1926年暑假回乡,在县城青年学生中传播革命思想,组...[详细]
张允中(1875~1953) 字精一,马岔村人。允中思维敏捷,博闻强记,17岁中秀才,在家乡私塾教授学徒,工于书法,并喜好吟诗作对,教育有方,很受乡人尊敬。 允中恬淡为乐,不趋荣利。他说:“人人爱显地,显地即险地。”以茅屋淡饭,痴子丑妻为满足。一年米脂县官请他作官,他以“不爱高官显宦,不...[详细]
张玉珍(1911~1965),今靖边县镇靖乡盐店坬人。民国二十四年(1935)参加革命,二十六年(1937)加入中国共产党。 40年代初,在他任镇靖区二乡指导员时,有几户移民种地没籽种,牲畜无草料,处境困窘。张玉珍从自己家里拿出部分草料籽种,同时四处奔走,向全乡较富裕的人家借粮借草,彻底解决...[详细]
张志高(1913~1995),佳芦镇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交通员、党支部宣传委员、团区委代理书记等职。抗日战争时期,历任绥北警备区司令部参谋、晋西北新军决死四纵队连长、副营长、营教导员、营长等职。直接参加并指挥了反扫荡斗争,亲历大小数十战。多次受到嘉奖。1941年后在方山县任区委书记...[详细]
张仲成(1887~?),原籍横山县西塘村。原是石匠,以手艺谋生。横山一带,沙多地少,百姓世代在饥寒中挣扎。面对连绵不绝的沙丘,张仲成常常慨叹不已,于是逐渐产生了以水治沙的念头。43岁那年,为摆脱饥寒,他决定迁居到濒临芦河的靖边县杨桥畔去实现夙愿。当时妻子竭力反对,两人大吵一场后,张仲成只身来到杨...[详细]
张子良(1905~1972)曾用名张启汉。陕西清涧人。他父亲深受不识字的苦,靠给人打工、做饭,断断续续供他读了六年书。后又得同学周继丰帮助,到榆林单级师范读了一年。1924年陕北大旱,周家生活也很困难,只好辍学。时值国民军第二军在榆林招兵,他报名当了兵,在河南、山东转战一年多。1925年国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