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翰臣(1913~1935) 化名老乔,前薛家坬村人。少年就读,后考入宋家川高小。1930年以优异成绩考入绥德省立第四师范。绥师被国民党封闭,又转入榆林中学就读,成绩优良,在榆中秘密参加中国共产党,任支部组织委员。 1933年毕业回到家乡,次年五月端阳节接替了慕生桂在郝家山村私塾教学之职,暗...[详细]
薛俊山(1911~1937) 本名建峰,小名常有,准则山村人,家庭贫农,从小务农,刚直有胆。 1931年于本村参加共产党,积极工作。1933年12月,吴堡红军武装一义勇队建立,他任队长,指挥和组织了奇袭葭县木头峪地主武装的战斗,获得胜利,扩充了人员枪枝。 1934年2月6日,义勇队改编为...[详细]
薛克明(1910~1965)陕西吴堡人。家境贫寒,自幼即在家务农,1927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红军游击队,历任班长、中队长等职。1934年11月,在吴堡县后畔村召开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薛被选为革委会保卫委员。1935年1月,吴堡县革命委员会改为吴堡县苏维埃政府,薛...[详细]
薛润泽(1880~1949) 字雨生,本县淮宁湾乡薛家人。润泽聪明笃学、博文强记,12岁中秀才,称为“神童”。17岁同惠有光、薛勤玉3人赴日本横滨留学,在日本参加了同盟会。三年学满回国,当他和薛勤玉两人回家路过宜君时,被一伙土匪误当富商尾随劫行,薛勤玉被害,润泽只身逃脱。回家后因惊累过度致精...[详细]
薛英桂(1907~1948) 化名光明、洪亮,出生于砖窑山一个农民家庭。幼年在本村私塾念书,学业不佳,免强读完初小后从农。 1922年,好弄枪使棒的薛英桂,投奔本县警佐王迎祥,从戎习武。后于榆林军阀井岳秀86师李福成营当兵。他目睹国民党军队尔虞我诈,趋炎附势,欺凌百姓,白日佯军,夜间实匪之种...[详细]
薛一生 忠于共产党,忠于保卫事业;他在拿枪的敌人,暗藏的敌特、汉奸、土匪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英勇果断,勇敢斗争;他耿直坦率,对人诚恳,处处能顾全大局,维护人民利益;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受人尊敬。 1965年患癌症,医治无效,于4月28日逝世,终年55岁。同年(公...[详细]
薛蕴芝 字瑞阶,川口村人。清顺治辛卯(1651)举人,辛丑(1661)进士。任贵州龙里县令,为官清正,视政有声,劝民勤农桑,开渠溢田,成绩突出,后因吴三桂之乱,不乐仕途,弃官归乡,读书设道颇广,受人敬慕。暮年纂吴邑志,至道光年间,尚存其稿。(据清道光《吴堡县志》、《陕西续修通志》)...[详细]
薛增辉(1914~1941) 化名天胜、洪波。前薛家坬村人。家庭贫农。少年赴榆林半工半读。1930年在榆林中学加入共产党,后秘密活动在吴堡各地,宣传革命思想,发展共产党员。1935年参加红军,任5团连指导员。后调任红军27军3团9连指导员。转战至绥德枣林坪附近的紧踣拦沟,国民党一个旅尾追,红3团...[详细]
薛昭锦(1903~1963) 墕底村人。地主,放0发家。1933年任国民党吴堡保安团副团长,依钱势之威,横行乡里。1934年抓走半沟薛馥桂之妻,霸为己室。同年秋带领保安团抓走红军战土郭元子,群众宋永俭,杀害于旧城。抓捕元辜群众杨均相,严刑拷打0银两后释放。1935年7月,国民党军抓走共产党员薛光...[详细]
许培仁(1912—1986)陕西省神木县人。一九三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陕西神木县赤卫队大队长,红十七军独立三团经理处处长,游击第十一支队政治委员,陕北独立师一团政治委员。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科科长,总务科科长,供给部副政治委员、政...[详细]
徐守业(1851~1925) 本境马蹄沟镇四旗里村人,清咸丰九年(1859)为避瘟疫逃往山西等地。同治元年(1862)回乡,以揽工为生,此间他白日劳动,夜晚借柴火光亮苦读史书,学业可佳,一时传为美谈。被三皇峁艾拔贡收为徒,一年后中秀才。后弃文习医,因其勤奋好学,医术超人,加之医德高尚,一生中...[详细]
许先志(1909~1952),陕西渭南许家村人。1928年参加共产党。“渭华-”失败后叛变,入国民党86师,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长、国民党渭南、蒲城县“剿匪防共队”副大队长,“自卫队”中队长等职。 1934年正月,许带国民党一个连驻扎吴堡辛家沟镇,大肆搜捕、残杀红军干部战士、共产党员,同...[详细]
徐占智(1933~2005),王家砭镇打火店村人,高中文化。1958年在西安石油建筑工程安装处当工人,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1964年春回乡支农,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7年任村党支部书记。1975年被县上破格录用,先后任王家砭、官庄、通镇、朱家坬等乡镇党委副书记、书记,县农业局副局长等职...[详细]
阎宝贤(1872~1927),字尔安,今刘家山乡阎家峁村人。壮年目睹清廷朝政腐败,丧权辱国,因而萌发实业救国思想。1913年供职县署,分担实业。冬初在县城筹办乙种农业学校,被委任为校长。聘请魏越、阎宝辉、阎宝仁等担任教师,并从西安邀请鲁林之等来学校讲授农业、纺织、栽桑、养蚕知识。学校置有纺织、剿...[详细]
杨琛 (1878~1954)字献丞,号仲山,府谷县城人,出身读书世家,自幼好学,恪守家规,晚清秀才。民国初年入陕西优级师范,毕业后,看到本县教育无人问津,遂摒弃对富贵名利的追逐,毅然返里,从事教育。为立志振兴府谷教育,曾写《告府谷同胞书》,力陈兴办教育于国于民之利,劝说百姓送子入学,热心支持教育...[详细]
杨步浩(1905~1977)陕西怀远(今陕西横山)人。10岁起就给地主揽工,1929年逃荒到延安县碾庄乡石家畔村落户。1935年红军解放了石家畔,他分到了窑洞和土地,打心眼里感激共产党,并认准跟着共产党闹革命就会过上好光景。1936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担任村干部,能及时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详细]
杨朝晟(?~800),字叔明,唐夏州人。行伍出身,在朔方做部军前锋时,屡立战功,被授予甘泉果毅都尉。 唐德宗建中初年,他跟从李怀光讨伐割据势力朱泚部将刘文喜,在泾州(今甘肃泾川北)大获全胜,升任骠骑大将军,不久又升为右先锋兵马使。唐德宗在奉天被困时,李怀光自太行山以东发兵救援,杨朝晟为右厢兵...[详细]
杨和春(1908~1986),又名杨霖、杨子荣,神木城关人。父杨象贤,商人出身,颇具民主思想,曾在榆林各界代表会上公开抨击军阀井岳秀。杨和春1925年入省立绥德第四师范学校,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手1926年加入共青团。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经组织决定加入国民党。是年秋,为避“清党”离校。1...[详细]
杨 清 (1915~1983)字天诚,中国现代心理学家。1915年8月21日出生于府谷县深墕村一个自耕农家庭。幼聪慧,能言善辩,争胜好学。本县南高毕业后考入榆林中学。1936年榆中毕业后就读于辅仁大学、燕京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1940年联大毕业获学士学位,在校期间曾获文科檀香山奖学金。1943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