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瑞亭 [公元1887年-1926年]

  • 杨瑞亭(1887~1926),今靖边县镇靖乡头道沟村人。肄业于西安师范学堂。同盟会会员。曾参加辛亥革命,任新军统领,驻防榆林。 民国元年(1912),杨瑞亭任陕西省临时参议员。不久又任郑思诚部教练官。郑解职后,杨瑞亭赴天津寻求救国道路。三年(1914),因参与讨伐袁世凯的斗争而被捕入狱,六年...[详细]

杨岐山 [公元1907年-1941年]

  • 杨岐山 (1907~1941)又名杨凤鸣,化名杨青山,府谷县傅家墕乡元坨子村人。1927年府谷县南门高小毕业后,考入省立绥德师范。其间,结识进步师生,聆听革命真理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宣传,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使他深受教育,大开眼界,这一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年春,考入西安中山军事学院。...[详细]

杨延玉 [宋][?-986年]

  • 杨延玉(?—986年),北宋抗辽名将。杨业之子。 雍熙三年(986)正月,随乃父征战,与部将王贵等于陈家谷口一战殉国。兄弟七人,延朗为崇仪副使、延浦、延训并为供奉官,延环、延贵、延彬并为殿直(官名)。 ...[详细]

杨业 [清]

  • 杨 业 约生活于清乾隆年间,字宋勋,府谷县城人。少时聪颖过人,外传6岁时就过目成诵,乡人以神童誉之。后悉心勤学,为文精湛,被同榜称为“杨无敌”。18岁中进士,出任山东泰安府东阿知县。东阿为9省通衢,差务络绎。杨业精心办理,无一贻误。乾隆二十二年(1757),山东出现罕见的特大洪水灾害,依山湖、南...[详细]

杨正喜 [公元1910年-1995年]

  • 杨正喜(1910—1995),定边县樊学乡赵塔坬村人,出生在贫苦农家,两岁丧父,小时其母带他乞讨为生,13岁开始给人家拉长工,定边解放前夕参加革命工作,由乡主席逐级升任至省级领导干部。 1935年10月报名参军,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7月至1940年12月先后担任中共定边...[详细]

杨芝林 [公元1879年-1961年]

  • 杨芝林 (1879~1961)字秀山,府谷狮子城人。出身耕读世家。其弟兄三人(长兄荫林、次兄蔚林),均为晚清秀才,先生列于最后一科的“案首”中。 民初以后,先生变卖贾家湾水浇地五垧,携资赴京,自学于北京图书馆。时与侄婿孙如金研讨自然科学,并结识绥远清水河人李士林(后赴法国留学),成为研讨科学...[详细]

杨重远 [公元1894年-1933年]

  • 杨重远(1894~1933)原名杨敬熙,号弘毅。陕西绥德人。三岁丧母,八九岁时在本村私塾断断续续念过两季冬学,后发愤自学,练就一笔好字。13岁丧父,-外出打短工、扛长工、当店员,苦度生活多年。1925年在绥德县城一家商号当店员时,参加了共青团陕北特别支部所创办的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附设平民夜校学...[详细]

杨宗气 [明]

  • 杨宗气,字钟山,明代县属清平堡延安卫人。 明嘉靖十九年(1540)考取举人,二十二年(1543)中进士,以优异的文学书法授翰林院庶吉士。他人馆学习成绩优良,后改给事中,抄发章疏,稽察违误,修辞丰彩俊厉,知识渊博,有很多新见解。 明世宗时,宗气争论大礼,受到当堂杖责,贬官戍边。 后来,...[详细]

阴云山 [公元1910年-1935年]

  • 阴云山(1910~1935),陕西蒲城县人。少年时即投身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二十三年(1934)四月,受红二十六军派遣到靖边工作,任红七支队靖边游击队指导员,在靖边西南部领导群众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活动。在游击队里,他积极发展党员,扩大党的组织。九月,根据陕甘特委指示,建成蒋家寺区革命委...[详细]

尤世禄 [明][?-1643年]

  • 尤世禄 (?~1643),字定宇,世威弟。天启二年(1622)中武进士,历官至宁夏总兵,一生七任总兵,晋秩少师,颇好文学。三年(1923),兵部孙承宗遣马世龙、尤世禄、王世钦出征。世禄与世钦分驻南北,均受世龙节制。三月初战,滦州失守,五月城收复。-,世禄第二。天启初年,驻牧宁远一带的蒙古诸部,...[详细]

尤世威 [明][?-1643年]

  • 尤世威 (?~1643)府谷县城人,明末与兄世功弟世禄并称“尤氏三雄”。天启元年(1621),世威积官建昌营参将,调守墙子路。七年后调任山海中部副总兵。是年,宁远告警,世威随大帅满桂赴援,因力战有功而增秩受赐。崇祯二年(1629)擢升总兵,镇守居庸、昌平。四年(1631)代宋伟为山海关总兵。崇祯...[详细]

袁宝善 [公元1881年-1933年]

  • 袁宝善 (1881~1933)字庆三,府谷木瓜人。初跟随姐姐、父亲学习,20岁入郡庠,后入榆林中学,不久由陕西省巡警学堂保送到北京高等巡警学堂肄业。袁先生性旷达,善交游,曾参加过辛亥革命。民国初年,为两任省议员,一任省参事。任第一届省议员闭会回籍,接办本县第一高小学校。其间,他目睹家乡父老生活惨...[详细]

宇文贵 [南北朝][?-567年,北周朝大臣]

  • 宇文贵(?~567年),字永贵,鲜卑族。北周朝大臣。其祖籍在昌黎大棘(即今辽宁义县境),后迁居夏州(今陕西横山县西)。他在少年时代拜师读经史,后来有志于建功立业,便弃文习武。北魏孝明帝正光末年,北方六镇的军民不堪忍受镇将的剥削,终于爆发了大起义,长城内外的六镇地区迅速为起义军所控制。当沃野镇的破...[详细]

鱼新平 [公元1953年-1982年]

  • 鱼新平(1953~1982) 鱼家塬人,1953年3月15日出生于新疆石河子。父亲鱼正东是位饱经风霜的老革命,母亲霍振芳是绥德著名烈士霍世杰的女儿。新平初中辍学,1969年入伍。1970年被选送进洛阳解放军外语学院学习,同年参加共青团,次年加入共产党。1978年转业到中国国际旅行社西安分社,任英...[详细]

张绮 [明][公元1479年-1554年]

  • 张绮(1479~1554) 字文锦,号青峰,三脑舍窠村(今张家墕村)人。从小好学,学识渊博,入贡后,任大名府通判(六品),秉公视政。嘉靖二十年(1550)任云南昆阳州(今晋宁县)知州,封奉直大夫。讲乡约,教纺织,勤农艺,开渠坝,造就学校。生性好友,仗义助人,视政廉正,受人拥戴。(据清道光本《吴堡...[详细]

张岜 [宋]

  • 张 岜 字子云,府谷人。约生活于北宋中期。行伍出身,有胆略,善骑射。宋天圣元年(1023),安抚使与西夏观察使阿遇相约:宋朝归还被俘的阿遇儿子,阿遇归还已侵占的麟州。可是后来阿遇背约。安抚使遣张岜出使西夏。张岜径入阿遇帐中,据理诘问,阿遇语屈,置酒席留岜。席间,阿遇故意设置恐怖气氛,抽出佩剑割...[详细]

张琚 [明]

  • 张琚,生卒不详。明代名宦,葭州龙寿里人。禀性慈善,深明经书。明朝嘉靖年间,任大宁县尹,多行惠政,百姓爱戴,升任介休知县。离大宁时,百姓扶老携幼,夹道相送,似失慈母。后来,大宁县民在县衙公堂树政绩碑一通,称其爱民如子,执法如山。在介休担任知县数年,矢志清白,门无私谒,士人评其有古良吏风。 晚年...[详细]

张岊 [宋]

  • 张岊(生卒年不祥),字子云,北宋西北边将,府州府谷(今陕西府谷县)人。以家资充牙将,善骑射,有胆略。天圣年间,西夏观察使阿遇之子归宋,阿遇出兵寇麟州(今陕西神木县),虏边户,声言还其子而后归还所虏边民和财物。麟州放还阿遇之子后,阿遇却不肯履行其言。安抚使遣张岊前去阿遇帐中诘问,他以无畏气概威慑阿...[详细]

张灿 [清]

  • 张灿(生卒年不详),字闇公,陕西绥德县人。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中举人,五十七年(1718)中进士,授翰林院检讨。曾任《大清一统志》的纂修,后转任御史。京畿一带遇灾害,他奉命监修高阳县城,省工省料,按期完工,深受皇帝器重。后又奉诏监理宛平、香河两县的赈济事务,巡察沧、青减水工程,均有政绩...[详细]

张臣 [明]

  • 张臣(生卒年不详),明代名将。榆林卫(今陕西榆林)人。行伍出身,初任队长,矫健精悍,勇敢善战。曾随千总刘朋守黄甫川。刘朋遇鞑靼贵族来犯,失马被围,张臣单身匹马驰救,射中来犯者首领,夺马将刘朋抢回,从此扬名边陲。不久,代刘朋任千总。屡战跨马梁、李家沟、高家堡等地,有战功,升宣府(今河北宣化)膳房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