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应邦(1920~1949) 原名济邦,横沟村人。1939年参加八路军,1940年加入共产党,勤学苦练军事技术。解放战争时期,他随-战西北各地,参加过著名的青化砭战役、蟠龙战役、宜川战役等,先后立功4次,受到团、师、军的奖励。 1949年,第一野战军攻克兰州的战役中,李任4军3团连长,冲锋陷...[详细]
李映旭(1904~1981) 字明亭,本县双湖峪镇人,名中医。 1920年受父命入姜家崖“自成公”药铺当学徒,1923年转入双湖峪镇李景铭“万和兴”药铺做事。在李景铭先生的培育下,明亭自修读了不少医学著作。后来到米脂、绥德等地求学问医,特别是米脂“宏济”药房的刘老先生对他指导甚确,受益非...[详细]
李有益(1911~1984) 槐树耩村人。农民家庭,少年放羊、种地,冬闲学弹棉花赚钱度日,自幼勤劳不息,年长日久,胸倾背驼,人称“背锅”。但其体大腰粗,膂力过人,性情直鲁、刚强。 1933年,他毅然参加村赤卫队。1934年秋,国民党疯狂抓捕群众,李被军阀井岳秀部队嵩打得皮开肉绽。大敌当前的1...[详细]
李芝川(1906~?),字蔺亨,螅镇荷叶坪村人。1933年毕业于北平大学。他清贫自守,不慕荣华,潜心教育,志在百年树人,振兴华夏。50余年间,先后在西安、华县、商县、三原、渭南、黄陵、洛川、临潼等中学任教。其教风端庄,治学严谨,教法得宜,深得师生爱戴。一生心血,尽付后学。及其辞世,陕西省教育厅长...[详细]
李卓儒(1901~1987),原名李鸿绪,康家港乡李家湾村人。兄弟六人,他排行第五。少年时在县实业学校上学,后考入榆林中学。1923年考入国立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回陕从事教育工作。1929年任延安四中教导主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与进步学生一起开展党的地下工作,曾被捕入狱。20世纪30年代,先后...[详细]
李子洲(1892~1929)名登瀛,笔名逸民。陕西绥德人。由于家境艰难,十五六岁才开始上学。1917年春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入哲学系。五四运动中,担任北京大学学生会干事,积极参加火烧赵家楼等正义斗争,不久加入李大钊创建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0年至1922年,参与进步刊物《秦钟》...[详细]
鲁贲(1912~1940) ,原名学增,字愚如,横山县柴兴梁村人。 鲁贲出身豪门,其家在旧城号称“鲁半街”。祖父进贤,清廪生,当地士绅,曾捐银二千两整修怀远县城。舅父曹雨三,亦本县名士。 民国十四年(1925),鲁贲就读“一高”,学习新思想、新文化,初步认识到黑暗社会的阶级本质,决心背叛...[详细]
路茂诚(1913~1935),路家南坬村人,雇农出身。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神府红军游击队第三支队,作战勇敢,后任红三团二连班长。 1935年2月郭家岊战斗中,一战士负重伤不能行走,路茂诚背着他边打边退,突出包围。3月某日,二连在马家坬与国民军一个正规连遭遇。在敌强我弱的...[详细]
吕希韶 吕希韶生卒不详。安边人,清道光年间秀才。青年时应举不第,未入仕途,赖祖遗家资度日。寄兴书画,尤工于书法,安边堡民每逢庆典,多请其用笔,有求必应,不取报酬。故希韶墨品甚多,惜所存无几。仅原安边堡眼光庙正殿悬挂“元武圣神”、“普济群生”二木匾现存定边县文化馆。其笔力遒劲,独具风格。...[详细]
马长世(1910—1967),定边周台子乡公布井村农民。幼年家贫,揽工牧羊放马。长大后精通饲牧,众称其为畜牧“行家”。1956年以后,一直担任公布井农业生产合作社及生产大队的畜牧股长,曾被选为县人民代表和省畜牧业先进工作者。 他熟知牲畜活动的规律,全大队每头大家畜和每只羊子,他都了如指掌。一...[详细]
马昌远(1926~1987),方塌镇马家岔村人。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7年10月在榆林元大滩战役中担任挖坑道爆破任务,立功一次。1948年2~3月在宜川瓦子街战役中,率特务连配合二、三营在小寺庄歼敌一个营,伏击、炸毁敌运粮汽车20辆,击毙、俘敌21人,记功...[详细]
马逢瑞(1910~1972) 字应芝,本县高家坪乡马家坪村人。 逢瑞于1925年在周家高级小学毕业后考入绥德师范学校,受革命薰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并多次参加-。1928年4月井岳秀因害怕学生进行革命活动,将绥师解散,逢瑞回家务农,自动-。后又在吴家塔、周家等地任教师,期间加入复兴社和国...[详细]
马国良(1918~2005),店镇赤牛峁村人,1918年1月出生于子长县冯家坪村,家庭生活贫困。1935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五团班长,一二九师随营学校排长、连长、特务团连长、团参谋,太行军区五分区磁县独立营副营长,冀豫义勇军副大队长,第...[详细]
马明方(1905~1974)乳名罗增,号济民,曾用名汝舟。陕西米脂人。19 25年春考入绥德省立第四师范学校,5月参加声援西安学生的驱吴(新田)斗争。6月,上海“五卅”惨案的消息传到陕北,马参加了该校的声援-。同年秋,经马瑞生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春,先后任中共四师小组组长、支部书记。1...[详细]
马如龙(?~1701年),字见五,陕西绥德州(今绥德县)人。少年时性格豪爽,喜习兵书战策。及年长,胸怀大志,腹藏谋略。康熙十一年(1672)中举人。十四年,陕西提督王辅臣叛附吴三桂反清,派副将朱龙攻占了神木、绥德一带。马如龙招集乡勇丁壮建立山寨,掩护百姓避入山中,清廷命将军毕力克图率山西兵西援榆...[详细]
马生骏(1902—1994),1902年农历正月初一日生于本县罗庞塬乡马庙湾村一个农民家庭。一生勤劳俭朴、乐善好施,不食荤腥,不沾烟酒,识书达理,说理评法,深受乡民拥戴。 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定环县第六乡(罗庞塬乡)苏维埃政府主席,后任定边县龙儿崾崄(张崾崄)区委秘书。1943年被评为劳动英雄...[详细]
马师儒(1888~1963)字雅堂。陕西米脂人。先后就读于绥德中学堂、陕西省高等学堂、上海同济医工学校工科,1919年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科,曾任北高师附属中学教员。1921年3月入德国柏林大学教育专科学习教育和心理学,19 24年获教育学博士学位。同年转入瑞士苏黎世大学,1927年获该...[详细]
马廷让(1917~1958) 本县驼耳巷乡柳树峁村人,少年时在本地参加了革命活动。1935年被选为王岔乡贫农团主席,积极组织广大贫苦农民闹翻身、求解放。1940年9月马廷让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驼耳巷、瓜园则湾乡、区工作,任乡长、乡指导员、区长等职。多能应民之急,精于断事,备受群众敬重和爱戴...[详细]
马廷选(1861~1941) 字子升,本境双湖峪村人。廷选先后于双湖峪、绥德就读,毕业后无意仕途,归里执教,潜心平民启蒙事业。在数十年教学生涯中他培养过安子文、安茀堂等数百名学生。老年弃教从医,深获群众好评。 廷选文才出众,尤善书法,逢年过节,乡里请他编写对联者络绎不绝。为本镇大桥沟贞节...[详细]